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洛阳市的行政区域变化,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为何有7区7县?

排行榜 2025年09月12日 23:56 3 admin

说起洛阳,不少人的脑海中就会想起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著名旅游景点,特别是在近几年,伴随着国内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洛阳更是成为了不少游客的不二选择,作为河南省西部的一座城市,洛阳的发展变迁还是比较曲折的,同时,作为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洛阳的城区面积仅次于省会郑州,而且洛阳也是河南省唯二拥有地铁的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大好。

洛阳市的行政区域变化,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为何有7区7县?

截止目前,洛阳的辖区内拥有七区七县,分别是老城区、西工区、瀍河回族区、涧西区、洛龙区、偃师区和孟津区,七个县城分别是新安县、伊川县、栾川县、宜阳县、洛宁县、嵩县和汝阳县。

那么,作为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洛阳七区七县的行政区域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古都洛阳的历史,一起见证它的变化!

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古代的洛阳又名神都、洛邑,作为中原城市群中的副中心城市,洛阳的经济发展可谓是影响着整个豫西地区,从地图上看,洛阳处于关中、中原两个地区的中间位置,并且洛阳周围的地势比较复杂,防御性很强,也正因此,在中国古代,洛阳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洛阳市的行政区域变化,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为何有7区7县?

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立都城,分别是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洛阳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王朝在此建立都城,也为洛阳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网上经常流传一句话:“在洛阳随便挖一铲子下去,都能挖出古人的墓地。”

言归正传,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时期,而大多数省份内部的区划框架,则是在明朝时期形成的,到了清朝又进一步完善,当时的河南也形成了9个府、4个直隶州的行政格局,清朝时期的洛阳又被称为河南府,其辖区内拥有十个县,分别是洛阳县、偃师县、新安县、孟津县、嵩县、永宁县、渑池县、登封县、宜阳县和巩县。

也就是说,早在清朝时期,洛阳的辖区面积就相对较大了,清朝灭亡之后,国内局势变得非常复杂,而位于中原地区的洛阳,同样也深受影响,其行政区域变得错综复杂,直到四十年代末期,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各地区才渐渐恢复建设秩序,而国家为了方便管理,则在各地设立了不同的专区。

洛阳市的行政区域变化,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为何有7区7县?

早在1949年,豫西一专区就更名为了洛阳专区,随后管辖洛阳市、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宜阳县、嵩县、伊阳县、伊川县及洛阳县,当时的洛阳市还只是一个县级市,面积也远远比不上现在。

到了1952年,在组织上的统一调整下,陕州专区被正式撤销,随后其辖区内的渑池县、陕县、灵宝县、阌乡县、卢氏县、栾川县和洛宁县,被全部并入了洛阳专区,此时的洛阳专区下辖一个县级市和十五个县,在整个豫西地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这也为洛阳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五十年代中期,伴随着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洛阳也成功赶上了时代的列车,当时国家将拖拉机厂和轴承厂等建在了洛阳,也间接的影响了洛阳之后的行政格局,到了1954年,原县级洛阳市升为地级市,并由河南省直接管理,洛阳出现了洛阳市和洛阳专区并存的局面。

之所以将一些重要的工业放在洛阳发展,是因为当时的洛阳工业基础过于薄弱,同时作为中原的主要城市之一,洛阳的发展也过于缓慢,国家将这些工厂布局在洛阳,不仅是为了带动洛阳,同时也是希望能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洛阳市的行政区域变化,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为何有7区7县?

洛阳地级市成立的同时,原属洛阳专区管辖的阌乡县被撤销,而许昌地区的临汝县,则被划归给了洛阳专区,到了1955年,洛阳县被撤销,其辖区被划给了洛阳市以及其它几个县管辖,同时,洛阳于这一年成立了涧西区,随后又于接下来的两年时间,相继成立了洛北区、西工区、瀍河回族区和郊区。

不过,到了1958年,地级洛阳市又被降为县级市,并且继续由洛阳专区管理,但这段时期仅仅只持续了六年,到了1964年,洛阳市又恢复为地级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反复变动的情况,也是和国家的政策调整有关,毕竟不同时期的发展方式是有差异的,而国家对各地区的行政区域调整,也是出于均衡发展的前提下实施的。

六十年代之后,在国家的统一调整下,洛阳专区更名为洛阳地区,到了1971年,原属洛阳地区管辖的孟津县划入洛阳市,但到了1976年,孟津县又回到了洛阳地区的怀抱,进入七十年代末期,伴随着国家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洛阳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原本的辖区范围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于是国家继续进行调整。

洛阳市的行政区域变化,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为何有7区7县?

1982年,洛北区更名为老城区,随后吉利区登上了历史舞台,自此,洛阳市已有六个区,分别是老城区、西工区、郊区、吉利区、瀍河回族区和涧西区,次年,偃师、孟津和新安三县,均被划归洛阳管辖,自此,洛阳市的辖区基本盘开始确立,到了1986年洛阳地区解体之后,栾川县、洛宁县、伊川县、宜阳县、汝阳县和嵩县,均被划入洛阳市的辖区内。

也就是说,在洛阳专区解体的时候,洛阳的辖区格局是六区九县,和今天的七区七县还是有所不同的,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洛阳经济继续发展,县级偃师市正式成立,同时,洛阳的郊区也于2000年,被批准更名为洛龙区,在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洛阳城区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行政区域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洛阳市的行政区域变化,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为何有7区7县?

直到2021年,县级偃师市被批准撤销,随后建立偃师区,由洛阳市管辖,而原本的吉利区和孟津县也被撤销,并入一个单独的区,也就是孟津区,自此才正式形成了现有的辖区格局。

这是一篇有关洛阳辖区范围调整的文章,文中素材均来自于网络,如有异议请在评论区提出,感谢您的阅读!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