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排行榜 2025年09月30日 22:50 1 cc

泉州的风,总带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是西街老巷里飘来的面线糊香气,是开元寺红墙下掠过的檐角风铃,是蟳埔村蚝壳墙上凝结的海风咸涩,也是海岸线边日落熔金时的温柔暖意。这座被称作“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古城,藏着太多值得细细品味的角落。循着十条线索漫步其间,仿佛能触摸到时光在这里留下的深浅印记。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一、海报墙:巷陌里的城市絮语

泉州影剧院旁的小巷,藏着一面会“说话”的墙。说是海报墙,却更像一本摊开的城市日记——褪色的戏剧海报、手写的演出通知、斑驳的公益宣传画,层层叠叠地铺满了整面墙,连砖缝里都浸着岁月的气息。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站在巷口望去,墙面上的色彩早已被风雨揉得柔和,红的、黄的、蓝的色块交错,倒比刻意设计的涂鸦多了几分随性的生动。当地人说,这面墙换过多少海报,就见证了多少场悲欢离合的演出。早晚高峰时,巷口的车鸣声此起彼伏,墙面上的字迹在晃动的光影里若隐若现,倒像是在和来往的行人低声絮语。

若想拍下这面墙的全貌,不必挤到墙根——站在对面的路边,把镜头稍稍放大,就能将墙面的斑驳与巷口的烟火气一并框入。阳光斜照时最好,光影在墙面上投下树影的碎纹,那些新旧交叠的海报便有了层次感,像极了泉州这座城,新旧交织却从不显突兀。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二、钟楼:十字街头的时光指针

穿过熙攘的西街,远远就能看见那座矗立在十字路口中央的钟楼。红砖墙、白拱窗,顶部的时钟在阳光下闪着金属的光泽,每到整点,清脆的钟声便会穿过车流人声,漫过街角的骑楼。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这大概是泉州最“忙碌”的地标之一。四个方向的车流在此交汇,行人踩着斑马线匆匆而过,骑着电动车的市民熟练地穿梭在缝隙里,而钟楼始终静静地立在中央,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看着这座城从晨光熹微到灯火阑珊。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locals说,拍钟楼的最佳角度在肯德基旁的路口。站在那里,能将钟楼的全貌与背后的骑楼群同框——红的钟楼、灰的骑楼、流动的人影,构成一幅鲜活的市井画卷。傍晚时分最妙,夕阳给钟楼的尖顶镀上一层金边,路口的霓虹灯次第亮起,古老的钟楼与现代的光影碰撞,倒有了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三、泉州日历:西街口的网红打卡地

西街口的橘若店门口,立着一块比人还高的“日历”。说是日历,其实是块木质的板子,上面用醒目的字体写着“泉州”二字,下方则是可以翻动的日期牌,每天都有人来这里,翻到当天的日期,与“泉州”二字合影。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这里大概是西街最热闹的打卡点之一。无论早晚,总能看到排队等候的人群,有举着相机的游客,有依偎着的情侣,也有带着孩子的父母,大家都想和这块特殊的“日历”合影,仿佛要把在泉州的日子,郑重地撕下来藏进记忆里。

等上十多分钟,终于站到日历前,才发现它的妙处——背后是橘若店清新的白色外墙,墙角摆着几盆绿植,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在日历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翻到当天的日期,指尖触到木质的纹路,忽然觉得,原来“在泉州”这件事,也可以这样有仪式感。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四、有鲤天台咖啡馆:云端上的古城画卷

沿着西街的石板路往上走,拐进一条窄巷,便到了“有鲤天台咖啡馆”。推开木门,拾级而上,直到踏上天台的那一刻,才懂为什么这里成了网红——整座泉州古城的风貌,竟像一幅展开的画卷,铺在脚下。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天台上摆着几张藤椅和小桌,角落里的爱心花圈缠绕着粉色的气球,风一吹,便轻轻摇晃。点一杯三十元左右的咖啡,坐在藤椅上往下看,青灰色的瓦顶连绵起伏,偶尔有几座红色的屋顶跳脱出来,那是开元寺的红墙;远处的东西塔在建筑群中若隐若现,塔尖刺破云层,仿佛在与天空对话。

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咖啡的香气混着远处飘来的香火味,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偶尔有鸽子从瓦顶上掠过,翅膀扇动的声音与远处的钟声交织,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举起相机,无论是拍天台的爱心花圈,还是以古城全景为背景,都能收获一张自带氛围感的照片。


五、鲤物文创:院落里的泉州诗意

从西街拐进一条更窄的巷弄,“鲤物文创”的招牌藏在斑驳的墙面上,不太起眼,却藏着泉州最温柔的诗意。推开门,店内摆满了印着泉州元素的文创产品——东西塔图案的笔记本、蟳埔女头饰造型的冰箱贴、写着闽南语谚语的帆布包,每一件都透着巧思。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但最让人惊喜的,是店内直走到最里面的院子。院子不大,铺着青石板,角落里种着几株绿植,阳光透过高窗斜斜地照进来,光线柔和得像一层薄纱。墙面上用立体字写着“泉州”二字,旁边摆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老虎雕塑,线条圆润,眼神灵动。

