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排行榜 2025年08月29日 23:07 3 admin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潭门,地处海南省琼海市东部沿海,名气不比博鳌,却有着极为特殊的政治地位。历史上,潭门渔民是唯一连续开发南海的特有群体,他们将黄岩岛视为祖宗地,把南海叫做祖宗海,可以说,没有潭门镇,就没有三沙群岛。

初秋已至,南海海域终于结束了漫长的休渔期,迎来开海时节。在这座千年渔港,人们还保留着旧日习俗,于开海当日举行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沿街展开鲤鱼灯巡游,以祈风调雨顺、渔业丰收。

这里曾是老渔民出海的起点,如今,渔港生活正悄悄改变。这里没那么喧闹,也不急着展示“特色”,却能在不经意间让人慢下来。海鲜是刚捞的、早点是现煮的、老茶店的粉红塑料椅子还“晒”着上午的阳光。潭门的节奏仿佛涨退的海潮,一天有一天的过法,一季有一季的味道。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错落有致的渔村建筑、古朴却不失生气的街巷,勾勒出潭门镇的日常图景。渔港边,渔船满载而归,岸上交错的吆喝声与海风一并织进小镇的气息。潭门的美食,和这个小镇给人的感觉一样——真诚、实在,不追求“排场”,却让人心甘情愿地记挂很久。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吃一顿海鲜火锅,是来到潭门必做的事情之一。小镇正处琼海市东部沿海区域,海鲜往往都是刚捕捞上岸,新鲜得没话说。简单的清水打边炉,吃的就是一口海鲜本味。而蘸料可以算得上是点睛之笔,不同于北方沿海城市相对简单直给的蘸料,这里的蘸料加入了小青橘、小米椒,酸酸辣辣又不喧宾夺主,让海鲜一口入魂~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海南人喝“老爸茶”的雕塑

来到海南,很多人都心心念念着这里有名的“老爸茶”。“老爸茶”是对海南市井街头中西结合的大众茶店的统称,但“喝老爸茶”这种说法其实只在海口最为常见,潭门等海南其他地区的同类茶店,店名往往不见“老爸茶”字眼,只是单纯叫做“某某茶店”。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街边或小巷,屋内或屋外,三四张粉红色的塑料椅子围着一张张简单的木桌”,潭门的茶店往往环境简陋,但美食的丰富程度却一点儿也不含糊,其中最具潭门特色的甜品之一就是“鸡屎藤”了。

它的原材料是当地一种野生藤叶植物,和糯米一起磨成粉后,便可制成口感像年糕一样的甜品。虽然有个其貌不扬、令人咋舌的名字,但鸡屎藤不仅具有滋阴壮阳、补气补血的功效,与椰奶搭配起来更是清甜美味,弹牙的口感让人越嚼越上瘾。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当地特色小吃芒果肠粉、斑斓酥

除了可以变着花样地解锁各种当地美食,便宜的价格、扎实的用料也同样是潭门茶店让外地游客反复称道的原因之一。一大杯只要三块钱的冰咖啡,让你在炎炎天气中喝到痛快。芒果肠粉粉皮薄而滑嫩,包着好吃大块的芒果,一口下去又冰又甜。一碗碗海鲜粉里,永远不知道藏着多少惊喜——花蛤、大虾、鱿鱼,你总会好奇下一口到底会吃到什么。

不同于人们对“下午茶”的刻板印象,在潭门,清晨也是茶店最热闹的时段。阳光穿过树影洒在桌面上,小店里的氛围松弛惬意,仿佛一整天的悠闲都从这一刻开始。一碗热腾腾的海鲜粥,加入脆中带焦的炸蒜蓉,香气一出,整碗粥立刻鲜活起来。再来一块混合着椰香与斑斓叶清新气息的斑斓酥,吃完整个人仿佛都被阳光晒透了。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吃饱喝足,等天气没那么热了,再去海边走走。“海边任意门”是游客们拍出“人生照片”的打卡点之一,用珊瑚礁石垒成的门基,旧船木架起的门框,和点缀其间的贝壳,无不带着旧日渔村的印记和海的呼吸,门外则是一望无际的海面和伫立的灯塔。

确实,它不是什么非去不可的奇观,但可以让人暂时从喧嚣里抽离出来,安静地站一会儿,看看海,是不是也挺好?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潭门镇的人们自古就以“海”为生。作为国家重点渔港,这座已有千年历史的小镇,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远海作业方式。同时,潭门渔民是世界历史上唯一持续开发南海西、南、中沙海域水产资源的群体,他们的生活与命运,一直与海洋紧密相连。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在海南方言中,“做海”(读作 duo hai)是渔民口中的日常,从出海前的准备工作开始,由近海的“做小海”,及远海的围网捕捞,再到岛礁上的“站峙行盘”,它涵盖了所有与海相关的作业方式。

