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千年古城,丝路新港!为什么是这里?

排行榜 2025年09月24日 15:41 1 cc

PREFACE

前言

穿越古今,千年古城。

联接中外,丝路新港。

青白江,一座历史底蕴深厚而又朝气蓬勃的城市。地处古蜀文明金沙、三星堆文脉中段,蜻蜓眼、青铜马等文物层出,汉代“新都城”遗址、三国旱八阵图遗址、“三线建设”工业遗存等汇聚于此。这片土地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熔铸古今,续写辉煌。

毗邻成都国际铁路港,更有这样一座始于两汉、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延于当今的古城——城厢古城。这个承载两汉记忆、沉淀宋元明清风韵的古城,拥有2000余年的建制史和1400年县治史,被称为老成都的“活沙盘”。

如今,这里不仅修旧如新,更成为古今中外文化传承与交流的“出圈”实践,从“历史古城”到“国际会客厅”,千年古城与成都国际铁路港交相辉映,不禁让人深思:千年古城,丝路新港,为什么是这里?

何为城厢?《明史·食货志一》:“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以城厢为地名,多地有之,所谓城厢,就是靠近城的地区和城区总称,但城厢古城,全国唯一。从商周到战国时期,城厢之地隶属古蜀国。秦灭蜀之后,辖地归入蜀郡。2000多年前,汉代“新都”在此筑城立基,“新都城”铭文砖的出土,与《华阳国志》中“蜀有成都、广都、新都三城”的记载彼此印证。从宋嘉祐二年起,城厢延续了近千年的县治历史,层叠起绵长而丰厚的文化积淀。

汉代“新都城”遗址将于“十一”假期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城厢至今仍完整延续“龟背”格局:县治格局基本完整,是成都周边唯一的县治龟背格局,其布局反映了古代县城的规范化建制,城垣内按方位分布着东西南北4条大街,形成两个“丁字形",贯通四座城门。由四条大街派生出的32条小巷,构成了功能各异的县城街坊。

它不仅是一座古城,更是一部可触、可感、可漫步的“在地史书”,罕见的历史空间完整性为理解传统县城空间形态、川西生活风貌,提供了极为完整而珍贵的样本。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表示:“城厢是川西坝保存得很少的原汁原味的一个古城,非常难得。”

千年古城,丝路新港!为什么是这里?

走进城厢,遍地都是惊鸿的古建筑与人文传奇:绣川书院始建于宋代,是四川省唯一保留完好的县级书院遗址;觉皇殿内的四川唯一发现明代重层壁画,经“大国工匠”李云鹤团队修复,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文庙与武庙双庙并存,彰显华夏大气;彭大将军专祠纪念馆为纪念辛亥革命英烈彭家珍而修建;这里还保留着广东会馆、老三清观等传统建筑......无数仁人志士、名人先贤生于斯、长于斯:北宋理学大师谢湜、清代戎马书生何元普、川剧鼻祖魏长生、文坛巨匠流沙河、辛亥革命功臣彭家珍……城厢用层层叠叠的文化积淀,向我们诉说着一个地区从古至今不间断的历史变迁。城厢街头走一走,穿越千年有没有?

滑动查看更多

在这座“活态的历史博物馆”中,县治文化记录着古代县城管理的智慧、书院文化传承千年教育理念、板凳龙等民俗活动展现了地方特色文化,“三线”建设时期,五湖四海的产业工人在此镌刻下可歌可泣的工业记忆,如今,城厢还保留着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遗址。从绣川书院的书香到工业遗址的印记,各种文化都能在这里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文化传承需要用心的守护,不仅是修旧如故,更是活化更新。城厢以“修旧如故”为理念,探索如何让历史文化在当代“活”起来。这里采用全流程全周期管理体系,对6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性修缮;在绣川书院,工匠复原传统榫卯工艺;在文庙修复中,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在整体规划上,首创全省文物保护PPP模式。更创新的是,将工业遗产进行技术赋能:天马轴承厂厂房变身数字影视基地,四川省轴承厂旧址建起西南最大短剧实景拍摄基地——“卫星片场”,工业记忆以全新方式延续......

千年古城,丝路新港!为什么是这里?

城厢古城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一座空城,而是仍有原住民生活的活态博物馆。槐树街、余家湾、糠市巷中,居民保持着传统生活方式。游客可喝茶聊天、体验手工艺、品尝小吃,感受真实的市井生活。岁月如梭,行板如歌,时光打磨的原真风味,赋予了这里“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松弛与醇香。

秉承修旧如故与活化更新,努力寻找文化传承“黄金分割点”的城厢古城,前不久更成功入选成都十大新地标。经过岁月洗礼,城厢古城在保护与活化中稳步前行,古建筑的修复与新文化空间的打造,使这座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工业记忆的城厢古城,科技与文化在此热烈共鸣着,如今,青春正好。

如今的城厢,既是千年古城,又是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闪耀着过去的荣光,也迎接着全球客商惊喜的目光。亚蓉欧国家(商品)馆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国际名品奥特莱斯等项目让市民“买全球、卖全球”,优质川货从这里走向世界。这座古城正以“古今中外”的文化特质,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窗口。

从修旧如故、存古续新到链通欧亚的“国际会客厅”,这片土地让传统非遗、清白文化与现代话剧、数字片场和短视频出海相遇共生,各路文化名片“出彩”“出圈”又“出海”。“非遗中国年·城厢大庙会”吸引61.9万人次打卡、央视《三餐四季》《走进中国》节目组走进古城、小南街“长宁往事”焕新亮相、“Qingbaijiang Plus”海外账号矩阵让一个承载千年古韵、拥抱开放创新的青白江更加可感、可知。

除此之外,城厢之春、国风运动季、国潮巡游、槐花小剧场、大学生戏剧展演、国际街舞大赛等活动精彩不停。城厢古城小南街开街之际,来自成都文理学院的学生王天乐和同学特意从金堂过来体验汉服拍照。她们在现场挑选了心仪的汉服,发髻高挽,珠饰点缀,穿梭在街头巷尾,拍下了一张张照片。“这里的街景很适合拍古风大片,不虚此行!”王天乐说。城厢很香,国潮很潮,这里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有盛事,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消费场景愈加丰富。

今年“十一”假期,超多精彩活动还将在此上演:TST国际街舞邀请赛、工业主题文化餐厅、宋朝汉婚盛典......古风与潮流碰撞,传统与新奇交织,敬请期待!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活动

千年古城,丝路新港!为什么是这里?

千年古城 · 城厢

CHENG XIANG

城厢,就像一枚跨越千年的书签,标记时间,也不断被重新翻阅。从汉砖明瓦到科技空间,这里用以文化为本、以科技为用、以民生为基,用实践证明了保护与创新的共存性。

历史之城不必凝固于过去,亦可通向未来。如今,城厢古城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共同构筑的成都北部黄金三角文化旅游目的地越来越紧密相连,绘就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未来,这里以“全域博物馆”为展望,持续书写古城的时代新篇章。

这座千年古城,从未停止与时间、与世界对话,它用自身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迎接着未来的机遇,城厢,永远在生长。

文编&美编:方雅雯

编委:赵望

监制:陈军德

总监制:刘文芳

主管: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宣传部

主办:青白江区委网信办、青白江区委外宣办、青白江区融媒体中心

青白江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运营热线

028—83306888

点转发

点留言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