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天下名州——沿着黄河去旅行(之一)

排行榜 2025年09月11日 11:35 3 cc

曾经两次路经陕西省绥德县,绥德在印象中似乎是偏僻、荒芜、贫穷的代名词。时隔多年,我们黄河旅行再经绥德,时间让我们住在了绥德县城。

不经意的一次住宿,却换来了对这个小县城全新的认知,让我打心眼里喜欢上了绥德、爱上了绥德。

早餐后我们驱车计划直达延安,不待出城,一大片石狮群雕赫然出现在面前。

嗬,这是一个颇为气派的石狮群雕广场,矗立在广场上的众多石狮,个个十足的威武霸气,雄伟壮观!石狮数量之多,个体之大,姿态之美,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想不到绥德竟有这样的石狮群雕,如此夺目,如此的惊世骇俗!

必须为自己的孤陋寡闻买单,我们的行程即刻按下了暂停键。

天下名州——沿着黄河去旅行(之一)

石魂广场(来自网络)

抬头仰望,最为瞩目的“天下第一狮”,是一对19.5米约五层楼高的巨狮,二者分别位于广场中部磴道两侧。由传说中的龙子赑屃驮负。东侧为雄狮,由119块石头雕刻而成;西侧为雌狮,由117块石头组成。但外表浑然一体,完全看不出组装的痕迹。

据说狮头中可以藏两辆小轿车,嘴里可以含得下一辆大尺寸的越野车,怀里揣着一个博物馆。这样精妙绝伦的设计,让观者无不啧啧称赞。

在巨狮的前方即蹬道两边对称排列有34根石狮柱,顺着蹬道而上到达两只巨狮的背后中部,矗立一方形石狮柱,系石狮广场最高的石雕,周身雕刻有48幅神态各异的狮子浮雕,荟萃了历代的经典造型;石狮柱后有五个石鼓,组合寓意为五谷丰登。所有的石狮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或淳朴,或乖张可爱,或张牙舞爪,或嬉皮笑脸,实在是一个让人震撼的石狮世界。置身气势恢宏的石狮子群中,仿佛置身于一座巨大的露天神殿之中,壮观、神圣、庄严!

天下名州——沿着黄河去旅行(之一)

石狮肚子内的博物馆,解说员在为我们讲解

我们漫步在石狮群中,恰遇当地一位女子带着20年前的老同学来参观。她热情邀请我们一起欣赏,并告诉我们最大的石狮肚子里藏着的博物馆,是绥德炕头石狮的精华。

机缘巧合,我们格外幸运地随着热心的当地姑娘进到了石狮的肚子里。博物馆由雌、雄双狮分为AB馆,每馆分四层,集自然、人文、民俗、建筑与石狮阐释相结合,将散落于民间的石雕收集、整理,复原出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风格,展示了绥德石雕文化的璀璨历史。

随着姑娘的引领我们上到四层,到达了巨狮口中,让我们真正地见识了什么叫“狮子大开口”,环视前后左右,我们一行七人站在石狮口中,空间照样绰绰有余,感觉再增加五六人也不会显得拥挤。此处是游人可到达的最高处。从狮子口向外望去,绥德东城的风貌一览无余;向下俯视,只见众多精美的石狮如同即将出征的将士,排列整齐,整装待发。哈哈,广场需要仰望的石狮群,在此处一览众“狮”小!

天下名州——沿着黄河去旅行(之一)

从城墙上俯视群雕(热情的当地姑娘提供)

原来,绥德石雕艺术经历了原始时期的新旧石器生产时期,经历了秦汉时期的发展,经历了唐宋明清的繁荣,特别是新中国以来的鼎盛时期,才换来今天规模宏大、栩栩如生的石狮群的耀眼耸立。我们知道,积极探索、进取发展的引擎是“精益求精”,绥德石雕艺人的精益求精就为外来游客打开了新视野,其技艺的高超与想象的丰富不得不令人敬佩:我们实实在在地脚踏在一座巨型石狮口中。小妹介绍说,早在2012年,绥德雕刻技艺就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了。看着听着,我们真为小妹自豪,更为绥德百姓骄傲。石狮群雕,绥德地标性建筑,黄土文化的核心景观,黄河流域母亲文化的标识和符号!

绥德,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绝美,我为你惋惜!

如果说石狮广场让我惊慕,绥德博物馆则是深深地震撼了我。

从石狮博物馆出来,这位热情的姑娘俨然专业的导游,她带领我们去向绥德博物馆。我们的车驶过县城街道,在县城中央缓缓进入一条上山的路,穿过层层民居的巷道,驶到疏属山的最高处,来到了气势颇为恢宏的绥德县博物馆。

天下名州——沿着黄河去旅行(之一)

典雅端庄的博物馆(绥德 雷润耕供图)

博物馆展厅面积约1500平米。博物馆馆藏文物4000多件,一级文物就有205件(套),二级文物198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兽面纹贯耳壶”和“兽面纹瓿”精美异常,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最高。展出藏品分始皇一统、秦塞上郡、文明之光、泥条手作、金石之美、大国之器、千锤百炼七大部分组成,时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其中秦、汉和清代文物居多。汉画像石、青铜器、陶器、瓷器、金银玉器等藏品分区域逐件展出。

我们也看到了汉墓复原模型、汉墓殉葬品展柜等来自遥远年代的实物,仿佛进入四川三星堆般令人称奇。展馆内展出的东汉画像及至今保存的唐宋明清时期的石雕和摩崖石刻等,催人深思,仿佛都在细细诉说着绥德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漫步于古老的物件中,看着几千年前的墓道、文字、青铜器等,听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内容之详实,材料之丰富,再次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绥德的认知—深山之内的县城,与如此丰富的历史史实极不匹配。

绥德,深藏于吕梁山脉中的久远与深沉,我为你遗憾!

