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今日作家」李德锋 ‖ 探访虬龙槐(散文)

排行榜 2025年09月05日 19:18 4 cc
「今日作家」李德锋 ‖ 探访虬龙槐(散文)

探访虬龙槐

文/李德锋


我是一个喜欢寻幽探古的访客,对那些散落在民间的遗存尤为钟爱,一旦听到有价值的讯息,必欲先睹为快。对我来说,它们就是埋藏在岁月深处的一粒粒明珠,光华闪烁,于无声处,便点亮了蛛网尘封的心灯。

立秋过后,天气渐凉,聒噪的心绪趋于平静,我忽然间想去探访小芝坊村的虬龙槐。

「今日作家」李德锋 ‖ 探访虬龙槐(散文)

一个人的旅程毕竟寂寞,便拉上同学志远一同前往。志远是我们县的文史专家,对境内的风土人情颇有研究,兴趣儿相投,有共同的语言,交流起来没有磕绊。再说,我们先前曾有约定,这早就是纳入计划的,双方一拍即合。

8月26日上午7:30,我们踏上了前往小芝坊的行程。小芝坊位于县城西南方向,坐落于马颊河大堤上,属腰站镇管辖,距离约二十多里。行车约半小时,小芝坊村到了。

对小芝坊村我并不陌生,这次可说是故地重游。十二年前,我在当地搞农业开发,指挥部就设在该村文化大院,驻留了一年多时间。那年是我和虬龙槐的第一次接触,朝夕相处,情感深厚。当时,我把小芝坊村民分为三类:一类原生代,虬龙槐是硕果仅存的一位;二类中生代,指的是当地居民;三类新生代,自然说的是候鸟一样的我了。

说起来,这也是我们前世的缘分。在心里,我是把这次拜访当作朝圣之旅的。在虬龙面前,我只是一条不起眼的小龙。我是属蛇的,浑名“小龙”,今年恰巧本命年。龙年拜龙,祈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富民强、巨龙腾飞。

踏上这片故土,感觉亲切而又陌生。十多年不见,它变化了许多,街道干净整洁,房屋清新明亮,环境绿化也不错,整体形象非常靓丽,但就不知那棵古槐现在咋样。心情迫切,凭着记忆,我很快找到了虬龙槐所在。那一刻,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多年不见,虬龙槐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当时貌不惊人的小树,如今已是枝繁叶茂,树冠足有近百平米,像一把硕大的巨伞,撑起了村庄的脊梁,凝聚着千年的精魂。

天气晴朗,碧空万里。阳光透过枝叶照射下来,光影斑澜,洒下一地的碎金。由于昨天刚下过一场雨,地面潮湿,阴凉的树影下更是舒爽,仿佛热情好客的主人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故友重逢,心情格外激动。我们就这么静静地待着,四目相视,时光如同凝固一般。这是一场心灵之约,一切尽在不言,我们能听到彼此的心跳。良久,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似要把它埋葬心底的千年秘密向我诉说。

槐树被誉为“百木之王”,到了古树阶段,生长缓慢,十年时间,照理不该成长这么迅速。这样的长势,似乎只有成长期的幼苗才能办到。可是,虬龙槐的的确确是棵古树,这不矛盾吗?其实,这话一点也没毛病,既古老又年轻,这点正是虬龙槐的独到之处。看了它的根基,一切自然知晓。

严格来说,现在的虬龙槐只能说是树的一部分。原来的大树已死多半,粗大的枯干横趟在地面上,直径一米有余,惨兮兮的,像一位历尽沧桑而倒毙的老人。树的中间还有巨大的枯洞,深悠悠的,仿佛藏着什么秘密。

命运多舛,其悲苦的身世好不令人心酸。所幸上天眷顾,其根部树身的极小部分逃过一劫,进而生长为今天的样子,让你不得不赞叹它顽强的生命力。有人说槐树是神树,大概冥冥之中是神在显灵吧。

当我们在树下驻足时,正遇村文书回家。他家门口与古槐相对,一路之隔,相距也就六、七米的样子。当年驻村,相互都有印象,他热情地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文书有六十多岁,自小在树下长大,对古槐再熟悉不过。从他口中,我了解了虬龙槐的前世今生。

