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别人问你“贵姓”,你要回答“免贵”,但有2个姓不能说“免贵”

排行榜 2025年09月22日 01:53 4 admin

有时候,别人问你“您贵姓”,你会下意识地回答“免贵”。

又为什么有两个姓氏,就算被问到了,也千万不能说“免贵”?

先从“贵姓”说起。古人重礼,连问个姓名都有规矩。

《礼记》里说,君子相问,先礼后言。你问我“贵姓”,不是随便打听,而是先示尊重。

等到对方报完姓,再寒暄几句,才能继续对话。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跟各国君臣论礼论政,也是一句“请问先生贵姓”开场。

孔门弟子记过:孔子常说,“问人以礼,则远人不辱;待人以礼,则人恒敬之”。“贵姓”二字,从此在士大夫间流行开来。

别人问你“贵姓”,你要回答“免贵”,但有2个姓不能说“免贵”

随着朝代更迭,礼制越来越细。到了魏晋南北朝,甚至出现了“避讳”一说:当朝皇帝的姓氏,或先祖的名字,一律不敢出现在书写和口语。

可你会问,“避讳那是避书写,‘免贵’是什么关系?”先别急,接下来得讲两个故事。

别人问你“贵姓”,你要回答“免贵”,但有2个姓不能说“免贵”

先说第一个张姓。要问为什么张姓不能说“免贵”,答案要从道教神话里找。

传说中,玉皇大帝原本是天庭之主,管理三界六道,人称“玉帝”、“天公”。民间多说他姓张。

宋真宗时,御史中丞上疏,称玉皇大帝为“太祖开天符文真身玉皇大帝”,正式册封他为天界至尊。自此之后,道观里上香,要写“玉皇上帝”,绝对不能省略“张”字。

可见,张姓已经成为天地之神的象征。

别人问你“贵姓”,你要回答“免贵”,但有2个姓不能说“免贵”

若这时候你跟朋友,或陌生人寒暄,他们问“您贵姓”,你回答“免贵张某”,就等于把那位掌管生死、升降福祉的玉皇大帝架在台面上,像个小辈随口打趣。有人一时没留意,结果一场道观赶场都被轰出来。

这下可不止尴尬那么简单,甚至会被说成“不敬天神”,在农村里,年关难过也不是没可能。宗教信仰虽是私事,可礼崩乐坏,灾祸也就随之而来。

别人问你“贵姓”,你要回答“免贵”,但有2个姓不能说“免贵”

第二个不能说“免贵”的姓氏,就更惊心动魄了——当朝皇帝的姓。古代封建王朝,每逢更替,国君都要下诏:从此以他名讳为禁,连带姓氏也要敬避。

西汉时,汉高祖姓刘,刘姓百官奏折中,凡是写到“刘”字,都要在旁边标注星号,以示躬敬。北宋哲宗姓赵,一砖一瓦都要避“赵”字;明朝朱元璋姓朱,他后宫、九峰道士,写“朱”字常常“三避”。

要是你刚好姓赵、姓朱,被问到“您贵姓”,脱口就说“免贵赵某”“免贵朱某”,那就跟皇帝当面唱反调似的,死罪难逃。哪怕你是乡间秀才,一句轻飘飘的回答,马上被巡检逮去喝茶——被发配充军还算好的,再凑巧碰上个刁蛮太监,说不得直接送你“水深火热”。

别人问你“贵姓”,你要回答“免贵”,但有2个姓不能说“免贵”

这两条忌讳,让我想起一个清朝的故事。有位状元郎姓张,赴京赶考,途中有人问他“您贵姓?”,他脱口就说“免贵张某”——当场就吓得赶考车马司机停住,指着他耳朵就念经:“你这孩子难道不知张姓为天神?快去给县衙请个安抚!”结果状元郎一迟疑,赶考的时间就全耽误了,考试没考好,丢了个“三甲”都没进。后来,他说自己从科举场上折回家,一路躲路神庙、避名前人笔迹,生不如死,才知道“免贵”二字也不是小事。

别人问你“贵姓”,你要回答“免贵”,但有2个姓不能说“免贵”

除了这两种,“贵姓——免贵”还有更深的礼学渊源。唐代大儒颜师古在《春秋繁露》中写到:问对方“贵”,是先把自己放低,让对面抬高;答“免贵”,是推掉对方的过度客套,暗示“你才贵,我这儿实在不敢当”。

短短两字,有“礼让”之意,却并非一成不变。走到田间地头,街市巷口,熟人之间,“贵”常常就不说了,一句“你叫什么?”反倒更自然。

倒是到现代,“您贵姓”“免贵”依旧在机关礼堂、大型会议上常听见。可细究后面,两大忌讳已成历史尘埃:一是民间对玉皇大帝的尊敬,渐渐淡去;二是避讳皇权的风气,被废除。

现在只剩下几位学究派,偶尔还会拿出来讲讲笑话:“古时候,人家都不敢把张姓当家常事,避得跟啥似的。”人们哄然一笑,就转到下一个话题。

信息来源:
[1] 《礼记·学记》
[2] 《宋史·礼志》
[3] 《清文献通考·名讳考》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