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晶报特别报道 | 阳台山:藏过烽火,长出新城

排行榜 2025年08月26日 15:02 1 cc
晶报特别报道 | 阳台山:藏过烽火,长出新城

晨光初绽,阳台山的轮廓在薄雾中渐渐清晰。这座曾以沉默身躯标记城市边缘的山峦,此刻正俯瞰着脚下沸腾的土地。80年前,它庇护过民族的文化火种;40年前,它目睹了山脚下的闭塞;而今天,它已成为这片土地最核心的一部分,一座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芯”。

晶报特别报道 | 阳台山:藏过烽火,长出新城

▲阳台山胜利大营救雕塑

日前,大浪街道正式启动“人人都是大浪推荐官”活动,鼓励大家共同发现和讲述这片土地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近这里的亲历者与建设者,听听他们眼中阳台山的过去与现在,感受那份源自历史的担当与坚守,以及伴随大浪走过从闭塞角落到创新沃土、生态家园的历程。他们的讲述,正是阳台山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延续。

阳台山:烽火淬炼的精神胎记

“看,就是这里!”站在当年文化名人藏身的深坑遗址,林福光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穿透了时光的尘埃,家族的记忆汹涌而来。

“我的先辈们,就是在这里,把茅盾、邹韬奋这些‘文化火种’藏起来,同吃同住,最长的藏了一百多天!”日寇的铁蹄近在咫尺,“窝藏游击队”“知情不报”,条条都是杀头的重罪,牵连的可能是全家乃至全村。1942年,在那场惊心动魄的“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中,阳台山区域是关键的陆上交通站和秘密掩蔽点,先后护送了包括何香凝、柳亚子、夏衍、胡绳、茅盾、邹韬奋等在内的数百位文化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穿越封锁线。村民们在自家阁楼、废弃炭窑,甚至像这样的山涧深坑里开辟出一个个“安全屋”,用生命守护着民族的文脉。

“为什么敢冒这么大的险?”林福光的神情无比坚定:“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些文化名人是国家的脊梁!他们和共产党人、游击队,是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生死以共严守兵’——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也要严守秘密,护他们周全!”

这份由鲜血与信念熔铸的精神,早已超越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阳台山,这座沉默的山峦,将这份担当、勇气与信念,如同奔涌的血液,深深注入大浪的基因,成为日后破茧成蝶最深沉、最坚韧的精神胎记,更成为大浪人面对任何困境时,内心深处那团不灭的火焰。

晶报特别报道 | 阳台山:藏过烽火,长出新城

▲大浪街道美宝路黄花风铃木盛开(李旅昌 供图)

挣扎:城市边缘与山外的渴望

时光倒流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如火如荼,喧嚣之外,阳台山静默伫立。对于在山脚下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陶吓村村民林福光来说,那段日子刻骨铭心。“那时候,我们这里就是关外(原特区外)一个偏僻的角落。”在古朴的林氏祠堂里,林福光向记者讲述着过往,语气沉重。“一个月家里能沾上四顿猪肉腥味儿,那就算好光景了,得精打细算着过。”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与车水马龙的街道,眼神里交织着复杂的情绪。

“年轻人谁不想出去闯闯?关内(原特区内)那边热火朝天,可我们呢?”通往罗湖、福田的希望,就寄托在每天上午龙华车站那唯一的一趟班车上。“凌晨4点,天墨墨黑,就得摸爬起来,打着个昏黄的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去赶车!”

山的阴影,笼罩着生计。山脚下,泥泞的道路两旁,散落着数十家低矮的五金加工厂和小作坊。简易的工棚里住着外来务工者,厂房缝隙和村庄边缘,是村民开垦的小块农田,粗糙地拼接着困顿的图景。“那时候招工也难,”村子里一位曾经营小五金厂的老板无奈摇头,“那时候有点本事的人,谁愿意来这‘乡下’地方?”

血脉奔涌:路网凿穿屏障,精神驱动破局

伴随着2011年龙华新区的成立,曾经泥泞不堪、让林福光凌晨打着手电跋涉的小路,在推土机和压路机的轰鸣中,拓宽、硬化,最终蜕变成双向六车道的华荣路。连接民治、龙华中心与大浪的布龙路,则进行了一场颠覆性的重塑,道路两侧混杂的工业区与村落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楼宇群。晨曦中,崭新的住宅立面反射着金色阳光;夜幕下,商业综合体的璀璨霓虹与万家灯火交织成一片流动的星河。布龙路,这条曾经的重要通道,已与龙胜地铁站、规划中的深大城际线深度咬合,化身为一条充满活力的枢纽型生活长廊。

更大的时空魔法在阳台山的腹地酝酿。站在一幅详尽的交通规划图前,大浪街道城市建设办(前期)项目负责人犹渝向记者介绍:“2020年建成通车的龙澜大道南段,已经让大浪、龙华与福城紧密拥抱,实现了快速化的‘内循环’。”她的语气带着兴奋,“对大浪未来影响更为关键的,它将是侨城东路北延通道!将穿凿山体,预计2028年贯通。这意味着南山、福田这样的核心城区,将被纳入大浪的‘30分钟生活圈’!还有深大城际铁路,它的开通,更是将坪山、大亚湾与大浪紧密织入同一经济带。”