在一代代劳作中,潭门渔民的经验也不断积淀,在口耳相传中形成了许多朴素的渔谚:“钓鱼要稳,捉鱼要准”、“南风吹的早,渔汛必然好”、“一吃鲳,二吃鱼芒,三吃马鲛郎”……短短几句话,浓缩的是他们与海搏斗的智慧与节奏。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曾几何时,当渔船满载而归,潭门老渡口总是人声鼎沸。海南作家麦碧写过:渔民把满仓的灯光鱼倒进舢板,白花花、银灿灿,有些还在活蹦乱跳。舢板搁浅时,渔民干脆跳进水里,徒手搬鱼上岸,送往水产市场过秤、装运。大竹篮里装着冰块和鲜鱼,被一一扔进马达轰鸣的解放牌卡车。装鱼工人喊着“一二三”的号子,鱼儿“呼隆”作响,竹篓“嗤嗤”作响,那是潭门最动人的丰收交响曲。

而这场与大海的博弈,最早并非靠发动机完成,而是靠风与帆。在“风帆时代”,潭门人自造木帆船,每年农历冬至后,乘东北季风南下西沙、中沙、南沙群岛作业;翌年二月底,借西南季风返航。这种完全依赖自然风力的远洋作业方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如今老船长们既敬畏又怀念的青春岁月。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如果说今天人们出行最离不开的是手机,那在曾经没有电子设备的年代,潭门渔民的“航海GPS”,则是一册册手抄的《更路簿》。纪录片《海之南》中,1935年出生的老船长苏承芬,16岁便开始出海闯荡,帮助他在危机中一次次化险为夷的,就是一本家族传下来的《更路簿》。

《更路簿》中的“更”指的是航时,古时没有钟表,而是用燃香计时,烧完一炷香就是一更,根据航速折算成航程之后,一更约为十海里;“路”则是航海罗盘所显示的针路,指示着航向。在苏承芬的《更路簿》上,每一条航线、每一个暗礁都有着详细记录,浩瀚南海中的星星点点,都以潭门为起点,用线一一串联。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更路簿》一直盛行于当地渔民之中,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中叶。最初是琼海潭门、文昌清澜的渔民为应对海上作业,而逐渐在民间流传起“更路”,后来又发展为手抄本以及口述的“更路经”、“更路传”。

目前,有据可考的《更路簿》有30余种,最早为清康熙年间所撰。作为千百年来海南人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南海航行路线知识及实践,“南海航道更路经”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潭门渔民耕耘祖宗海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文化工作者以《更路簿》展开了解南海耕海史

对潭门渔民来说,海上的安危不只取决于《更路簿》的指引,也离不开对神灵的信仰。这里自古传颂着一首祈海安平的诗:“策赐山峰布斗,明芝兴德显神,顺赞天后圣母元君,左千里眼神将,右顺风耳守海将军……一百零八兄弟公,男女五姓孤魂。”其中提到的一百零八兄弟公,是潭门渔民尤其敬奉的守护神。

相传在明代,潭门沿海的108个渔民兄弟驾驶着几艘帆船到西沙海域捕捞,由于突遇台风,帆船被风暴打沉,他们也葬身海底。后来又有船前去捕捞,也遇到了同样的恶劣天气,危难之中,渔民们祈求祖先公保佑,台风竟然真的突然转向,海面重归风平浪静。渔民们认为,是一百零八兄弟公化身为了神灵,他们才得以安渡波涛。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潭门开海节和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潭门渔民远赴西沙群岛时,会在永兴岛的兄弟公庙“烧香割红”,以整猪或活鸡祭拜兄弟公,祈求平安返航。

2021年,“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祭祀仪式分为庙中与船上两部分:在岸上的兄弟公庙,道士施法迎神,船主焚香祈愿;随后队伍登船,甲板上摆满祭品,道士手执火把驱邪安船,并贴上“昂首藐浪”“一帆风顺”等红符,渔民再焚纸钱、鸣鞭炮,宣告渔船启航。此外,一百零八兄弟公还是海南渔民族群认同的象征。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根据法国学者克劳婷·苏尔梦的研究,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海南侨民社区中都能见到兄弟公庙的身影。这一信仰已经穿越海洋,将海南与东南亚的侨民紧紧相连,成为他们寄托乡愁与家国记忆的重要纽带。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如今,南海上的航迹不再依赖口口相传,潭门的渔港生活也开始悄然转变。渔耕文化以另一种形式在这座靠海而生的小镇里继续生长,发展出更具活力的休闲渔业。每年八月举办的“赶海节”,便是一种传承与更新的缩影。

