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9月23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从白玉玉佩的秋叶纹,到玩月图轴的静谧秋夜,桐叶秋蝉、秋花秋果,秋的意境、秋的味...
2025-09-23 0
今年暑假,带着孩子逃离城市的钢筋森林时,我总在想:哪里还能找到不被商业浪潮裹挟的古镇?直到驱车驶入柳州鹿寨县的中渡镇,踩上被岁月磨得发亮的青石板,看洛江水面映着古榕的倒影,才明白 —— 原来真的有这样一方天地,让时光慢得能听见历史的呼吸。
中渡不是那种为游客量身打造的 “网红古镇”,它是活的。在这里,老人会在大榕树下摇着蒲扇聊天,妇人提着菜篮穿过北街,就连武庙里的关公,都不是常见的握刀模样,而是手捧《春秋》静静品读。这座从三国时期就立县的古镇,像一位沉默的老者,把 1700 多年的故事,都藏在了青砖灰瓦和市井烟火里。
古老恬静的中渡古镇
《鹿寨县志》里的记载:早在吴孙皓甘露元年(265 年),这里就设了长安县,算下来,中渡的 “县龄” 比柳州城还要年长几分。后来朝代更迭,它先是隋朝并入象县,唐朝又析置洛容县,到了清朝光绪年间,桂林同知移驻这里,建起厅署,民国元年再降为县治 —— 千年来 “县” 与 “镇” 的身份反复切换,却意外让它的古城格局保存得格外完整。
民国时期中渡县全图
为何中渡能逃过 “拆旧建新” 的命运?一是它的地理位置特殊,地处 “四十八弄” 边缘,喀斯特地貌让这里避开了大规模开发;二是当地人对老建筑的珍视,就像武庙,民国时曾遭损毁,是村民自发集资修缮,才让那片青砖灰瓦挺过了风雨。
中渡历史沿革
走在古镇的东、西、南、北四条主街上,很容易发现它的 “不一般”。有些老房子门楣上还留着旧时商号的刻痕,据说当年能住在这里的,不是富商就是望族;也有普通民居,木质窗棂上的雕花虽有些褪色,却透着过日子的踏实;紧挨着洛江的街道,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小凳,傍晚时分,街坊们坐在这儿吹江风、话家常,比任何景点都更有烟火气。
中渡古镇街道。图源:广西阿宇(下同)
镇上的标志性建筑,藏着不少 “冷知识”。县治大楼旧址就在古镇的中心位置,楼内恢复了着民国时期的摆设,木质楼梯踩上去 “吱呀” 作响,仿佛能听见当年官员办公的交谈声。
中渡县治大楼旧貌。图源:网络
现在的县治大楼修葺一新
粤东会馆就在不远处,虽然屋顶的大梁非常醒目,墙上的壁画则非常精致 —— 要知道,清朝时粤商沿着洛江逆流而上,把布匹、药材运到这里,为了抱团谋生,才建起了这座会馆。
粤东会馆
更有趣的是武圣宫。一般地方的武庙,关公都是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可中渡武庙里的关公,却端坐在案前,手里捧着一本线装的《春秋》。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背后藏着当地人的心意:中渡自古是商贸要道,广东、江西、湖南的商人来此做生意,都信奉关公的 “忠义”,而手捧《春秋》,是想告诉后人 —— 真正的 “义”,不仅是勇武,更是知礼明辨。就像武庙柱子上的对联写的:“义成汉室三分鼎;熟读春秋一部书”,寥寥十四字,道尽了古镇的精神底色。
武圣宫。图源:网络(下同)
读书的关公
清代早期画像中的“关羽读春秋”
如果是文史爱好者,中渡值得你花上一整天慢慢逛。南街的钟秀杰故居一定要去,这位民国时期的同盟会会员,当年就是从这里出发,东渡日本求学,后来又回中渡担任知事,废除苛捐杂税。
钟秀杰故居
还有西眉山的炮楼,清朝咸丰年间为了抵御太平天国军队修建,两层石砌结构,炮孔、瞭望孔保存完好,站在炮楼远眺,洛江如练,古镇全貌尽收眼底,瞬间能脑补出当年烽火连天的场景。
西眉山炮楼
很多古镇逛起来像 “大型布景板”,但中渡不一样 —— 这里的古城是 “活” 的,本地人还在里面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游客只是不小心闯入的旁观者。
清晨的洛江最有味道。我起了个大早去东门码头,远远就看见几位阿姨蹲在江边洗衣服,木槌捶打衣物的 “砰砰” 声,混着江水流动的 “哗哗” 声,格外治愈。
当地人在江边浣洗衣物,游客在水中游玩。图源:广西阿宇(下同)
码头边的千年古榕(黄葛榕)枝繁叶茂,树根扎进江边的石缝里,像一双双大手守护着这片水域。当地人也称这两棵古榕为 “相思榕”,在江边上下游相望,枝丫仿佛要伸到一起,难怪吴贻弓导演的《流亡大学》剧组会来这里取景。
