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贵城遗址,你的真名叫广鬰县址

排行榜 2025年09月17日 17:33 3 admin
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贵城遗址,你的真名叫广鬰县址

1893年(光绪十九年),贵县人(今贵港)梁吉祥编了一部地方志《贵县志》,由此,正式引出了一个百余年的话题——“布山在哪里”。

1976年,考古学者在贵县罗泊湾的一座经过“传奇三挖”的汉墓中,发现了大量的带“布”字铭文的陪葬物,由此,学界偏向于“布山在贵港”。

2008年,贵港的贵城遗址被发现,其中含有汉城遗迹,后来,经过名字的“传奇三撤改”,终于在2025年以红头文件的形式,确定了自己就是“桂林郡遗址”。

但这一切就已经定论了吗?

当然没有,因为这结论本身就存疑,不够严谨。

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贵城遗址,你的真名叫广鬰县址

为何这么说呢?

“贵港大墓布山说”,“桂平史籍布山说”来回争论的,无非就是布山县的位置,但双方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秦桂林郡,汉鬰林郡,除了郡治布山县外,还有另外十一个城。分别是安广、阿林、广郁、中留、桂林、潭中、临尘、定周、增食、领方、雍鸡。

这十一个城,有些的地理位置已经得到了统一的认证,如中留(武宣地),领方(宾阳地),等等,有些则已经难以考究,但总体说来,他们都有着二千余年的历史。

而贵城遗址虽然有汉城遗迹,但不一定就是布山县遗址,反而很大可能就是另外十一城中的一座——广鬰县的遗迹。

为何说贵城遗址是广鬰县,而非布山县呢?

就回归本源,从引发“布山县在哪里”话题的那个起点,1893年《贵县志》引用的《水经注》史籍中的一句话:温水东至鬰林广鬰为鬰水。

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贵城遗址,你的真名叫广鬰县址


古载的“鬰水”,指今天的郁江;温水,属于骆越水系,也有叫“驩水”即今天的右江,这些古籍中都有明确记载,没有异议。

今天郁江的定义,是指起点于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宋村;终点于广西桂平市与黔江汇合处的一段江水,这也没有异议。

异议在于,古代和今天,对江河的命名与使用规则不同。

按今天对江河的命名定义来说,一般命名一条江,河的名字,是有具体的起点和终点的,按这说法:

如古籍中所说的“温水东至鬰林广鬰为鬰水”,翻译过来,就是说,温水结束东流到鬰林广鬰县的这一段距离,叫做鬰水。

这样的话,则有两种情况,

一按“贵港大墓布山说”,布山在贵城遗址,处于鬰水中段,再结合这句话,要符合“鬰水”全段的定义,那鬰水终点的“广鬰县”应在今天桂平境内,桂平三江口为止。

可是,翻遍旧籍古书,都没有“广鬰县”在桂平境内的记载,恰恰在古籍中有贵港周边有不少关于“广鬰县地”的记载,熟悉贵港历史的爱好者都知道,怀泽,龙山,潮水,义山等等,这些地名都是贵港重要的人文内容之一,而偏偏这些地名都带有“本广鬰县地”的说法。

如果贵城遗址就是布山县,那广鬰县必定在布山的上游,今天横州一带,而决不会在下游的桂平境,而郁江从横州一直到桂平三江口,有近几百公里的江河段,才和中留水(古潭水,今黔江)汇合成一条江。这么长的一段距离,虽然也可以称之为鬰水,但为何鬰水的定义的终点和贵城遗址,和桂平三江口离得那么远?

不说“至鬰林布山为鬰水”呢?