绥德还是陕北革命老区,与绥德博物馆毗邻的就是革命历史纪念馆。我们了解到,绥德曾是中央红军在陕北的落脚点,是陕甘宁边区改革试验示范区。出身于绥德的李子洲,被毛泽东称为“陕北共产党的创始人,是陕北革命思想的传播者,革命斗争的组织者,革命根据地的奠基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为老革命家的习仲勋,1943年在此任地委书记工作期间,领导了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和文化教育运动,全面推进了绥德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建设,为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根据地做出了极其突出的贡献;大名鼎鼎的王震将军在此任绥德警备区司令员兼政委期间,曾率领359旅多次击退日军进犯,并在抗击国民党顽固派、建设边区等各项事务中作出了显著成绩。

天下名州——沿着黄河去旅行(之一)

革命圣地绥德(摄影师雷润耕提供)

还有抗大总校长何长工等一批功勋卓著的老一辈革命家,都在绥德这片热土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奉献了他们的青春与热血,书写了绥德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至今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怀念与热爱。

最近央视正在上演的《西北岁月》,就是这些老前辈血与火的真实写照。革命历史博物馆前广场上,有王震、李子洲、习仲勋三人并肩站立的塑像,三位老前辈目视远方,一直关心着绥德人民!

绥德,红色的土地,革命的老区,我为自己的愚昧愧疚!

天下名州——沿着黄河去旅行(之一)

绥德夜景(摄影师雷润耕提供)

小妹很自豪地告诉我们:绥德拥有“秧歌、民歌、唢呐、剪纸、石雕”五大非遗,有民间文化之乡的美誉,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县”。我们也在石狮博物馆一层大厅看到创意独特的“绥德五乡”石刻图。石刻图上中间两名舞者手捧博山炉,一人腰间挂鼓,一人挂唢呐;左一为女性手拿剪刀,正在剪纸;左二为男性腰别铁锤,手捧石狮;右一为女性正在唱民歌;右二是一男士举伞舞着秧歌。

天下名州——沿着黄河去旅行(之一)

将军蒙恬墓(摄影师雷润耕提供)

从这些画面中,可以看到绥德黄土文化的多元性、复合性加开放性,并由此孕育出大批石匠、木匠、油画匠,涌现出说书的、唱曲的、剪窗花的、闹秧歌的等等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让艺术的源泉一直汩汩延续到了今天。

天下名州——沿着黄河去旅行(之一)

石魂广场左侧摩崖石刻

可不止于此,绥德文化底蕴真正地叫深不可测。原来绥德先秦时期就是三十六郡之一的上郡,自古以来就是民族杂居,多元文化融合的边陲重镇,是阻挡匈奴铁蹄进入中原的边塞前沿。2000多年前,始皇帝秦王嬴政的长子扶苏为监军,与大将军蒙恬率兵30万镇守此地多年。

天下名州——沿着黄河去旅行(之一)

疏属山顶——扶苏祠、扶苏墓(绥德 雷润耕供图)

公元前209年,扶苏被赐死,后葬于绥德的疏属山。我们在疏属山顶看到了扶苏墓、扶苏祠,还在县城繁华之地看到了蒙恬墓,蒙恬公园;汉代,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历经70余战,威震塞上。据说绥德城外有李广征战之地李广寨、洗马湾,铁骑坪,传说城东的虎焉村是李广射虎之地;还有北宋名将高永等人也在绥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痕迹。两千多年前的历史遗迹至今清晰依旧……

绥德,叫我如何不想你?!

天下名州——沿着黄河去旅行(之一)

绥德县城繁华之地的蒙恬公园

绥德,石狮的壮观给予外来者惊艳,历史的深沉让我震动,红色历史更让后人振奋。这块滚烫的热土送给来访者这么一席文化大餐,令我们余味无穷,回味不绝。踏进绥德就仿若走进了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宝库,每一步都踩着千年的记忆,每一步都感受着古老的韵味,每一步都体现着当地人民的坚韧与坚强。

其历史底蕴与悠久文化,如同县城中流过的无定河一样,起源久远,流程漫长。绥德,几百年前就被誉为“天下名州”,如果能够仔细品味其深含“德政教化”之意,陕北小城偏僻、荒芜与贫穷的面纱,即可就会被轻轻拂去,替代者则是悠久、深沉、敦厚的精美画面!

实在得说一声抱歉,绥德的故事,绥德的历史,我之拙笔阐释远远不够……

天下名州——沿着黄河去旅行(之一)

《天下名州》系清道光年(1848年)绥德知州江士松手书

附记:衷心感谢素昧平生的热情的当地姑娘之帮助,感谢摄影师雷润耕的无私奉献

2024.12.23.初稿 2025.8.定稿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