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排行榜 2025年09月27日 00:55 3 cc

文/昂然|旅行客
我先把话放在前面。我差点被朋友圈误导,差点错过福州。照片里,这座城常被说成“温吞”“无聊”“两小时逛完”。我从湖南动身,落地榕城的第一夜。闽江的风很湿,直往衣领里钻。我端着一碗热鱼丸汤,心里冒出一个疑问:我在看风景,还是在看别人滤镜里的风景?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我对福州不陌生,但我不算熟。我手机里多是长沙的夜与辣。解放西的霓虹很亮,辣椒在油里冒泡。朋友提起福州时只说“三坊七巷”。他说那边就是白墙灰瓦和名人牌匾,说完就像在清单上打了个勾。我心里不服。我想看看它的里子。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清晨我拐进三坊七巷的一条静巷。墙脚的青苔没有刷干净。巷口飘出米浆香,石板缝里都是潮气。有人在做燕皮。案板上的薄片几乎透光。我盯着看。师傅抬眼说:“薄是工夫,筋是底气。” 这句话把“清淡”说出了劲道。朋友圈常说福州没味道。我入口一勺扁肉燕。汤面清,口感厚。它不吵闹。它是把人往里面拉。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中午我沿闽江走。风把江面揉成细亮的一层又一层。我熟悉长沙的水。湘江边的小龙虾和啤酒很猛,很快,很响。福州的水在听你说话。它先听,再回一个慢慢的‘嗯’。江边的榕树大得夸张。榕须垂到视线里。网上有人常说福州阴雨多,像开了加湿器。我不觉得它粘。我觉得它在提醒我:把步子放慢。别跟时间较劲。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我去爬鼓山。索道一路上升,城市退到脚下。屋顶的红,江面的银,都被风推远。山里很安静。永泉寺的钟声像在呼吸。同行的小伙子说:“这地方拍不出层次。”我笑。我说正因为拍不出,所以要来。我们这些年被镜头训练得太刻意。我们把山水摆成构图,而不是让它进身体。 下山时我看见几位老人围着喝茶。有人摆手说:“日子嘛,喝口汤,别老想火花。” 这句话很闽式,也很贴身。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晚上我又去了三坊七巷。游客多,灯都亮。牌匾排着队。我把相机揣进口袋。我只看人。年轻人靠墙吃芋泥。老人慢慢走,说起“谁家祖屋”的旧事。我在视频号上看到一条评论:“三坊七巷像生活博物馆。它适合慢慢看,不适合刷。” 我认同。什么叫“适合”?它是与你自己的步频匹配,而不是跟热搜的节奏对齐。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在吃上,我没有追“佛跳墙”。我更想看日常。早市里,鱼丸很弹,像话多的小孩;肉燕像折好的白纸鹤;海蛎煎的边卷着浅金。摊主收钱时把手套在裤边一抹,手上还带着油香。他问我吃不吃得惯。我点头。长沙把味道往前推,喊你“来”。福州把味道往里收,像一盏稳的灯。 有人在平台上吐槽福州像喝水。我不认同。汤不是水。汤是在沟通。它用清留住复杂。像一段关系。它不需要天天爆辣。好的温度本身就稳。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我去看乌塔和白塔。两座塔都不高调。它们留在城市的缝里,像两个把岁月钉住的钉子。塔边的街口有大榕树。枝叶把天空切成碎片。光从缝里落下,斑驳又安静。长沙的夜很上镜。福州的昼更耐看。 评论区总有人说“福州的存在感低”。我想了想。存在感其实是态度感。长沙把态度写在脸上。福州把态度放在碗里,放在树荫里,放在砖缝里。你要弯腰去看,它才把东西递给你。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入夜我走到闽江边的观景台。风比白天更湿。长沙的夜宵摊在这个时候更热闹。江边的年轻人坐在台阶上。不吵。手里捧着奶茶。我在心里做了一次不公平的对比。长沙擅长喊。我也爱那股劲。福州擅长听。它把空间留给人。 哪种更好?我早些年会选前者。我以为人生要“冲”。这几年我走得多。我慢慢看到“稳”的力量。榕根往下扎,枝叶就能往上舒展开。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早上我去菜市场。摊主说闽南话,隔壁又换成福州话。方言在耳边起落。我能懂一半。另一半在表情里。长沙话我熟。它直,它锋利。像热锅里的油。福州话像带汤的面。你一夹,就连着别的味道一起上来。语言里的“水汽”把节奏说明白了。 有人说“没看头”。也有人回 “没看头的地方,才有生活的头绪”。我站在摊口想了很久。我把这句话收下。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福州也有不顺。雨说来就来。衣服第二天还半干。景区里的文创不新。导航把我带进挖路的小巷。鞋底一层泥。但这些是浮沫。撇掉,底味还在。旅行从来不是“完美套餐”。 我越走越觉得:能被朋友圈一句话盖棺的城市,不值得我用脚步重复;能被脚步反复确认的城市,才值得我一去再去。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从湖南到福州,最大的差别不只在“辣与不辣”。长沙把夜色煮成一锅酒。人人举杯。福州把白天蒸成一屉点心。你要一笼一笼揭开。 长沙的张力在街上。福州的张力在心里。有人留言说“长沙可玩三天,福州半天就腻”。另一条留言回 “半天确实腻,因为你只给了它半天”。我把这两句来回看。我忽然明白。旅行方式其实暴露看世界的方式。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这次我做了一个小实验。我少拍照。我多问路。我不用“必吃清单”。我跟着鼻子走。结果很简单。路边小铺的鱼丸端上来还在冒细泡;扁肉燕的肉心藏在薄薄一层燕皮里;一口咬下去,汤从齿缝里涌进来;海风拐到街角,提醒我别急。这些不会进爆款攻略的前列。它们却拼成了我的福州。朋友圈是缩略图。城市是原图。分辨率差很多。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有人问我福州值不值得来。我不再用“清淡与否”来回答。我只问他愿不愿意慢下来。你要炸裂,要马上拥有,就去长沙。你要体温,要回味,就来福州。 两座城都好。各有脾气。我们不需要用一个城市压另一个。我们只要在不同的节奏里,找到自己那口气。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临走那天,雨把巷子洗得更深。我在小店打包了鱼丸。老板看我提着行李,笑着说我回去会想榕树。我没回话。飞机起飞后,云像一锅刚开的水。我突然懂了。想念不是怀旧。它是对一种不吵不闹的生活方式的认可。旅行里最难的是承认。承认自己不必每天点燃。承认自己也可以在水汽里稳住。

从湖南去了一趟福州,实话实说,回来才发现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回到长沙,朋友在群里问福州怎么样。我敲了很长一段话,又删了。我最后只留一句:别听我说。你去。你给它两天半。你再决定爱或不爱。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