东门码头的两棵大榕树
码头上的两块石碑,藏着中渡人的温情。一块是《义渡碑》,记载着民国时期潘八奶的故事:这位无儿无女的妇人,看到有人过河时落水、孩子迷路哭啼,便自掏腰包造了渡船,请人免费撑渡,还买了 20 亩田,用田租维持义渡的开支。
义渡石碑残碑
另一块是《中渡县公署布告》,是当年钟秀杰担任县长时立下的,上面写着 “废除苛捐杂税”,字迹虽有些模糊,却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民生温度。
中渡的 “活”,还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里。古城有完整的护城河,虽然部分河段已经改成了排水沟,但沿着城墙根走,还能看到当年的河道痕迹;五个古码头至今还在使用,肖家园码头据说曾是富家专用,青石板上的凹槽,是当年搬运货物时留下的印记;飞机洞码头的青砖上爬满老树根,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光影斑驳,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俯瞰洛江与护城河合围而成的中渡古镇
最热闹的要数农历五月廿八的城隍庙会。我虽然没赶上正日子,但听当地老人描述,那天全镇像过年一样:龙狮队从北街出发,沿着四条主街巡游,腰鼓、秧歌、桂剧轮番上演,最隆重的是抬城隍爷巡城,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摆上香炉和清茶,寓意 “迎接清官”。巡游结束后,就是大名鼎鼎的 “和家宴”,百张桌子沿着街道摆成长龙,家家户户端出拿手菜 —— 清泉肚肺汤、毫细松、酸甜肉圆,上千人一起吃饭,热闹得像个大家庭。
五月廿八的城隍庙会
这种热闹不是为了吸引游客,而是当地人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就像那位在油坊旁卖糖水的大姐跟我说的:“以前没这么多游客时,我们也年年办庙会,街坊邻里凑在一起,比过年还开心。” 如今庙会成了非遗项目,但那份邻里间的温情,从来没变过。
“五·廿八”节,武圣宫香火旺盛
带娃逛中渡,最惊喜的是这里没有 “儿童收费项目”,却处处是孩子的乐园。我家孩子刚到东门码头,就被清澈的洛江水吸引了,脱了鞋就往浅滩跑,小心翼翼踩在水里的石坝上,笑得合不拢嘴。
阳光里,洛江边,榕树下,清澈的江水中,自由地嬉戏
码头边的古榕是天然的遮阳伞,我们在树下铺了块垫子,看着孩子和当地小朋友一起玩水、游泳,偶尔有渔民划着小船经过,船头的鱼篓里装着刚捕的河虾,这种画面,在城市里根本见不到。不远处的英山大桥横跨洛江,夏天的时候,桥下的水草盛开,远远望去,洛江变成了 “会开花的河”,孩子指着水面喊:“妈妈,河里长星星了!”
英山大桥上游的海菜花和水草清澈可见
洛江上的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 (Gagnep.) Dandy),水鳖科水车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从古镇开车 10 分钟,就能到响水瀑布,这是另一种 “野趣”。瀑布不算高,但水流撞击岩石的声音特别清脆,“响水” 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孩子第一次站在瀑布前,居然安静了下来,盯着水流发呆,嘴里念叨:“原来水的声音这么好听。” 我们沿着瀑布边的石阶往上走,沿途能看到奇形怪状的岩石,还有不知名的小花,孩子一边走一边捡落叶,说要带回家做标本。
响水瀑布美景
中渡的亲子游,从来不是 “打卡式” 的。你可以带着孩子去逛武庙,跟他讲关公读《春秋》的故事;可以去钟秀杰故居,看民国时期的课本和书桌;也可以在傍晚的时候,沿着洛江散步,看夕阳把江面染成金色。让孩子看着柴火粉灶台的柴火在灶膛里 “噼啪” 作响,突然觉得,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比任何游玩都更有意义。
烧柴制作柴火粉
这里的游玩成本也低得让人意外。无论是古码头、武庙,还是响水瀑布,都没有门票;停车随便找个街边空位就行,不用付停车费;就连吃饭,一家三口在老街的餐馆点三个菜,有鱼有肉,也才五六十块钱。不像有些景区,随便一个小吃就要二三十,中渡的商家好像不知道 “坐地起价” 是什么意思,问老板为什么卖这么便宜,老板笑着说:“都是街坊邻居的价,游客来了也是客人,哪能多收钱?”