这样说起来很绕,那打个比方,假如从南宁到北京有一条河,叫南北河,可是,刚到湖南长沙,就定义为南北河了,而从长沙到北京这一段,北京这个真正的终点,却不提了。

还有一个现在最常见的比喻,就是现在一些城市在建火车站的时候,比如A市,明明火车站离A市城区还有几十上百公里,但他却把这个车站就叫做A市站,结果很多人下车后,还得转公交,打车几十公里回城,这就有点不合理了。

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贵城遗址,你的真名叫广鬰县址

二按“桂平史籍布山说”,如果硬说桂平是鬰水的终点“广鬰县”,布山在贵城遗址,那布山县的行政区域就基本被广鬰县包围了,成为了县中县了。但这又违背历史文献记载了,因为都承认,布山的下游是阿林,这又乱了。

同样的,布山如果就在桂平境,一样要说“温水东至鬰林布山为鬰水”才对,而“潭水合鬰水东出阿林”也就合理了。

这样的话,布山下游是阿林,上游是广鬰县,

唯一符合条件的,必定就是今天的贵港境了,就是贵城遗址了。

他和广鬰县有着很大的关联了。要是这样扯法,那贵港大墓的那个神秘墓主,从布山跑到广鬰县安葬,陪葬些带“布”的东西,边上有个汉代城址,并且也符合贵城遗址的历史发展过程,这就解释得通了。

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贵城遗址,你的真名叫广鬰县址

可是,回到“温水东至鬰林广鬰为鬰水”这名话来,布山当时不说多重要,但都是作为一座郡城存在,不管在今天桂平境还是在贵港境,作为鬰水的定义的终点是符合描述状态的,“至鬰林布山为鬰水”,这是一件十分正常,且正确的事。

可为什么古人偏偏忽略这个布山县,不认可布山县作为鬰水的终点,而把鬰水的终点说在布山的上游的广鬰县?

这就是古代对江河的命名与使用规则了。

在古代,对于江河的命名,使用的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命名方式,并不会具体到某个起点,到某个终点。往往是江河流过一个城市,就会有一个本地的名称。

这种现象至今还在,就说今天的郁江,总的来说,从南宁到桂平,叫郁江,都没错,但具体来说各地都有自己的叫法,更喜欢叫自己的名字,如在桂平段,叫南江;在贵港段,叫西江,在横州段,叫峦江(曾有记载),在南宁段,叫邕江。

古代对于江河的命名,有个“三江口规则”,一般两江交汇,以大小论,小江入大江,则为“小注大”,并且以地名为标记。表示两江在这个位置交汇,如果两江的起止标明,那就会有所混淆。

如古籍中所说“鬰水经布山北,潭水经中留南注之又东入阿林”。意思就是说鬰水流到布山时,有潭水经过中留南下“注之”,在布山汇合后再流向阿林,这就是小江入大江。

如果古人定名“温水东至鬰林布山为鬰水”,“留水南至鬰林布山为潭水”,那就容易产生地理混淆。所以,取布山的上游的广鬰虽然离三江口有百十公里,但作为终点来描述,也总比离更远的横州来得合理,而以布山为两江汇合为说明来介绍“鬰水”。

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贵城遗址,你的真名叫广鬰县址

如今,“贵港大墓布山说”坚持认定布山县就是贵城遗址,急于存疑认定,无非是出于现代经济文化生活,城市发展的必要,加上“秦汉岭南三郡第一县”的IP重要性,挖到“布”字文物的多样性,所以,宁可当第一,也决不当第二,才忽略了对广鬰县的认可。

试想,如果贵城遗址一直就是布山县治,有着二千余年不间断的发展,即使他被改名,不管怎么变,“布山”的信息也断然不会丢失那么多的,那也决不会出现这个所谓的“悬案”,但是,偏偏就是这个号称发现自秦汉以来二千余年文化堆积的“贵城遗址”,却给自己留下一身的谜,这就值得反思了。

当然,“桂平史籍布山说”之所以被批说的一无是处,无非是没有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文物,遗址,这实际上就是布山县本身的一个消亡过程了。

布山县自汉元鼎后,是慢慢走下坡路的,从一个重要的郡治,慢慢的被边缘化,最后消失的,所以,一无所谓;而广鬰县则是一直得到发展持续的,于是就有一些惊人发现了。

那么,真正的布山县,是如何消亡的呢?这就是《鬰林郡三迁,布山县被弃》的内容了。

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贵城遗址,你的真名叫广鬰县址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