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 ‼ 寻鹿记

排行榜 2025年08月27日 22:50 3 admin
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 ‼ 寻鹿记

编者按:一次鹿苑的旅行,读这篇文章里,看到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对鹿的特殊感情;更让人惊喜的,他还是养鹿的亲身实践者和专业行家,与其说这是一篇散文,不如说是一篇养鹿论文。那就来看看老俞的快“鹿”之行吧。

在距离哈尔滨70公里的平山景区,曾是金代皇家猎场,现已成为四季皆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半散养食草动物区,游客可与千余只梅花鹿、马鹿、羊驼、矮马、骆驼等食草动物互动;可漫步原始森林和湿地,景区内设神鹿假日酒店可住下观赏。

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 ‼ 寻鹿记

寻鹿记

俞梅荪

2025年7月,我随家人前往东北旅游避暑,立秋后参观哈尔滨市阿城区的平山皇家鹿苑。

汽车行驶在宽广的高速公路,一道道风光在眼前划过,我的思绪也迅捷地回望着55年前知青岁月的一幕幕景象中。

1969年,我16岁在上海长宁区安化(路)第二中学初中毕业,前往江西省南城县新丰公社插队落户,积极投身发展农村经济。1973年起,我从上海动物园、杭州龙驹坞药物研究所养鹿场运回30头梅花鹿,又从吉林四平地区东丰县那丹伯养鹿场原产地运回10头优种鹿,办起乡镇企业养鹿场,发展达140头。对鹿茸的锯下和加工,作出三项技术革新成果,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的《动物学杂志》1976年第四期起,不断发表了四篇论文,外省鹿场人员前来参观。

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 ‼ 寻鹿记

▲2017年7月,俞梅荪在上海崇明岛梦幻岛别墅区,有五六头观赏用梅花鹿,很瘦弱,饲养管理极差。

1976年底,我依依不舍的告别鹿场,回城顶替退休的家母,到毛纺厂当工人,不适应纺织车间的机械隆隆声,田园牧歌之农村养鹿场,不断发展壮大的梅花鹿群使我梦魂牵绕。

后来,我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学专业,毕业后从事经济立法工作10多年,历经八九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法治建设从无到有的历史进程且成果颇丰。

1986年春,我前往南昌参加江西省经济法治工作会议,之后回到南城县农村鹿场。鹿在10余岁后,开始被逐渐淘汰,时隔10年,当年我精心饲养和培育的鹿群均已归天,使我伤感不已。眼前的这些是其子子孙孙,头次匆匆见面,我和它们即双方尚未有感觉,怀念其父母乃至祖父母的朝夕相处,跟着我长途跋涉,千里迢迢到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成就了我的事业。当年和如今,我依然清楚的记得十来头鹿的脸型,这些老伙计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恍如昨日。

古稀之年,反思人生,当年阴错阳差,未能继续从事我所酷爱的动植物学、生物医学,很遗憾。2025年5月3日,我参加北大生命科学院(原生物系)成立100周年庆典,深为感动;我常回校参加各种讲座和研讨会,每当路过北大生命科学院大楼就情不自禁的进去转悠,被各种信息和展览所吸引。20年来,我与四位生物学教授学长,结为好友且常聊生物问题,无奈这辈子似选错了行。

如今,得以重返鹿场,激情燃烧!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8月12日,我们到达哈尔滨郊外70公里的阿城区,公元1115年的金朝之皇家鹿苑,900年历史。

久别鹿场40年,我终于回来了(尽管不是自己的鹿场),从昨天得知此行就激动不已。

中午时分,50多头梅花鹿匍匐在大树底下歇凉,独自匍匐离我最近的是一头雄壮健美的种公鹿,近15岁的老年鹿,雄姿依旧,年轻时应该是鹿王。这与我当年从吉林运回的那头种公鹿(我的最爱)极为相似,使我惊喜,莫非它在此显灵,等我多时乎!

我俩对视,它的脑门宽阔,鹿茸似在一周前锯下,粗壮发达高产的鹿茸根部已结痂,将继续结成约五厘米厚的骨化鹿帽,明年开春脱落,再长出新的鹿茸。

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 ‼ 寻鹿记

我招手,它微微点头;我上前抚摸,它低下头来,眼睛微微闭合,温顺的老鹿似没了年轻时的霸气,与我这古稀之年的老饲养员情投意合,我情不自禁地在它的额头上亲了又亲,它俯首帖耳,惺惺相惜,殊途同归。