从英山大桥看中渡古镇,它也有宁静的一面
逛古镇,少不了要尝当地的美食。中渡的美食,没有华丽的摆盘,却藏着最地道的家常味。
第一顿早餐,我就被柴火粉圈粉了。老街的柴火粉店都藏在巷子里,最出名的那家,灶台是用泥巴垒的,灶膛里烧的是松木柴。老板说,柴火粉的灵魂就在 “柴火” 和 “慢炖”:骨头汤要炖三个小时以上,米粉要手工揉制,就连配菜里的脆皮五花肉,也要先腌制再用瓦罐烤六个小时,最后再炸一遍,外脆里嫩。
制作五花肉。图源:超级点子王
我点了一碗招牌柴火粉,老板麻利地煮粉、加汤、放配菜,最后浇上一勺滚烫的骨头汤,撒上葱花。第一口下去,米粉滑嫩有嚼劲,骨头汤鲜而不腻,脆皮五花肉咬下去 “咔嚓” 一声,香得让人忍不住舔嘴唇。
柴火粉。图源:超级点子王
如果赶上庙会,一定要尝尝 “和家宴”。虽然我没赶上正日子,但在老街的一家餐馆里,老板特意给我们做了 “迷你版” 的和家宴。四道必吃的菜,各有讲究:肚肺汤用猪肚和猪肺加红枣、香菌熬制,汤清味鲜,当地人说这是 “清正廉洁” 的象征;毫细松用肉沫、藕沫、香芋沫等多种食材混合制成,口感丰富,寓意 “岁岁平安”;大杂烩里有十种食材,象征 “五谷丰登”;酸甜肉圆是手工捏的,咬开里面有汁,是招待客人的 “硬菜”。
和家宴菜式参考
老板跟我说,以前的和家宴,是街坊邻里一起动手做的:张家负责买菜,李家负责烧火,王家负责炒菜,大家围在一起吃饭,比过年还热闹。现在虽然不常办了,但只要有人提议,街坊们还是会凑在一起,重温当年的热闹。这种 “共享” 的美食文化,在如今的快节奏社会里,显得格外珍贵。
和家宴活动盛况
除了柴火粉和和家宴,中渡还有很多小众美食。灯盏馍外脆里软,咬开有韭菜的香味;艾叶粑粑带着艾草的清香,甜而不腻;油粑粑是孩子的最爱,刚炸出来的时候,外酥里糯,一定要趁热吃。
灯盏馍
中渡美食还有肚肺汤等。其他美食太多了,不一一列举,等大家自行探索
我们还在一家老茶馆里尝了当地的糖水,老板是位大姐,同时开着一家油坊,她说自己卖糖水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给街坊们提供一个聊天的地方。
跟大姐聊天的时候,她说了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从 2015 年到现在,今年是游客最少的,但这里的风景没变,我们的日子也没变。” 是啊,中渡从来不是靠游客活着的,它的美,就在于这份 “不变”—— 不变的青石板路,不变的洛江水,不变的家常味,还有不变的邻里温情。
英山镇油坊的大姐
这次柳州、中渡、桂林三地游,中渡是最没 “名气” 的,却是我最难忘的。桂林的山水固然美,但游客太多,拍照要排队;柳州的螺蛳粉好吃,却少了几分宁静;只有中渡,像一位久违的朋友,用最朴实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了旅行的本质 —— 不是打卡,不是炫耀,而是放松,是感受。
在这里,你不用赶时间,不用查攻略,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就能度过一个惬意的下午。你可以在武庙里看关公读《春秋》,感受 “忠义” 二字的重量;可以在洛江边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想象当年商船往来的繁华;也可以在老街的糖水铺里,跟老板聊聊天,听听当地人的生活。
最难得的是,中渡没有被商业化侵蚀。这里没有卖高价纪念品的商店,没有拉客的导游,没有嘈杂的酒吧,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你看到的老人,不是 “演员”,是真的住在古镇里的居民;你吃的美食,不是 “网红套餐”,是当地人天天吃的家常菜;你逛的景点,不是 “人造景观”,是历经千年的历史遗迹。
那位卖糖水的大姐说:“游客少了,生意是差了点,但也清净。” 或许正是这份 “清净”,才让中渡守住了它的灵魂。现在很多古镇,为了吸引游客,拆了老房子建仿古建筑,卖着全国都能买到的纪念品,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而中渡,却像一颗被时光遗忘的明珠,静静地躺在洛江边,用自己的节奏,过着自己的日子。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就是在某个地方,找到久违的感动。中渡给我的感动,是青石板路上的阳光,是洛江水面的波光,是武庙里的书香,是街坊间的笑容。这些感动,没有惊天动地,却足够温暖人心。