晶报特别报道 | 阳台山:藏过烽火,长出新城

▲高铁穿过阳台山,在绿美山林中倾听城区发展脉搏

山已不再是阻隔,而是通途!这也是山脚下这片土地向湾区、向世界张开怀抱的宣言。阳台山见证的,将是大浪从地理边缘到区域枢纽的华丽转身。

科技新星与时尚硅谷:精神薪火点燃创新引擎

路通了,那些曾经在阳台山脚下轰鸣、散发着金属气味的高污染、高能耗五金小厂和作坊,在环保治理和产业升级的浪潮中也逐渐退场。这片土地,开始了华丽的重塑。一场静水深流却力量磅礴的“高科技革命”,也在那些看似普通的工业厂房里如火如荼地孕育。

在连接民治、龙华核心地带的龙城工业区,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故事,是这场革命最生动的注脚。2012年,一个仅有三人的创业团队在此扎根,敏锐地抓住了智能手机产业爆发的机遇,从一根小小的数据线起步。面对创业初期的筚路蓝缕,团队凭借对品质近乎偏执的追求——严苛的工艺控制、优质的原材料选用,硬是在激烈的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2023年,绿联科技年营收额已高达48亿元,并于2024年7月26日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NAS第一股”。其产品成为全球消费者的信赖之选,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数码配件品牌的国际声誉。

“大浪产业链完备、成本优势明显、交通越来越便利,这是我们选择扎根于此的关键。”绿联科技总经理何梦新坦言。随着市场拓展,绿联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将版图扩张至充电器、NAS私有云设备等前沿领域。在NAS研发中,投入巨大资源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并融入AI提升智能化与算力。如今,绿联已坐拥1500余项境内外专利,斩获40余项国际国内设计大奖,在各大社交平台凝聚了数千万忠实粉丝,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标杆。

绿联的成功绝非孤例。在大浪星罗棋布的工业园里,创新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何梦新高度评价了大浪的营商环境:“街道对企业真是‘有求必应’,给予我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不过多干涉具体运营,这种信任和支持非常难得。”街道通过精准的政策扶持、高效的资源对接与坚实的平台搭建,全力推动企业在细分领域成长为“隐形冠军”,促使单一企业的优势裂变延伸,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绿联所在的龙城工业区,已形成以其为核心的强大磁吸场,园区内众多企业围绕其业务紧密协作,从精密零部件制造到包装设计、物流配送,构建起一个协同共进、共享品牌红利的产业生态网络,共同繁荣。大浪街道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数量稳居龙华区首位,正是这片被精神薪火点燃的创新沃土,所爆发出的澎湃活力的最佳证明。

晶报特别报道 | 阳台山:藏过烽火,长出新城

▲大浪时尚小镇夜景航拍图。

当科技产业在这片土地焕发新生时,阳台山同样见证了时尚产业的惊艳蜕变。从传统代工到原创设计,从低端制造到智能生产,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吸引着像毛戈平美妆教育深圳校区执行校长、也是大浪推介官的郎朗这样的专业人士纷至沓来。

“2016年毛戈平美妆教育深圳校区建校时,我作为前期支援人员来到深圳。”郎朗回忆道,“2018年我们寻找新校区时,经过实地考察,最终选择了大浪这块时尚沃土。”初次来到大浪,最深刻的印象是这里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时尚氛围。“尤其是浪静路这条公司所在的街区,街道两旁都是各个时尚产业,有梵思诺、卡尔丹顿、玛丝菲尔、影儿等。”虽然当时交通还不够便利,但这里的时尚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

七年时光流转,郎朗见证了大浪的华丽蝶变:“街道变宽了,商铺变多了,景色变美了,各个时尚品牌产业园也都成为了休闲娱乐、网红打卡的圣地。”特别是公司所在的卡尔丹顿数字时尚园,从最初的两栋办公楼发展成了高楼林立的产业集群,“在这里工作,推开窗就是满目苍翠的阳台山,转身就能与顶尖时尚品牌对话,这种产城融合的生态让创意工作者找到了最佳状态。”

晶报特别报道 | 阳台山:藏过烽火,长出新城

▲艺之卉百年时尚博物馆。

作为中国顶级化妆艺术大师毛戈平先生创办的教育机构,毛戈平美妆教育始终秉持“发现美、审阅美、创造美”的核心价值观。郎朗表示:“我们将继续深耕专业教育,同时以‘美’为媒,深度参与大浪时尚产业的升级转型,用我们的彩妆艺术为服装设计点睛,为时尚产品增色。”在他的蓝图中,这座校区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更将成为连通美妆与时尚产业的创意枢纽,为大浪时尚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美学动力。

从代工到品牌,从制造到“智造”,以艺之卉创始人赵卉洲为代表的“大浪设计力量”在国际舞台频频崭露头角,智能化浪潮席卷生产车间,卡尔丹顿的智能工厂让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昔日的“五金锈带”,已不可逆转地转身为耀眼的“时尚硅谷”。

