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作为河南人,当你在外地遭遇“地域黑”时,你会怎么办

排行榜 2025年09月13日 10:15 1 cc

去年夏天,我从兰州游玩之后又辗转青海。没想到在西宁的一家餐馆里,经历了一场关于地域黑的风波,也让我对老家河南这片土地有了更深沉的热爱与思考。

作为河南人,当你在外地遭遇“地域黑”时,你会怎么办

那是一个寻常的傍晚,我通过小红书上网友们做的攻略,去莫家街打卡西宁特色美食,享受着旅行的片刻宁静。一家大排档里,我点完餐,在等餐的过程中,我旁边坐了一对山东夫妇,他们也在等餐。而在我们的对面,突然进来一位男士,他也点了餐坐下,并很快和山东夫妇熟络地攀谈起来。

“你们是来旅游的吧?”那位男士先开口问道。

“对,是的。”山东夫妇随即答道。

“你们从哪里来呢?”他又对那对山东夫妇询问。

“山东过来的。”山东夫妇也很客气地回答道。

“山东,”他顿了顿又说,“山东这个地方挺好,孔子文化,而且很好客!”“对了,你们山东跟河南挨着呢吧?”

“是的,我们家那边隔壁就是河南。”山东夫妇又回复道。

身为一个河南人,出门在外突然被别人提到家乡,其实内心还是有点惊喜的。

但只听那位男士,冷笑了两声,随即很轻蔑地说:“河南,哼,河南人都不是啥好东西!”这句刺耳的话语像冰冷的箭矢,狠狠地射进了我的心。这毫无根据的无脑抹黑,瞬间点燃了我的怒火。

作为河南人,当你在外地遭遇“地域黑”时,你会怎么办

我想起了长辈们常讲的故事。饥荒年代,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饿肚子是常态,村里不少人都撑不下去。但大爷爷说,那时的河南人没一个轻易低头的,男人们背着筐去山里挖野菜、采野果,女人们把仅有的口粮省给孩子和老人,大家互相帮衬着,你匀我一把糠,我分你半块红薯,硬是靠着一股不屈不挠的劲儿,熬了过来。后来,父亲也总对我说:“咱河南人,骨头是硬的,心是热的。”

大学时,我参加了学校的志愿团,跟着团队去了兰考县。在焦裕禄书记纪念馆里,看着那些泛黄的照片、磨破的布鞋,听着讲解员讲述他带领群众种泡桐、治盐碱的故事,我眼眶一直是热的。

作为河南人,当你在外地遭遇“地域黑”时,你会怎么办

他走遍兰考的每个村庄,把病痛抛在脑后,心里装的全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念头。那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如今泡桐成林,亭亭如盖。那是焦书记和兰考人一起种下的希望,也是河南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韧劲。

还有去年老家发洪水,我就在家,亲眼目睹了全过程。当时我工作的教育机构也进了水,办公桌椅泡在水里,文件、学生的试卷散落得到处都是,我正急得团团转,住在机构附近的街坊邻居们不知从哪儿听说了,拿着水桶、水盆就赶了过来。

作为河南人,当你在外地遭遇“地域黑”时,你会怎么办

张大爷带着几个年轻人蹚着齐腰深的水搬设备,李婶和几个阿姨蹲在门口拧拖布,连隔壁刚上初中的小伟都扛着扫帚帮忙清理积水。大家浑身湿透,脸上却全是热气腾腾的劲儿,没人喊累,没人抱怨,嘴里说着“没事没事,慢慢弄”,手上的活儿一刻没停。

作为河南人,当你在外地遭遇“地域黑”时,你会怎么办

后来水退了,机构里里外外被收拾得干干净净,连被泡湿的文件都被细心地一张张分开晾晒。

那一刻我特别清楚,再大的困难,只要大家伙儿攥着劲儿往一处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想到这里,我再也按捺不了内心的怒火,直接站起来,义正言辞地说道:“大哥,你凭啥这么说河南?”那个男士估计是被我突然的举动惊到了,愣了一下,随即问我:“你是河南的?”

我说:“咋了,我地地道道河南人,不中给你看看身份证?”“你以为你很了解河南吗?你去过河南吗?不能因为个别现象,就给整个河南贴上负面的标签。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不能以偏概全。”

我的声音在大排档里回荡,周围的食客纷纷投来赞同的目光,那个男士在我的反驳下,红着脸,无言以对,匆匆吃过饭就走了。

地域黑,是一种无知和狭隘的表现。它源于对不同地域的不了解,对个体差异的忽视,仅凭刻板印象和道听途说,就轻易地给某个地域的人定罪。

这种偏见不仅伤害了被黑地区人民的感情,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团结。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地域的文化和人民,摒弃地域偏见,用包容和理解去拥抱差异。

作为河南人,当你在外地遭遇“地域黑”时,你会怎么办

旅行结束后,我对河南有了更深的眷恋。

它不仅是我的故乡,更是刻着无数动人故事的土地,那些故事里有坚韧、有担当、有温暖。河南的好,不是一句空洞的赞美,而是藏在祖辈的经历里,藏在奋斗的足迹里,藏在普通人的善举里。

我们河南,很中!


作者简介

陈洋,出生于2002年,社旗县兴隆镇簪王村人。毕业于开封大学。毕业后揣千元不到开启北漂,北漂结束后在社旗某教育机构任教,后辞职。现工作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