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 ‼ 寻鹿记

之后,我久久地抱着它的头,难舍难分。

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 ‼ 寻鹿记

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 ‼ 寻鹿记

在大门口有卖胡萝卜20根一袋五元,作为鹿食。鹿要给吃的才让摸,吃完就走,不让再摸了。我疏忽而未看到卖胡萝卜的,两手空空,它却让我随意又亲又抱,流连忘返,很神奇。

这些是五岁左右的壮年公鹿,日前鹿茸已锯下,脑袋上留有两个鹿茸的根部已结痂。▼

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 ‼ 寻鹿记

这是三四岁的母鹿,脑袋上没有生长鹿茸的根部。▼

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 ‼ 寻鹿记

这是约四岁公鹿,脑袋上的红彤彤之鹿茸,是今年第二茬的再生鹿茸,不如在半个多月前的头茬鹿茸长得大而美。鹿的长茸期在5至8月份,一年可以锯两次即收割两次,头茬鹿茸壮美,价格昂贵,第二茬为再生鹿茸,长相和重量不如前者,价格似不变。

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 ‼ 寻鹿记

近日,这头的鹿茸要锯下来。8月底,鹿茸的生长期结束,如果不及时锯下,则老化成骨化,成为鹿角,价格就大大便宜了。▼

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 ‼ 寻鹿记

蓝天、白云、草场、梅花鹿,秋高气爽,在林间信步游走,被斑斓的五花山色包围,融入心爱的鹿群里玩耍,远离世俗社会,回归自然,心旷神怡。

我有幸能与当年最爱的鹿王,久别重逢,意外惊喜!

在游玩快结束的最后一站,发现不远之处,一头壮年母鹿独自行走,我迎上前去招手。它以为有吃的就过来啦,到我跟前发现并没吃的,转身就走。我快步上前去摸了其脑袋,它又转身走了。我追上去继续摸到它的背部。它回头对着我重重的喷了口(恶)气,喘着粗气,眼角下的泪腺张开,我知道这是愤怒的表情,要怼我了。如我继续追着摸,它将用前腿奋力拍地和踢我而将被踢伤,只得作罢。没鹿食,叫鹿不灵,如“手中没把米,叫鸡也不来”,看着它远去了。

之后,又见几头鹿,我向别人要来胡萝卜,喂它,它就让我随便摸,吃完就走,不让再摸啦。

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 ‼ 寻鹿记

养鹿是低成本高收益的产业

11时半,我们抵达平山皇家鹿苑,门票40元,60岁以上为半票,70岁以上的我被免费,白玩有些过意不去。我们坐上观光车20元,行程9公里,在2749公顷的大山里转悠,共四个景点车站,可以分别下车散步,逗鹿玩耍。我对驾驶员说,我是养鹿的,找你们负责人交流。他让我们在第一站下车,前往办公室,得知其田主任刚回家午饭,13时半上班。我们乘下一班车继续游览,如前所叙。

最后,观光车在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小路飞驰,有惊无险,回到鹿苑办公室。田主任正好上班,他热情介绍其国营鹿苑概况。我问,10月起,交配期将开始,种公鹿在发情期的两个月,为争偶而互殴,还要伤人,怎么办?他说,届时把种公鹿关进鹿舍,如在山上抓不住,则打麻醉枪抓捕。在夏季的取鹿茸期,均在野外操作,鹿被麻醉倒地半小时内,锯下鹿茸。当年,我用麻醉锯鹿茸为先进技术而发表的论文,现已普及,使我欣慰。

我问起鹿价,被告知,每头成年公鹿八九千元,母鹿六七千元,小鹿四千元。我说,1970年代公鹿八百元,母鹿六百元,小鹿四百元,正好相差十倍。田主任认可我是养鹿前辈。

当时,公鹿年产鹿茸为800元左右,等于身价;母鹿年产一头鹿仔为400元,次年如为成年公鹿则升为800元、如为成年母鹿则升为600元,也达其身价;老年鹿被淘汰,体重公鹿300斤,母鹿200斤,毛重每斤2元5角,为500至800元,更达其身价,由中药厂收购,按照传统《药典》配方,制成传统中成药《全鹿大补丸》。鹿的身价即市价,生老病死,旱涝保收且保值,怎么都不会赔钱。

如今,养鹿的成本投入,上涨10倍,产出上涨得就更多啦,公鹿每年产鹿茸可达上万元,达13倍,如鹿被淘汰,每斤为40元,达15倍,还可进入餐馆,90年代就有涮鹿肉,要比涮羊肉贵多了。故养鹿仍是低成本高收益的产业,这里只是基数,鹿的全身都是宝,还有其他副产品的收入颇丰。

养鹿20年的50多岁田主任说,不断有私人养鹿,有的达200头。他热情介绍我们去看看,可向私人鹿场买鹿。“200头”相当于我当年的规模,要前往参观学习。

开车送我们前来的企业家朋友一路参观,探讨,兴趣很大。他要利用现有场地,投资养鹿,使我欣慰。故本文不仅是旅游文,更是发展生产的说明文。

回顾南城县养鹿事业兴衰史

1970年,南京军事学院(国防大学前身)教官吴志唐(国军起义将军)告老还乡回原籍,他积极发展生产和多种经营,帮助新丰公社新丰大队从抚州地区药材公司养鹿场引进八头梅花鹿,创办养鹿场,“农民能养梅花鹿赚大钱”成了破天荒的大事。当地领导积极推进,全县“养鹿热”,成了全省的大新闻。次年,新丰大队派我担任吴老前辈的助手,他成良师益友忘年交。1973年起,在吴老的指导下,我前往三省市引进40头鹿,不断繁殖,创办里塔公社鹿场和县药材公司黄狮镇鹿场,各55头;1976年底,我离开时,全县三个鹿场存栏总数达140头。次年,吴老被南京军事学院召回去了。

