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太酷了!两铁路退休职工徒步4000余公里打卡明长城,钢轨旁踏出传奇路→

排行榜 2025年09月17日 16:51 1 admin

钢轨旁走出“长城客”

两铁路退休职工行程4000余公里

完成徒步明长城壮举

太酷了!两铁路退休职工徒步4000余公里打卡明长城,钢轨旁踏出传奇路→

图为2023年4月1日刘银堂、张桓在明长城最东端山海关老龙头出发刘银堂 提供

近日,当70岁的嘉峪关机务段退休职工刘银堂与67岁的兰州铁路公安局退休民警张桓抵达嘉峪关关城西门时,等候在此的亲朋好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这一刻,标志着两位老人4次出发、累计行程4000余公里的徒步明长城壮举圆满落幕,也为这段横跨13年的“长城梦”画上了完美句号。

登临关城:城墙上种下的诗与远方

徒步长城要从一段同学情说起。江苏泰兴籍张桓与甘肃嘉峪关人刘银堂曾是兰州铁路局电大企业管理班的同窗。电大毕业后,张桓穿上警服成为兰州铁路公安处的一名民警,刘银堂则走进嘉峪关机务段,成为一名火车司机。

1995年,张桓来到嘉峪关探望在此工作定居的刘银堂。两人登上嘉峪关关城凭栏远眺,青砖垛口间,一列列火车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呼啸而过,钢铁洪流与古老城墙交相辉映,两人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张桓随口说道:“要是能从这里一直走到山海关,该多好!”谁承想,这句不经意的感叹,从此将两人与长城紧密联系在一起。

2012年,两人终于有了践行梦想的机会。一次通话中,张桓再次提起当年徒步长城的心愿:“现在咱们有时间了,不如沿着长城,从嘉峪关徒步到山海关去!”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刘银堂的热情,两人一拍即合。同年4月,他们背起行囊,从嘉峪关关城正式出发,向着山海关的方向迈进。

“最初的徒步,完全是儿童思维,眼里根本看不到困难。”刘银堂笑着说。没有专业的装备,他们就靠着一张地图和沿途村民的指引辨别方向;有些路段的长城早已湮没在岁月中,连当地农民都不知晓遗迹所在,他们便灵活调整计划,有夯土遗迹的地方,就沿着城墙残垣前行;没有遗迹的地方,就顺着长城大致走向,沿着附近公路赶路。晚上能碰上旅馆就住旅馆,没有旅馆就借宿农家,实在找不到住处,便在避风的平坦地带搭起帐篷,啃几口干粮充饥。

两个多月后,两人抵达山西保德县,因张桓家中有事,徒步计划不得不暂时按下“暂停键”。但他们心中的“长城梦”从未熄灭。

重启征程:科技加持照亮前行的路

2018年,两人终于有了充足的时间。于是重启徒步长城计划。2023年3月,他们来到山海关,这一次,他们从这里出发,走回山西保德县,完成徒步明长城的计划。

此前的徒步中,寻找长城坐标轨迹是两人的一大难题。这次在山海关,在当地热心人的介绍下,两人结识了河北的长城保护志愿者,志愿者不仅热情接待了他们,还分享了一套长城在河北境内完整、精准的坐标轨迹。“这东西就像专业导航,一旦走错线路,就能提醒‘已偏航’,还能指引我们回到正确路线。”张桓难掩激动之情。

张桓告诉记者,燕山山脉的长城,与甘肃段截然不同。这里的长城大多修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山势陡峭,每天的徒步,几乎都要翻越垂直落差近百米的悬崖,最陡的地方需要手脚并用,紧贴着城墙缓缓挪动。“听当地人说,每年来这儿徒步长城的人不少,危险也时有发生。”张桓说,“要是没有准确的坐标轨迹和路线,很难想象会遇到什么危险。即便有了轨迹,每天出发时,心里还是会捏一把汗。”

两人在进入北京后,尝到专业团队支持“甜头”的张桓、刘银堂主动联系当地的长城保护志愿者和户外徒步团队。在他们的帮助下,两人手机装上了能精准定位长城坐标的APP。这些手机APP,成了他们徒步路上的“指南针”,也让他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科技给长城徒步爱好者带来的便利。

然而,危险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2023年5月,两人在徒步北京怀柔箭扣长城时发生了意外。张桓为避开残墙上一块突兀的石头,脚下突然打滑,从城墙上摔了下去。剧烈的疼痛让他无法站立,刘银堂赶紧上前搀扶,两人艰难地挪到附近公路,拦到一辆私家车送往医院。经检查,张桓左小腿骨裂,打上石膏后,他只能回家养伤,徒步计划再次被迫中止。

浴火再行:来自受伤同伴的后勤保障

2024年3月,两人再次重返北京箭扣长城,继续未完成的旅程。这次出发前,在当地户外徒步团队的建议下,他们特意在背包里增加了户外专业装备,可没想到,考验仍在前方。

5月14日,两人徒步至张家口东太平山段长城。同样是为了绕开一块挡路的巨石,刘银堂脚下一滑,在陡峭的城墙上连翻了几个跟头。“我眼睁睁看着他滚下去,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张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万幸的是,两块突出的石头卡住了刘银堂,才避免了惨剧的发生。经医院诊断,刘银堂两根肋骨骨折,医生再三嘱咐他必须卧床静养。

在医院,咳嗽一下都会引发胸部剧烈疼痛的刘银堂,却拒绝回家养伤。他心里清楚,中止这次徒步回家,很可能会遭到家人反对而导致下次无法出行,完成徒步明长城的计划或许泡汤。刘银堂提出自己每天搭车带着行李在前方寻找住处,负责后勤保障,由张桓独自走完剩下的长城。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张桓沿着长城前行,用脚步丈量每一段城墙;刘银堂则搭车带着行李,提前赶到张桓当天计划到达的地方,寻找宿营地、准备饭菜。2024年6月27日,当张桓走到山西保德县,与等候在此的刘银堂汇合时,这段跨越多年的徒步明长城终于完成关键一程。

终抵雄关:十三年圆一个长城梦

今年6月,北京的两位徒步长城伙伴向刘银堂、张桓发出邀请,希望一同徒步此前因管制未能涉足的银川三关口至中卫段长城。刘银堂说,真正意义上的徒步长城,就得沿着长城精确的坐标轨迹走。而2012年第一次徒步时,在没有长城痕迹的地方走公路,严格来说不算完整的徒步长城。于是两人决定,走完宁夏的那段长城后,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再沿着明长城走回嘉峪关,给这段旅程一个完美的收尾。

在宁夏,两人与北京的伙伴告别后,沿着甘肃、宁夏两省精准的长城坐标轨迹,用了近两个月时间,一步步补完了当年错过的路段。近日,刘银堂和张桓终于抵达关城西门圆了长城梦。面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刘银堂激动地说:“长城是咱们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这些年,我们下决心要用脚步把万里长城走一遍。现在,我们做到了!”

谈及未来的打算,张桓笑着透露,他们收集了大量有关明长城的照片、视频和坐标轨迹资料。他计划把这些资料整理成册,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介绍给更多人,让大家都能了解长城、热爱长城,一起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记者丨郭振兴 实习生丨苗洛淇

编辑丨赵丹 吕岩

审核丨穆雯娟

终审丨张小鹏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