关于这棵槐树树龄有多种说法。最早的说是秦槐,但缺乏证据,主要是民间传言。官方说法也有出入,同一棵树的标识就有两种解释:树身上绑着的市政府保护牌,说该树龄三百一十年。而树旁的说明牌则说是唐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体哪种说法正确,无从查证,但就“古树”这一观点,那是毫无疑义的。

「今日作家」李德锋 ‖ 探访虬龙槐(散文)

据文书讲,他小时候古槐还活着,向西和西北方向各伸出一个大枝,其余方向则没有。巨大的树冠使树身承重力偏向西北,再加上树身相当部分的空洞,在暴风骤雨的外力作用下,不堪负重的大树拧身倒地而亡。

古槐死的悲壮,但心有不甘,倒地的一刻,独留下一小部分树干与根部相连,长出新枝嫩芽。槐树由此获得新生,从而焕发出第二个青春,书写了一部“老兵新传”的历史,简直是天意。

树的遭遇让我深受启发,这不就是凤凰涅槃重生的故事再现吗?古槐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人生中会遇到许多不公和挫折。困难面前,千万不要放弃努力和希望。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生命力是强大的,只要心灯不灭,就一定能创造生命的奇迹,虬龙槐即是明证。

长期以来,我心中有一不解:为何此树称虬龙槐呢?当我把这个问题向文书求证时,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小时古树还活着,有一段树枝拧着圈儿地生长,样子非常奇特,就像一条盘旋着身子附在树上的龙一样,虬龙愧由此得名。”接着,他向我讲了一段往事。

他说那时树的西面有一水湾,湾水清澈。中午时分,人们时常看见一条大蛇,从树枝上垂下身子喝水。村人迷信,说这条蛇是树上虬龙的化身,特意显灵来的。

龙是否真的存在,这个话题我不想多讲。但村边的那条马颊河,倒真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接天地之灵气,它哺育了沿岸一代代的子民,就像树旁的这泓水湾一样。

前文说过,树的西方有两个巨大的枝干,之所以成为压垮大树的最后稻草,我想和这湾水有关。水分充足,树根汲取营养,枝干自然就朝这方向生长,厚此薄彼,最终招至不测发生。还是那句话:天意如此吧!

村中流传这样一个传说。某日中午,一村妇在湾边洗衣,脚下不慎,失足落水。此时,人们都在午休,周围空无一人,村妇独自在水中挣扎。就在她力尽而竭、行将失去意识的刹那,突然间就刮起一阵狂风,吹弯的树枝垂落到水面上,妇人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成功脱身。于是,人们盛传,说那是虬龙显灵救了妇人。

虬龙是否显灵不知,但槐树救人确有其事。抗日战争时期,七名八路军战士被日兵追捕,藏到树洞中躲避,最终成功脱身。

这个故事我早就听说过,总以为言过其实,树洞能容七人藏身,怎么可能?现在,巨大的树洞就摆在眼前,我不由不信。那时人们填不饱肚子,瘦骨嶙峋,七个人挤进树洞,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文书的现身说法,更让这种情况得到验证。据他讲,他小时经常在树洞里玩,装几个人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八路军藏身树洞这件事,他也曾亲耳听老辈人讲起过,可信度还是非常大的。

如此说来,古槐成了八路军的“护身符”,令我肃然起敬。我抚摸着枯洞,上面似乎还残存着战士们身体的余温。抬头望,树叶婆娑,那不正是战士们跳动的脉膊吗?

一时间,我泪目了,为古槐而感动。他敞开自己宽广的胸怀,挽救了八路军战士的性命,从而为革命事业保留下火种。如今,伴随祖国的繁荣昌盛,他自己留下的根脉也在岁月里发芽,已成长为一株参天的大树,时光中老去的他该有多么欣慰啊。

麦克阿瑟有句名言: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望着枯木中新生的槐树,还有旁边那早被岁月掩埋的水湾,我想到了那首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今日作家」李德锋 ‖ 探访虬龙槐(散文)

作者简介:

李德锋,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以写作为乐,喜欢从文字中寻找时光里的宝藏。创作的动机源于那份不变的初心,希望用手中的笔,为读者带来更多的欢笑。

人生信条:实实在在做人,快快乐乐做事。

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ID:jinrizuojia001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