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多彩新论】大桥架起全域旅游新通途

排行榜 2025年09月25日 18:52 3 cc
【多彩新论】大桥架起全域旅游新通途

9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的发布会现场,一则关于花江峡谷大桥的消息,让这座“云端建筑”的价值再次突破人们对“桥梁”的想象。发布会上披露的信息清晰勾勒出,这座横跨峡谷的超级工程,已跳出“孤立地标”的局限,以强大的核心吸引力为支点,正打破周边景点“各自为战”的分散壁垒,通过整合散落资源、升级服务配套、赋能区域发展,形成“1+N”的聚合效应,为贵州从“手握世界级旅游资源”的地区,真正迈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注入了鲜活而关键的动能。

通过玻璃栈道、观景平台、极限跑道、云端咖啡等业态设计,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将“过路过桥”转化为“停留体验”。当游客在桥上俯瞰峡谷云雾、远眺峰丛叠翠,大桥已不再是单纯的通道,而是集“观、游、学、娱”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这种“交通+旅游”的创新,让贵州旅游从“单点闪光”走向了“全域燎原”,也让资源整合的聚合效应有了落地载体。

桥旅融合的价值,更在于其对产业链的“串珠成链”效应。大桥所在的花江峡谷区域,曾因地形阻隔,优质农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乡村民宿也鲜少有人问津。如今,大桥带来的客流红利,正倒逼周边配套加速升级,村民家的土猪肉、特色糯米饭等美食,通过旅游消费走向市场,闲置农房改造成的“峡谷民宿”一房难求,甚至连当地的布依族蜡染、苗族银饰,也因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有了新的传承载体。

更深层看,花江峡谷大桥的探索,为贵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目的地优势”提供了创新范本。以花江峡谷大桥为代表的“核心吸引物+全域整合”模式,跳出了“就景点建景点”的传统思维:它不再让景点孤立存在,而是以大桥为纽带,一个由黄果树—关岭化石群—花江峡谷大桥—贞丰双乳峰—安龙招堤—万峰林等景区景点串珠成链的区域黄金旅游带跃然而出。让游客从“单次打卡”变为“深度漫游”,让贵州的旅游体验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这正是从“拥有资源”到“成为目的地”的关键转变。

“一座桥,丈量的不只是峡谷的宽度,更是旅游发展的维度。”花江峡谷大桥的蜕变启示我们: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打造,不仅需要世界级资源,更需要能激活资源的“整合型载体”。未来,若能以更多这样的“融合支点”为核心,持续推动交通、旅游、文化资源的深度耦合,贵州必将在全域旅游的赛道上跑出更精彩的加速度,让“山地公园省”的名片,真正在世界级旅游舞台上绽放持久魅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周雅萌

编辑 金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