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探寻金紫仙的自然与文化之美

排行榜 2025年09月13日 16:51 3 cc
探寻金紫仙的自然与文化之美

探寻金紫仙的自然与文化之美

文/陈阿林

在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 9 月 12 日下午,茶陵洣江书院大讲堂第八十七期如期开课,为人们带来了一场关于金紫仙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的精彩讲座。茶陵县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刘小琴出席并主持了开课仪式,县文联各协会会员、社区居民、一中学生以及单位代表等共同参与了此次学习。

探寻金紫仙的自然与文化之美

此次讲学的主讲人是中国诗歌会会员、湖南省文学创作协会会员林晚同,他同时还担任着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等多个职务。林老师以《漫谈金紫仙自然风光》为主题,带领与会人员开启了一段神奇的旅程。

探寻金紫仙的自然与文化之美

金紫仙位于茶陵湖口镇石井村,这里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而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更是底蕴深厚。林老师从茶陵的地理地位讲起,让大家对金紫仙所处的环境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接着,他详细介绍了金紫仙的自然风光,那独特的地貌、秀丽的山川,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听众眼前展开。

探寻金紫仙的自然与文化之美

金紫仙的闻名,与众多的历史传说和故事息息相关。唐朝初期,金身罗汉紫衣禅师仙游至此,兴建了金紫仙庙宇,从此香火旺盛。谭钟麟在梅林书院教书时,也时常登上金紫仙寺庙内讲学,他的善举感动神灵,后得石井兰亭公资助,考中进士,官至两广总督,这也让金紫仙的名声更加响亮。而华夏始祖神农氏在茶陵建立古露国时,曾在此 “遍尝百草、熬煮汤药、开炉炼丹、设坛祭祀、教化农耕”,留下了神秘的九层楼、神农合拳、农巴掌等遗址,金紫仙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探寻金紫仙的自然与文化之美

然而,在特殊时期,金紫仙的庙宇被毁,这片土地也陷入了沉寂。但为了挖掘历史文化,2017 年,热心族人倡议重立仙庙,众人积极响应。到 2019 年,筹得善款后,庙宇得以重建。如今的金紫仙,再次吸引了各地的香客与游客,以全新的姿态续写着属于它的传奇。

探寻金紫仙的自然与文化之美

林老师还向大家介绍了石井村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金紫仙的八大景色,同时也谈到了欣赏美景与季节的关系。他的讲解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让听众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金紫仙的独特魅力。茶陵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罗尔胜参观金紫仙后,曾对《神奇石井》赞不绝口,并特赋诗一首:“群山叠翠托云海,银河奔流远山来。鸿鹄排上舞,晴耕雨读花自开”,这也为金紫仙的美景增添了几分诗意。

探寻金紫仙的自然与文化之美

“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茶陵县的摄影协会、书法协会、作家协会、神农文化研究会等群众组织,坚持文化下乡送石井,助力乡村振兴。今年 3 月份,北京香山画院院长、茶陵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唐湘子先生登临金紫仙,挥笔题写 “神奇金紫仙”,赠予景区管委会。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金紫仙的宣传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探寻金紫仙的自然与文化之美

在洣江书院的这场讲学中,林晚同老师用他的知识和热情,揭开了金紫仙的神奇面纱,让与会人员领略了美丽石井村的青山绿水,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政策带来的温暖,也让大家共享了乡村发展成果的喜悦。洣江书院作为茶陵重要的文化场所,每月都会邀请文化名人向公众免费开讲,这里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课堂,更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阵地。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照亮着茶陵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让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得以延续和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摄影/颜桃苟

编辑/小溪汉背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