1986年5月,我满心欢喜地回到南城县,当年曾热情帮助我的县科技干部管志坚技术员和县农业局王怀德技术员久别重逢,管志坚时任县长,踌躇满志。鹿场的公鹿母鹿之比例为2比8,即80%是母鹿,按每年繁殖50%的增长率(保守估计),全县140头在10年后为8070头,即使减半为4035头;我告别黄狮镇鹿场时为55头,10年后为3170头,即使减半为1585头。

我兴冲冲回到黄狮镇鹿场和规模小一半的新丰镇鹿场,鹿群不仅没发展,反而减少了,惨淡经营,不思进取,维持现状,使我大吃一惊,心如刀绞,悲愤不已。这可不是一般的败家啊!当时面临农村改革等各种挑战似受影响。我来去匆匆,客客气气,未及细问,久别重逢,不便表示不满。之后,我不再回去了。

2020年,我加入“南城人在北京群”,打听梦魂牵绕的三个鹿场,无人知晓,几经辗转,终于得知“三个鹿场”早在10年乃至20年前就全垮了,荡然无存,使我震惊,痛心疾首,欲哭无泪。当地领导欢迎我再回去看看,我却打不起精神,迟迟未成行。

如今,得知当今的养鹿业依然欣欣向荣,使我意气风发,唤起我的使命感。要回到南城县的那三个我参与创办的鹿场之遗址看看,向养鹿后人们宣传养鹿的意义,动员他们二次创业,把恩师吴志唐将军为家乡人民开创的南城县养鹿事业继续下去。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当年插队知青三同伴的鼓励

费惠康(当年知青排长)感言:

详读此文,思绪敏捷,文笔流畅,现代与当年,夹议夹叙,记忆犹新,成为佳作。无愧于我辈初中同学和下乡知青之侥侥者。作为与梅荪兄同学、邻居、同日同时,同在南城县上塘公社汾水大队林场的上海知青(俞后去新丰养鹿),我也曾到新丰鹿场看梅花鹿,拜访吴志唐(国民党起义将领)场长,记得他还馈赠一瓶(青霉素瓶装)的鹿血粉,一瓶鹿茸片。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五十年矣,再读《寻鹿记》本文,感慨千万。

经典之作,已予收藏。

过往历史,回忆滿滿。

古稀寻鹿,快乐无疆。

天各一方,友谊绵长。

赵麒麟(当年知青班长)感言:

读这篇文章,回想当年在新丰养鹿场的吴志唐老前辈之远见卓识,他指导农民把鹿的胎盘制成“鹿胎膏”等中成药,发展多种经营,当时你和他关系很不错。你回去过南城吗?我没去过,据费惠康讲,我们插队的村庄都拆了建飞机教练场,变化真大。

徐明(当年在黄狮镇鹿场附近村插队且常来帮助的知青,上海东华大学企业管理退休教授)感言:

老俞当年在黄狮镇养鹿,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如今,如能持续发展,功莫大焉!当今之时,仍然如此,养驴和养小龙虾,多种经营在南城县都可搞起来。也许还可以“养人”,为退休老人提供休养服务!多年前,我曾回农村,向小学捐赠一批电脑,如今更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66届小学同班三位队长感言

陈真宁:你真的入错了行。当年选择就读北京农业大学就好了,可以继续你所热爱的养鹿事业。你对这些精灵投入的感情和心血令人钦佩、动容!

郭大珠:阅读了你的寻鹿记受益匪浅,也涨了不少知识,看到你和鹿王的互动特别的感人!为你点赞。

洪颐:读完寻鹿记,以前训鹿,现在寻鹿,丰富深厚的情感溢于言表,难能可贵。

洪方栋先生感言

俞老插队办鹿场,

科学养殖著华章。

鹿场渐壮规模广,

乡野经济硕果香。

古稀重返旧鹿场,

恍见当年鹿几行。

俯首依偎情难忘,

养鹿初心又满腔。

俞梅荪答:

时隔50多年,承蒙当年老领导的热情夸赞和鼓励,使我不胜荣幸之至!当继续发愤之有所作也!

承蒙《之江听潮》主编雨艺先生看到我发给他分享的鹿场图和只言片语,却要我写成文章且热情催促,使我回忆与思考那些忘却的记忆,写成此文,又被他精心排版,增色生辉,深为感谢!本文没有原创保护,欢迎转发。

——俞梅荪于2025年8月23日修订

国务院原秘书俞梅荪 ‼ 寻鹿记

▲2025年8月23日18时27分,在哈尔滨郊外农村,本文修订之时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