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啥?广州竟然也是一座“散装城市”?

排行榜 2025年09月25日 14:54 1 admin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啥?广州竟然也是一座“散装城市”?

说起国内著名的“散装城市”,大多数人第一反应会想到江苏苏州(下辖县市各有特色,认同感各异)或者广东佛山(顺德、南海人通常不说自己是“佛山人”),可我刚搬到广州没多久时,发现这座“一线城市”,竟然也藏着“散装”痕迹?着实让人意外。

啥?广州竟然也是一座“散装城市”?

记得我刚在广州落脚时,约住在番禺区的朋友来我住处小聚,他一句“太远了,不想去广州”让我当场愣住——明明他就住在广州的行政区里,怎么会说“去广州”?后来经过朋友解释才懂:番禺虽早已划归广州成为市辖区,但在很多番禺人心里,“番禺”的身份依然比“广州”更亲近,他们更习惯说自己是“番禺人”,而非“广州人”。

啥?广州竟然也是一座“散装城市”?

而且这并非个例,后来我发现,广州不少郊区都有类似情况:花都区、增城区、从化区的人,提起去天河、越秀等市中心区域,总会自然而然地说“去广州”,仿佛“广州”是另一座城市;就连靠近市中心、算传统老城区的白云区,至今仍有不少居民保留着“去广州”或者“去省城”的说法,比如“周末去广州逛街”、“朋友在省城上班”,言语间透着一种微妙的“区市分离”感。

啥?广州竟然也是一座“散装城市”?

细究起来,广州的“散装”痕迹,首先源于城市扩张的速度。作为发展迅猛的“一线城市”,广州这些年的城市版图不断外拓,很多如今的郊区,早年都是单独的县级市,这些区域被纳入广州后,虽行政上归属广州,但长期形成的地域认知难以快速改变,加上广州部分郊区距市中心较远(例如从化到天河驾车需2小时左右),居民对“广州”的整体认同感自然就弱了几分。

啥?广州竟然也是一座“散装城市”?

更关键的是文化差异带来的 “区隔感”。广州传统市区(越秀、荔湾、天河等)是典型的广府文化核心区,粤语通行、骑楼林立,早茶、粤剧等文化符号深入人心;而郊区的文化脉络则各有不同:番禺虽同属广府文化圈,却与佛山南海、顺德并称 “南番顺”,是广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着自己的民俗传统,向来 “自成一派”;花都、从化、增城因山地多,历史上聚居了不少客家人,客家文化在这里留下深刻印记——从化的客家围屋、花都的客家山歌、增城的客家酿豆腐,都与市区的广府文化形成鲜明对比,文化根系的不同,让这些区域的居民更易产生“地域归属感”而非 “城市归属感”。

啥?广州竟然也是一座“散装城市”?

不过,若说广州是 “真・散装城市”,倒也不尽然。作为一线城市,广州的“通勤圈”早已打破区域界限:住在番禺钟村、每天坐地铁3号线去天河CBD上班的白领,清晨便挤满了站台;花都新华镇的居民,周末会自驾去越秀逛北京路、吃老字号;从化的农户,也会把新鲜的荔枝、龙眼运往市区的农贸市场。这种“住郊区、职市区”的日常,让广州区域间的联系愈发紧密。

啥?广州竟然也是一座“散装城市”?

而且随着城市发展,广州正通过交通建设、资源共享、文化融合等方式,渐渐拉近郊区与市区的距离。或许再过些年,当番禺人说起去天河,会自然说“去城里”而非“去广州”;当花都的客家同胞聊起身份,会笑着说“我是广州花都人”——到那时,广州的“散装”痕迹,或许会变成这座城市多元包容的独特注脚。

啥?广州竟然也是一座“散装城市”?

你是否去过广州旅游?有没有遇到过“番禺人不说自己是广州人”这类有趣的事?对广州的“散装”特质,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观察?欢迎留言分享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我的宝藏兴趣#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