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敦煌研究院:“一院六地”强协同 共拓石窟保护新路径

排行榜 2025年09月17日 11:00 1 admin

【来源:敦煌发布】

协同发展的第一步,始于管理模式的智能化升级。在“一院六地”协同发展框架下,麦积山石窟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通过接入敦煌研究院统一的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双向优化”,这样既守住了文物安全的“底线”,又保障了游客沉浸式游览的“体验线”。

敦煌研究院:“一院六地”强协同 共拓石窟保护新路径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保护研究室副主任胡军舰说:“我们基于世界遗产预防性保护的要求,综合考虑麦积山石窟地质灾害频发、潮湿环境的特点,创建了基于风险监测、综合预报、提前预警、应急处突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监测内容包括大环境监测、洞窟微环境监测、洞窟文物本体监测、崖体裂隙渗水监测、栈道稳定性监测、游客流量监测等内容。为保护修复、研究、开放管理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数据支撑,推动向预防性保护的过渡与升级。”

敦煌研究院:“一院六地”强协同 共拓石窟保护新路径

“一院六地”的协同价值,还体现在科技赋能多学科交叉的联合攻关中。自2017年麦积山纳入敦煌研究院管理、融入“一院六地”体系以来,两地联合不断攻克技术壁垒,形成“问题共解、资源共享”的模式,联合甘肃省地震局在崖体布建地震监测点,织密崖体栈道安全“防护网”;针对麦积山石窟洞窟狭小、彩塑密集等特点,组建跨地域技术团队突破数字化采集瓶颈。

敦煌研究院:“一院六地”强协同 共拓石窟保护新路径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数字中心副主任孙苑说:“我们开始做数字化保护是2017年以后,麦积山石窟主要的突破就是对小型洞窟的二维采集和三维采集。现在二维、三维整体完成数字化采集有10个洞窟,其他不同程度的只扫了二维或者只扫了三维的大概有50余个洞窟。”

数字化存档不仅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精准“数字蓝本”,更为学术研究与公众传播打开了新空间。在敦煌研究院的带动下,麦积山石窟也开始通过专题展览等形式,让文化遗产走出洞窟、走进大众视野。

敦煌研究院:“一院六地”强协同 共拓石窟保护新路径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信息资料室副主任王通玲说:“在敦煌研究院的带动下,麦积山也在不断提升专题展的质量。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阐释麦积山石窟的优秀传统文化,再把它弘扬出去,让它走进更广泛的大众视野,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

敦煌研究院:“一院六地”强协同 共拓石窟保护新路径

文物保护既要“守得住”,更要“传得远”,而学术研究与人才队伍建设,正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重要支撑。依托敦煌研究院在石窟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两地研究人员围绕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历史、艺术风格演变等核心课题展开联合攻关,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麦积山艺术研究的学术空白。在人才培养上,通过“联合培训+师徒结对”的模式,一批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如今已成为“一院六地”协同发展的中坚力量,为石窟保护注入了“人才动能”。

编 辑:李晓凤

责任编辑:朱 静

监 制:李国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