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中国有个“奇葩”小镇,下午3点天黑就睡觉,镇上曾仅有1个男人

排行榜 2025年09月05日 16:56 4 cc
中国有个“奇葩”小镇,下午3点天黑就睡觉,镇上曾仅有1个男人

说起中国这么大的地方,总有些地方让人觉得特别新鲜,就比如黑龙江省抚远市的乌苏镇。这个镇子位置特殊,搁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口,东边直接对着俄罗斯,纬度高,经度也偏东,所以天黑得早得离谱。

冬天一到下午3点左右,太阳就下山了,天黑得跟晚上似的,全镇人基本上就收拾收拾,早早回家睡觉去了。这不是懒,而是地理条件逼的,作息得跟着太阳走,不然白天太短,啥事都干不成。

夏天倒过来,凌晨3点天就亮了,居民们起得比鸡还早,开始忙活一天的事。这种日子听起来挺奇葩,但对当地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乌苏镇的历史能追溯到清朝,那时候它可是乌苏里江边上的三大重镇之一。清政府在那儿设了卡伦,就是边防哨所,管着边境的事。

中国有个“奇葩”小镇,下午3点天黑就睡觉,镇上曾仅有1个男人

贸易挺发达,因为挨着俄罗斯,商人来来往往,镇上热闹得很,有九家大商户,卖茶叶、皮毛啥的,连京城官员都过来挑东西。

到了民国,镇子继续发展,设了警察局、税务所、邮局,还有烟花柳巷那种地方。俄罗斯人过江来住,建了些俄式房子,现在还能看到痕迹。人口不算多,但生活还算稳定,直到1920年代末,麻烦来了。

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苏联远东军队直接对乌苏镇发起进攻。那天是9月6日下午1点,苏军从江上过来,中国东北军第九旅的两个连官兵,加上镇上居民,拿起武器就抵抗。

营副官国占奎指挥,大家打到傍晚,寡不敌众,全镇毁了,守军百余人全阵亡。苏军炮火把房子炸成废墟,居民死的死,逃的逃,镇子一下子冷清了。

这事后来成了历史伤疤,但也让乌苏镇有了英雄的标签。1984年,胡耀邦给附近的哨所命名“英雄的东方第一哨”,就是纪念那些抵抗的人。现在哨所还在,边防战士守着,成了镇子的一部分。

中国有个“奇葩”小镇,下午3点天黑就睡觉,镇上曾仅有1个男人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左右,乌苏镇人口锐减。很多人外出找活路,只剩三户人家,两户是年纪大的老人,一户是年轻夫妇。

镇上就一个年轻男人,他得干所有重活,巡逻、修路、提水啥的都靠他。那时候镇子小得可怜,就一条街,南北500米,东西100多米,几栋厂房凑成。

人口最少的时候,就剩一户,镇上唯一一个男人,后来娶了个姑娘,成了三口之家。他们守着镇子,日子过得紧巴巴,但坚持下来了。

渔业是主要生计,黑龙江的大马哈鱼80%出自这儿,秋天鱼潮来,渔民聚集,加工厂忙活一阵子,卖给水产公司。热闹劲儿过去,又安静了。

那对夫妇对未来有信心,继续干活,但到70、80年代,镇上常住就他们俩了。最终,为过上更好日子,他们也离开了乌苏镇。

中国有个“奇葩”小镇,下午3点天黑就睡觉,镇上曾仅有1个男人

镇子面积有277平方公里,管着一个社区、八个村、三个队。早年人少,主要靠农业和渔业,现在旅游起来了。

乌苏镇是中国最东端,号称“东方第一镇”,每年夏天凌晨2点10分,第一缕阳光就洒这儿。游客来这儿看日出,爬东极楼,远眺对岸俄罗斯的教堂。

风景区规划了18公顷,有白桦林、小溪,设备齐全,旅馆、餐厅都有。交通不发达,没火车站飞机场,得自驾或参团,但这没挡住人气。

赫哲族村是亮点,他们是本地少数民族,人口不多,但文化独特,以捕鱼为主。抓吉赫哲族村就在镇上,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民们靠旅游卖手工艺品、鱼制品,日子好转了。