绿道生辉:足尖作画,山魂融入城市呼吸

对于大浪推介官、大浪时尚小镇“镇时尚”跑团创始人也是影儿时尚集团工作人员的赖江宁和他的跑友们而言,阳台山的蜕变,最直观、最喜悦的体验就在脚下。

曾经崎岖硌脚的山径,如今被精心编织成连绵起伏的环山绿道网络。“政府部门对阳台山的开发,绿道修得真的很美,路线也特别有创意!”赖江宁赞叹道。这些蜿蜒于林间、串联起公园、水库与潺潺溪流的绿色丝带,彻底改变了跑步的体验。路面从最初的石子路、水泥路,升级为更舒适安全的石板路和弹性极佳的橡胶跑道,“现在可以随时加速,放心换上竞速的碳板跑鞋,就算刚下过雨也不用担心打滑。”完善的照明系统,特别是部分路段智能感应的灯光,更是为夜跑爱好者点亮了“安全感拉满”的跑道。

晶报特别报道 | 阳台山:藏过烽火,长出新城

▲大浪街道绿道环绕,山水相宜。

绿道品质的跃升,点燃了跑友们的探索热情和无限创意。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奔跑里程,阳台山优美的绿道成了他们天然的画布。“我们特别喜欢去尝试和探索新的路线,”赖江宁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跑团成员们精心设计轨迹,用脚步在大地上“作画”——在山林间勾勒出充满爱意的爱心、扬帆起航的小船、憨态可掬的蘑菇、传递光明的火炬手,甚至挑战性地“画”出了壮丽的中国地图。“完成一个特别的轨迹路线,就像完成一幅精心创作的作品一样,特别有成就感!”赖江宁分享道。这种独特的“足尖作画”,将跑步升华为一种与自然对话、充满艺术感和探索乐趣的创造性活动。

晶报特别报道 | 阳台山:藏过烽火,长出新城

▲大浪时尚小镇“镇时尚”跑团。

跑友们穿行于阳台山的青翠之间,感受着“婉蜒丝带,飘逸其中”的诗意,由衷赞叹这里拥有“属于大浪特色的生态之美”。这些充满活力的跑者身影和充满创意的轨迹本身,也成了阳台山生态绿道最生动、最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徒步爱好者、骑行客前来打卡,共同呼吸着这座“城市绿芯”释放的盎然生机与清新活力。阳台山,如今已通过这一条条绿色脉络,深深地、温柔地融入了城市的每一次呼吸与律动之中。

烟火新城:产城人融合的幸福图景

大浪的华丽转身,不仅体现在产业的腾飞和生态的优化,更在于商业活力与生活气息的深度融合,描绘出一幅产城人和谐共生的幸福画卷。

傍晚时分,后浪新天地华灯初上,五彩斑斓的霓虹如同繁星坠落,瞬间点亮了整个街区。结束一天工作的上班族、附近居民汇成熙攘的人流,涌入这片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繁华商业中心。人们在这里挑选心仪的商品,品尝各地美食,朋友小聚畅谈,或只是悠闲漫步,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浓郁人间烟火气。节假日,这里更是成为深圳人休闲放松的“后花园”,家庭欢聚的温馨、朋友畅饮的欢笑、独自享受时光的惬意,在此交织流淌。

晶报特别报道 | 阳台山:藏过烽火,长出新城

▲大浪街道后浪新天地夜生活。

这座由大浪商业中心升级而来的超级综合体,占地约20万平方米,总经营面积达35万平方米,是龙华区冉冉升起的新商业地标。它完美实现了商业与生活、产业园区与城市功能的无缝对接。在这里,高效的办公生产环境与便捷丰富的都市生活体验仅一步之遥,居民能便捷地享受多元化高品质生活,企业员工也能在工作之余获得充分的放松与社交,真正体现了“产城融合”的精髓。

在阳台山平缓的绿道上,市民周先生和父亲每天一早都要来这里运动锻炼。“空气这么清新,满眼都是绿色,看着山脚下的城市一天一个样,越来越繁华,走起路来都更有劲儿了!”周先生的父亲说。站在阳台山之巅,脚下,泥泞的贫困岁月早已被华荣路的车水马龙和现代楼宇的璀璨灯火所覆盖;曾经荒芜的山坡,披上了城市绿肺的厚实绿装;远处,时尚小镇先锋的建筑线条与古村沉淀时光的砖瓦,在对比中奏响传统与现代、宁静与活力的和谐乐章。

“人人都是大浪推荐官”——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阳台山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回响。每一位举起手机记录城区新貌的市民,每一位讲述大浪故事的亲历者,每一位为这片热土代言的奋斗者,都在以行动诠释着那份深植血脉的担当与热忱。阳台山,这位永恒的精神坐标,将以其亘古的沉默与包容,注视着大浪儿女以不息的山魂为笔,饱蘸时代的浓墨,继续书写关于绿色生态永续、红色基因传承、科技创新勃发、商业繁荣共生、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故事。因为,这座山——根植历史,见证当下,守望未来——它,始终在场。

晶报记者 武莹/文 受访单位供图(除署名外)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