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将暑期调研报告写在大地上

排行榜 2025年08月26日 15:04 1 admin

中国旅游报记者 曹燕

将暑期调研报告写在大地上

暑期,旅游相关专业的同学们深入基层一线,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有机融合,不再是象牙塔里的眺望者,去探索世界,和现实交手,深入调研、积极融入,锻炼自己,以自己的所学所长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在实践沃土中汲取力量,获取青春宝贵的财富,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夯实地基。

把暑期调研报告写在大地上。只有走向广阔的天地,才能了解旅游产业每个链条上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这个暑期,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的学生走进万仙山景区。实践团队分为5个调研小组,围绕“景区发展规划”“游客体验提升”“商户发展诉求”“民宿运营优化”等主题开展深度调研,对景区负责人、景区管理人员、一线岗位员工、村民等进行深度访谈,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覆盖不同年龄、职业及客源地的游客群体。通过广泛收集一手资料,大学生们对景区的整体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民宿运营情况、商户的经营困境与发展期望,以及游客的消费偏好和体验反馈等信息有了全面了解,为后续的进一步分析和报告撰写提供了数据和案例支撑。

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有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跟记者分享,暑期实践中,客房检查、客情沟通、客户回访、主题活动策划等内容是“规定动作”,而突发客诉处理、满足宾客个性需求等更是真正长本事的环节。“旅游从业者,必须具备超强的‘察言观色’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非常锻炼人。”这位同学说,旅游做的是服务,推己及人,更能够理解服务的价值。

上海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小琳有感而发:“暑期实践是真正的‘练兵场’,只有被市场接受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才是有价值的。”她和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所学,群策群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策划出“宇宙探索与科学实践”亲子研学旅行一日游活动。

该活动通过“观影+任务+实验”的丰富形式,将科普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研学项目。活动吸引了数十组家庭参与,孩子们在沉浸式观影、趣味科学实验、火箭制作与发射等环节中探索宇宙奥秘,体验科学魅力。活动得到家长和孩子们一致好评。“被人认可的感觉真好,我好像体会到了旅游人的那种喜悦”,小琳说,自己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设计研学产品的过程中,她也对未来的就业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

晒黑了皮肤,明亮了眼睛。暑期实践,远方有诗。这个暑期,青春与乡土的相遇,解锁非遗活化利用的密码,为乡村振兴写下青春的注脚。中南大学“三下乡”团队的同学们走进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瞻淇村,年轻人自己动手,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和沉淀在时间中的魅力。同时,参与体验的年轻人也认为,用创新智慧连接现代生活,这才是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最生动的诠释。通过数字赋能开发与非遗相关的表情包,传递情绪价值,用灵动的方式让非遗活跃在日常生活中。

扎根沃土汲取力量,饱含文化自信。这个暑期,越来越多的青年满怀热情投身非遗传承,有的拜师学艺并通过创意和巧思激活非遗创新活力,有的利用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分享非遗技艺之美,有的积极拓展合作渠道让非遗走向广阔市场……年轻一代已成为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生力军,以不同方式助推非遗薪火相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记者也注意到,不少旅游学院通过与非遗工坊深度合作,致力于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传承模式,开展技艺研习、文创研发、研学教育等项目,让传统技艺在高校沃土中焕发新生。

暑期实践也是走向“诗和远方”的旅程。但对于旅游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暑期实践中的“诗与远方”不是“抵达目的地”,而是作为未来的旅游从业者开启“试水”之旅。它是年轻人认识世界的窗口,是探索职业可能性的起点,是一种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

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