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美丽农村路|“阿拉”江南好风光,绿水青山里的IP富民路

排行榜 2025年09月15日 09:21 3 cc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伟芬

葡藤七月爬椽架,青叶遮阳纳夏凉。

每年小暑风起,蝉鸣阵阵的时候,余姚临山镇藤架间开始悄悄挂满一串串“紫珍珠”,在葡萄成熟的季节,一串串葡萄或搭载货车,或被码进快递箱,或装进后备箱,走出去。

美丽农村路|“阿拉”江南好风光,绿水青山里的IP富民路

如今,更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沿着临牟线等“美丽农村路”来到素有“千年临山卫,江南葡萄沟”美誉的临山,步入葡萄长廊,剪下沉甸甸的果串,沉浸式感受葡萄采摘的快乐。

临山镇作为前湾新区发展的后花园、杭绍甬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北濒杭州湾,南临四明山余脉,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曾先后获得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镇、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等荣誉。

临牟公路全线8.1千米,起于329国道临山镇临南村,终点连接319省道余夫线,随着2024年改造提升完成,沿途风景秀美,宜居宜行,不仅是“生态宜居路”,更在风貌升级、招商引资、产品提标等方面对文旅、产业、农户致富方面起到很大作用,成了一条“阡陌相通百业兴,山乡百姓尽开颜”的致富路。

美丽农村路|“阿拉”江南好风光,绿水青山里的IP富民路

在江南葡萄沟

看见千年古镇繁华

马建忠在临山镇已经种了二十来年葡萄,每年的5月到10月,家里十多亩葡萄陆陆续续进入采摘季,“这个季节的葡萄是最好的。”他是临牟公路打通后特色农产品畅通渠道的受益者之一。

“我们家的葡萄有阳光玫瑰、巨峰、夏黑、维多利亚等30多个品种,前两年阳光玫瑰特别受欢迎,好的时候能卖到30块一斤,很多人开着车来葡萄园采摘。”马建忠家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每亩葡萄能收获三千多斤,诸多的品种拉长了葡萄上市时间。他说临牟公路的开通,使得家乡的葡萄产业走向了“葡萄种植+观光采摘+休闲服务+农特销售”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也让万亩葡萄有了更多的可能。

美丽农村路|“阿拉”江南好风光,绿水青山里的IP富民路

“我家葡萄个头大、颜值高、味道甜、汁水多,今年光是通过电商平台就卖出去了3万箱。”马建忠最欢迎的,就是那些亲自前来采购的客户,一来可以看见临山葡萄的品质,二来现场购买的价格比批发高一半。在马建忠家的葡萄长廊里,游客们不仅可以休闲观光、采摘葡萄,还可以摄影、写生,体验丰富多彩的“农家乐”。

每年的葡萄节上,人来人往,临山这座历史古镇,那一刻似乎复刻了自唐宋以来城内店肆林立、商贾云集“江南小扬州”的繁华。

美丽农村路|“阿拉”江南好风光,绿水青山里的IP富民路

在临牟公路的带动下,光是临山镇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注册的“余姚葡萄”果品品牌价值就达10.93亿元,亩产效益2.5万元,葡萄良品率达98%以上,上榜了“品字标浙江农产”,实现余姚市“品字标浙江农产”“零的突破”。

路通景美,距离拉近,流量增加。满口香甜的葡萄,带有乡愁的榨菜,饱含妈妈味道的香干,都和临牟公路一样,让当地百姓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小特产变成了共富大产。

融入余姚半小时交通圈

打造立体化文旅临牟IP富民路

四通八达的美丽农村路正在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临牟公路建成后,一度由于交通量逐年增加,重型货车碾压、水损害伴随着沥青老化出现路面网裂、坑槽、沉陷破损等情况,导致沿线群众日常出行不便,南部刺绕湾、中部卫城古镇、北部万亩葡萄、沿海千亩湿地等旅游资源无法串点成线,山水相映。

基建先行通阡陌,因此余姚市交通运输局在2024年投入了1500余万元对临牟公路临山段5.39公里路面进行维修改造,将路面拓宽至12米,修复破损路基,铺设沥青罩面,对重要交叉口进行改线,同时增加了公交车站棚6座。

改造提升后的临牟公路串联了姚西北三镇,完善了临山区域的路网结构,公路品质得到了全方位提升,成了一条“颜值”出众的美丽农村路,助力当地产业生态的发展。

“现在阿拉村里的百姓们日常出行肯定更加方便了。”提到临牟线,临山村村支书宋岳军深有感触。宋岳军说临牟线使得村里到余姚的车程缩短了十来分钟,“来村子里的游客变多了,村里沿线的店面出租率高了,业态也丰富起来了。”

美丽农村路|“阿拉”江南好风光,绿水青山里的IP富民路美丽农村路|“阿拉”江南好风光,绿水青山里的IP富民路

九里湾庄园位于临山村隔壁的临南村,古朴的建筑掩映在滨海小镇茂密的树林中,森系餐厅、咖啡馆、每一个不经意的角落,无不散发着文艺气息。沿湖而建的久远生态农庄,仿古建筑突显现代与古典的和谐。农庄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秋有落叶随溪漂流,烧烤、露营、泛舟、垂钓、挖野菜、尝野味,其乐无穷,使得游客们愿意留下来。

临牟线沿途风景秀美,将跨区域将沿线特色农业基地与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正是有了这条路,临山镇引进了容百科技、甬丰等知名企业,兴建起了工业园区,大力促进了临山的经济发展。临牟公路模式证明,一条高标准的农村公路可以成为串联生态、产业、文化资源的“金线”,编织出百姓的共富梦,其“交通为基、三产融合、协同共治”的核心经验,对全国镇村推进农村公路服务乡村振兴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有重要借鉴价值。

(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