如果你也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想找个地方放松一下,不妨来中渡看看。这里没有华丽的宣传,没有诱人的噱头,只有一座活着的千年古镇,和一份纯粹的快乐。相信我,来过之后,你会明白:有些地方,一旦遇见,就会念念不忘。
中渡古镇的城池轮廓至今仍清晰。图源:我爱鹿寨
鹿寨中渡古镇的主要景点
《鹿寨县志》(1996 版),鹿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原来你是这样的千年古镇!》,鹿寨旅游,2018 年
《有古来摆:中渡古镇古仔多》,柳州电视台《摆古》栏目
《假期还在花钱 “看人海”?快来柳州中渡,穿越历史感受古镇魅力》,广西文旅,2018 年
《柳州历史文化名镇: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方志广西公众号,2022 年
《有一种满汉全席叫中渡和家宴》,中渡吃喝玩乐
《三月三・我爱家乡菜 | 广西这个小众宝藏古镇,真香!》,广西电视台《超级点子王》栏目,2023 年
《你见过不拿刀,手里捧本书的关公吗?柳州这地暗藏玄机》,《柳州晚报》
《“武圣” 关羽开读书会,来来去去只读一部春秋》,《文学报》,2020 年 10 月 21 日
相关文章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9月23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从白玉玉佩的秋叶纹,到玩月图轴的静谧秋夜,桐叶秋蝉、秋花秋果,秋的意境、秋的味...
2025-09-23 0
秋分时节,林都伊春层林初染,空气中弥漫着松脂的清香。一场关乎未来发展的头脑风暴在此汇聚——2025伊春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大会隆重启幕。会后,全国森林康养...
2025-09-23 0
这个国庆假期,若你正在寻找一个既能沉浸山水、又能“入戏”的奇妙目的地,那么淄博这里,绝对该出现在你的清单上!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全省第一批旅游...
2025-09-23 0
#秋日生活打卡季#说起泰安,你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巍峨的泰山吧?没错,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确实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朝圣。但是今天,要带你去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吾...
2025-09-23 0
中新网郑州9月17日电 (记者 刘鹏 “从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到华夏古都、中国功夫、殷墟甲骨文等重大文化IP的知名度、美誉度与日俱增;从2024...
2025-09-23 0
极目新闻记者 王鹏9月20日上午,河南济源五龙口景区热闹非凡,2025年首届全国大圣文化艺术周暨中国猴山猴王争霸赛在此开幕。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涵盖猴王...
2025-09-23 0
穿越宋朝的小说 1、所以绝对是顶级水准宋朝穿越小说排名的经典作品,喜欢历史题材小说的书友们,不要错过!第七本:《贞观大闲人》 作者:贼眉鼠眼 书评:穿...
2025-09-23 0 宋朝穿越小说排名
几天连阴雨,一夜之间就晴空万里。天空无一丝云彩,碧蓝如洗。鸟儿在枝叶间喧闹,喜鹊喳喳,麻雀焦焦,布谷咕咕,叽溜叽溜的,是山雀。山鸡也来凑热闹,嘎嘎叫着...
2025-09-2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