闹鲤鱼灯、洗龙水、兄弟公祭海等民俗仪式,让游客得以沉浸式体验潭门渔民祖辈的出海信仰与海洋礼仪,过去那种“以海为命”的庄重气息,透过节日氛围,在人潮涌动中依然鲜活。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若想追寻更具体的渔港记忆,旧港码头富港街的的老渡口无疑是必到之地。这里仍留着岁月的痕迹:岸边的标志物大多由旧船木改造而成,厚重斑驳、钉痕累累、带着海水浸泡的痕迹。海南作家麦碧还写到,无人问津的旧船板如今成了酒店争相购入的装饰材料。岁月在此凝固,历史的余温,也在触摸船木的瞬间被唤醒。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博鳌排港村更路簿博物馆和潭门故事景点

从渔港再往外走,是正在悄然变化的潭门村落。在距离码头不远的排港村,曾经下南海打拼的渔民换了一种方式继续与海共生。

他们将原本用于出海打渔的资源重新整合:将渔业合作社转型为休闲渔业合作社,将家中闲置的房屋改建成融入渔耕文化的民宿与渔家乐。渔民的生活渐渐从“风口浪尖”转向“潮起潮落”的从容。村中一处颇有名气的民宿“无所·归止”,便由几位年轻时曾下南海闯荡的渔民共同打造。店名背后,是他们自己写下的注解:“自古行船半条命,如今心中却有了归属。”十多年海上的漂泊,终于换来脚下的一方安稳。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传统房屋改建的民宿,既有渔村的原始记忆,又延伸出新的生活气息。

如今的排港村不仅是海南“五星级乡村旅游点”,也是综艺节目《乐队的海边》《追星星的人》的取景地。赤脚踏浪、潜水赶海、挖螺寻宝,在这里,游客既能体验最原始的捕鱼方式,也能在沙滩听风看海。排港村的改造也体现了渔村空间更新的巧思。

不少民宿保留了原有建筑结构,依然采用珊瑚石、老瓶装饰等传统材料,同时引入现代设计语言,使得渔村既保留生活记忆,又焕发出新鲜活力。对于外来游客而言,这不只是住一晚,更像是一场在地文化的短暂停留。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若说赶海节与排港村呈现的是“生活里的海”,那么千年渔港边的中国南海博物馆,则是更宏观、更深沉的“记忆之海”。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与4A级旅游景区,这座临海而建的现代建筑宛如一艘即将扬帆的船只,线条流畅,气势悠然。馆内展览围绕南海的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水下文化遗产等主题展开,既讲海,也讲人。渔民的生活轨迹、沉船遗迹、远洋航线,《更路簿》里的故事,在这里重新被梳理、陈列与聆听。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南海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原状

博物馆不定期推出的专题展常有惊喜,前不久开幕的“碧海繁花——南海珊瑚礁探秘”展出了近300件五彩缤纷的珊瑚、贝类与棘皮动物标本;“瑞兽祥禽映华夏”则通过青铜、瓷器、书画串联起古人笔下丰富的动物世界。

带娃出游的朋友们还可以提前预约博物馆的公教活动,亲手编织“渔网”水杯袋、用贝壳制作海底世界瓷盘画、体验古法沥粉工艺等丰富有趣的项目,让孩子们在玩乐的同时对当地文化的了解更进一步。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碧海繁花——南海珊瑚礁探秘”展 ©中国南海博物馆

除此之外,馆里的文创更是颇见巧思,椰子壳冰箱贴、镶贝壳书签,皆是别致的伴手礼。设计不仅巧妙融入了潭门的海洋元素、延续了当地人依海而生的文化记忆,也让纪念品走向生活化、实用化,在日常点滴里延续着与小镇、与大海的联结。

如果你也曾在潭门吃过一碗海鲜粥,在旧船木门前吹过咸湿的海风,那么你一定明白,所谓旅行的意义,并不只是抵达目的地,而是与一座小镇的生活节奏短暂重叠的过程。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今天的潭门,既保留着古老的渔耕文化,又在休闲渔业和文化旅游的尝试中不断生长。它以一种近乎从容的姿态,邀请人们走近它、了解它。所以,如果你还没来过,不妨找个时间走一趟潭门,在这座千年渔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刻“靠海生活”。

编辑|Kiki

文字|Roey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以上标注

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小镇:“闯海”闯出三沙群岛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