说到人口变化,早年镇子最小的时候,真就一户人,但现在常住1750左右。旅游带动的,年轻人回来开店,边防也稳定。

黑瞎子岛就在附近,2004年中俄勘界,西侧171平方公里归中国,岛上建了自然保护区,有湿地、野生动物。

中国有个“奇葩”小镇,下午3点天黑就睡觉,镇上曾仅有1个男人

岛和镇子连着桥,游客去岛上转悠,看中俄“一岛两国”。抚远市整体人口9万多,赫哲族5000多人,散在三江平原。

乌苏镇从废墟到复兴,靠的是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水产部门早年建厂,加工大马哈鱼,现在出口俄罗斯。旅游业是新增长点,东极定位吸引全国人来打卡。

这个镇子奇葩在哪儿?除了天黑早睡觉,还在于它从繁华到荒凉再到复苏的过程。清民国时贸易 hub,战乱毁了,新中国初期人烟稀少,只剩一个男人守着。

后来发展渔业、旅游,人口回流。内涵在于边境小镇的韧性,中国边疆那么多地方,都经历过类似起伏,但乌苏镇特别,因为它是中国的最东点,每天最早见太阳。

接地气说,它就跟普通农村似的,居民靠江吃饭,冬天早睡夏天早起,日子实打实。没啥浪漫,就是硬扛过来的历史。

现在游客多,当地人热情接待,但也得面对交通不便的问题。未来估计旅游会更火,带动经济,但得保护环境,别让湿地毁了。

中国有个“奇葩”小镇,下午3点天黑就睡觉,镇上曾仅有1个男人

再聊聊历史细节,清朝时乌苏镇是三大重镇,乌苏里江沿岸贸易频繁。明朝永乐年间,太监亦失哈带船队巡视黑龙江,经过这儿。

咸丰四年,清政府设乌苏里昂哥卡伦。1901年,有15户人家住这儿。1929年那场仗,东北军抵抗苏军,镇子毁了。战后重建慢,人口流失。

新中国后,抚远县水产部门建加工中心,短暂热闹。80年代,镇上唯一那户离开后,哨所和旅店支撑。2013年,抓吉镇改名乌苏镇,行政调整。

中国有个“奇葩”小镇,下午3点天黑就睡觉,镇上曾仅有1个男人

2018年,黑瞎子岛镇新设,南岗村划过去。2020年,镇上有14个大超市,商业起来了。2022年,抓吉村成美丽乡村。

乌苏镇的渔业资源是王牌,大马哈鱼产量高,占黑龙江80%。赫哲人传统捕鱼,用鱼叉、网,现在现代化了。

旅游结合民俗,赫哲手工艺、鱼宴吸引人。黑瞎子岛保护区有505种植物、351种脊椎动物,生态好,2014年有东北虎过来串门。

中国有个“奇葩”小镇,下午3点天黑就睡觉,镇上曾仅有1个男人

岛上历史遗存,唐代黑水靺鞨陶片,金代陶片。行政上,抚远市管,黑龙江省黑瞎子岛管委会负责。交通桥2012年通车,俄方也建桥,连哈巴罗夫斯克。

结语:

总的来说,这个镇子代表中国边疆缩影,从贸易到战乱到和平发展。人口从5354(抚远县1949年)到今9万,乌苏镇从小到大。奇葩作息是地理决定的,高纬度冬天日短6小时,夏天18小时。

居民适应了,早睡保精力。旅游旺季,游客体验这种生活,觉得新鲜。当地人说,太阳管着钟表,不是闹钟。

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别硬扛,得顺应。接地气点,镇上人过日子跟大家差不多,捕鱼卖鱼,开店迎客,没大富大贵,但稳定。

中国有个“奇葩”小镇,下午3点天黑就睡觉,镇上曾仅有1个男人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