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从西辽河文化到科尔沁草原,通辽凭啥成为东北人的“心头好”?

排行榜 2025年08月28日 09:11 1 admin
从西辽河文化到科尔沁草原,通辽凭啥成为东北人的“心头好”?

这里,西辽河畔碧波万顷,西辽河文化与现代都市交织生辉;

这里,科尔沁草原500公里风景大道蜿蜒伸展,串联起古老非遗与时尚业态;

这里,一座座文化场馆焕发新生,演绎着“通达辽阔 近悦远来”的生动故事……通辽文旅产业正以融合之笔、创新之姿,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繁花画卷。

近年来,通辽市聚力实施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全力打造“悦来通辽”文旅品牌,坚持“一轴三区”一张蓝图绘到底,集中力量打造“四大基地”,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推动、品牌建设及业态创新等多措并举,促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通达辽阔、近悦远来”的城市品牌和“悦来通辽”文旅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122.82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275.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和24.5%。

顶层设计破题谋篇


从西辽河文化到科尔沁草原,通辽凭啥成为东北人的“心头好”?

仲夏时节,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上,各式车辆穿梭。来自沈阳的自驾游客李先生感叹道:“每次来通辽都有新体验,现在自驾游的服务设施越来越完善,文化味儿也越来越浓!”这一变化得益于通辽市几年来持续完善的文旅产业顶层设计。


草原风光


从西辽河文化到科尔沁草原,通辽凭啥成为东北人的“心头好”?

从西辽河文化到科尔沁草原,通辽凭啥成为东北人的“心头好”?

结合全市实际,通辽市编制了通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近四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年度行动方案、3个文旅专项规划等共20多个政策文件;出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累计奖补资金超千万元,文旅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同时对文旅部门实行党委、政府“双分管”机制,市旗两级文旅部门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指导重点景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机制,强化了上下统筹指导推动工作的合力,推动“一轴三区、四大基地”总体布局落地成型。

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入选2023“中国之路”十大自驾游精品线路,每年自驾游人数占游客总数的70%以上;南三旗沙地生态旅游集聚区成为东北地区游客首选目的地,7个4A级景区占全市总量的70%;中部科尔沁文化旅游集聚区已成为承载西辽河文明研学基地、科尔沁风情展示基地、城郊型乡村旅游基地的主要载体,“西辽河畔·文明曙光”非遗体验之旅成为全区唯一入选2024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北部草原生态旅游集聚区成为我市自驾露营、休闲度假的主要目的地,这些都是通辽深刻洞察文旅发展和变革趋势,对文旅产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成果展现。



业态创新渐入佳境


从西辽河文化到科尔沁草原,通辽凭啥成为东北人的“心头好”?

夜幕降临,悦来河休闲街区灯光璀璨,人流如织。吆喝声、欢笑声与悠扬的马头琴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城市交响。在这里,游客不仅能逛夜市、赏夜景,更能沉浸式体验数字光影、非遗展演、VR幻境等新兴业态。这一片区通过招商融资盘活闲置场馆,打造“悦来十二境”,年接待量近500万人次,抖音话题播放量近亿,已成为通辽旅游打卡地和网红一条街,被评为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


悦来河休闲街区


从西辽河文化到科尔沁草原,通辽凭啥成为东北人的“心头好”?

光影幻境

从西辽河文化到科尔沁草原,通辽凭啥成为东北人的“心头好”?

悦来河休闲街区是我市深挖文化底蕴、创新文旅业态,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让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摸消费场景的生动样本。


产业还需项目带


近年来,我市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文旅项目近百个,完成投资超60亿元,新建了悦来河旅游休闲街区、银沙湾景区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品牌项目,4A级达到了10个,省级以上文旅品牌创建近百个,这些都是通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支撑。

围绕“悦来通辽”品牌,我市推动文旅产业与多产业、多领域深度融合,培育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产品新业态。重点打造了霍林郭勒市云端自驾游营地《科尔沁草原旅游婚礼季》、开鲁麦新景区《赤子长歌》、后旗大青沟景区《科尔沁盛宴》、库伦银沙湾非遗表演等旅游演艺项目,悦来河“城市之光”剧场和哈民、南宝、市文博院等数字化项目成为历史文化体验互动的新场景。每年举办西辽河文化节、哲里木赛马大会、草原那达慕、摩托车越野锦标赛等系列文体活动,成为“文旅体农商”融合促消费的重要平台。

大力培育一批重点线路产品,谋划推进景区露营地、乡村旅游等38个重点项目,策划推出“悦来四季·自驾通辽”四季主题活动和线路产品,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今年被列入全区自驾游重点活动和产品系列,我市成功创建了全区首家5C级自驾车营地,C级营地已达5家,数量居全区第一、全国地级市前列。重点打造了20余条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推出8条研学旅游线路;培育了一批旅游品牌产品和文创旅游商品,近年来全市新创建(含晋升)A级景区22家,总数达到37家,全市荣获自治区“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实体店授权19家、旅游商品授权45个。



暖心服务 “悦来通辽”


从西辽河文化到科尔沁草原,通辽凭啥成为东北人的“心头好”?

“不仅玩得好,而且出行比以前更方便了!”来科左中旗珠日河草原旅游的北京游客张女士称赞道。这样的游客体验得益于通辽市持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交通网四通八达


从西辽河文化到科尔沁草原,通辽凭啥成为东北人的“心头好”?

从西辽河文化到科尔沁草原,通辽凭啥成为东北人的“心头好”?

今年,国道 304 线至珠日河草原旅游区的原有公路改建为双向四车道沥青混凝土道路。道路更宽阔了,游客驾驶体验也更好。在旅游旺季到来前,珠日河草原旅游区从设施改造、景观优化到服务提质,进行全方位焕新升级。现在到珠日河草原旅游区游玩的客人,不需再为道路拥堵而烦恼。2024年以来,通辽市开工建设旅游公路100余公里。

交通网络不断升级,通辽机场已通航22个大中城市,旅游包机、专列更加便捷,2024年仅霍林郭勒市旅游专列游客就达3万人;全市3A级以上景区全部通二级以上公路,其他景区景点、农家乐、民俗村等全部实现了旅游路通达。住宿接待能力显著提升,中心城区和旗县城关镇引进了麗枫、格美、汉庭、亚朵等一批中高端酒店品牌,全市住宿单位达到1720家、床位近8万张。各地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通辽美食IP”,将民族餐饮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相结合,推动非遗美食进景区,打造特色餐饮街区,餐饮经营单位达1.6万余家。

智慧旅游加快建设,旅游景点新开通4G、5G通信基站6个,A级景区和交通干线的移动网络已实现全覆盖。2025-2026年将建成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升级景区智能设施,整合文旅数据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体验。市文旅广电局会同公安、消防、应急等部门联合开展应急消防演练,年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3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4万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万余家次,切实保障旅游安全和市场秩序。重要假日、重大节庆活动期间统筹文旅与交通、市场、商务和执法管理,提供便民惠民的暖心服务、安全服务和疏导服务,让游客玩得舒心、游得安心。






原标题《文旅融合 一路繁花——通辽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记者/王晓飞

图片/通辽融媒文化 通辽文旅 张启民等

编辑/张红婵 校对/吴丽艳

一审/塔娜 二审/田川

终审/斯琴塔娜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