站在院子里,仿佛能听见时光流淌的声音。阳光在地面上投下窗格的影子,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连空气都变得慢悠悠的。在这里拍照,不必刻意摆姿势——靠在墙边,或是蹲在小老虎旁,柔和的光线会自动勾勒出温柔的轮廓,每一张照片都像带着一层复古的滤镜。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六、开元寺:红墙下的千年禅意

泉州人说,没去过开元寺,等于没来过泉州。这座坐落在西街尽头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代,千年来香火不断,红墙黄瓦间,藏着泉州最深的禅意。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走进开元寺,首先撞入眼帘的是那片红墙。墙不高,却红得深沉,砖块的纹理在岁月的打磨下变得温润,墙头的青苔透着生机。阳光照在红墙上,光影斑驳,偶尔有落叶从墙头上飘过,禅意便在这一动一静间流淌。

寺内的东西塔是泉州的标志。东塔名镇国塔,西塔名仁寿塔,两座石塔高耸入云,塔身的浮雕细腻精美,佛像、力士、飞天栩栩如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完好。站在塔下仰望,阳光从塔檐的缝隙里漏下来,在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让人不由得感叹古人的匠心。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开元寺最妙的是免费开放,当地人常来这里散步、祈福。清晨时分,能看见晨练的老人在庭院里打太极;午后,有学生坐在菩提树下看书;傍晚,夕阳给红墙镀上金边,香火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连脚步都不由得放轻。在这里拍照,不必追求角度,红墙、古塔、菩提树下的光影,随手一拍都是一幅有故事的画。

七、蟳埔村:蚝壳墙与妈祖的守护

从市区驱车前往蟳埔村,不过半小时车程,却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房子不用砖瓦,而是用生蚝壳砌墙——灰白色的蚝壳层层叠叠,壳尖向外,在阳光下闪着奇异的光泽,墙缝里的泥土透着湿润的绿意,远远望去,像一件件镶嵌着珍珠的艺术品。

村子里的妈祖庙是必去的地方。庙不大,红墙金瓦,门口立着两尊石狮子,庙前的空地上晒着渔网,几位戴着头饰的蟳埔女正坐在石凳上聊天。庙墙上贴着几张手写的“大字报”,内容无非是祈福、通知,字迹朴拙却透着虔诚。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蟳埔人靠海吃海,妈祖是他们心中的守护神。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戴着“簪花围”的蟳埔女——盘起的头发上插满鲜花,红的、黄的、粉的花朵簇拥着,衬得她们的笑容格外明媚。她们说,蚝壳墙冬暖夏凉,妈祖庙护佑着出海的亲人,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智慧与信仰。

站在蚝壳墙前,指尖触到粗糙的壳面,仿佛能摸到大海的脉搏。妈祖庙的香火味混着海风的咸涩,让人心里忽然变得踏实。在这里拍照,无论是蚝壳墙的纹理、簪花围的绚烂,还是妈祖庙前的虔诚,都带着一股原生态的生命力。

八、真武庙:榕树下的山海之约

从蟳埔村打车十分钟,便到了真武庙。这座藏在山坳里的庙宇,不如开元寺热闹,却有着更沉静的力量。庙前的空地上,立着一棵百年榕树,树干粗壮得要几人合抱,枝叶繁茂如伞,覆盖了大半个院子,树根像龙爪般牢牢抓住地面,仿佛在守护着什么。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真武庙供奉着真武大帝,据说与泉州的“海丝”历史渊源颇深。庙内的石碑上刻着古老的文字,记录着过往的故事;殿前的石狮子风化得有些模糊,却依然透着威严。站在庙门口眺望,能看见远处的晋江入海口,海水与天空在天际线处交融,视野开阔得让人心里豁然开朗。


当地人说,这棵老榕树是真武庙的“镇庙之宝”。夏天时,树下凉风吹拂,是村民纳凉聊天的好去处;逢年过节,大家会在树下摆上供品,祈求平安顺遂。阳光透过榕树的枝叶,在地面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庙檐的风铃轻轻作响,时光在这里仿佛停滞了。

九、橘若灯塔咖啡:海岸线的白色梦境

沿着海岸线驱车前行,远远就能看见那座白色的建筑——橘若灯塔咖啡。白色的墙壁、蓝色的门窗、尖尖的灯塔顶,像从童话里搬出来的城堡,静静地依偎在海边。

走进咖啡馆,目光立刻被窗外的景色吸引——蔚蓝的大海一望无际,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远处的渔船像一片叶子在海面上漂浮。店内的装修简约而精致,白色的桌椅、绿色的植物、墙上挂着的海洋主题画作,处处透着清新的气息。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最让人惊喜的是咖啡馆的观景台。站在那里,能将整片海岸线尽收眼底。傍晚时分,夕阳给海面镀上一层金红色,灯塔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海风带着咸涩的气息拂过脸颊,让人忍不住张开双臂,仿佛能拥抱整个大海。

点一杯咖啡坐在窗边,看着海浪起起伏伏,听着远处的船鸣声,心里的烦恼仿佛都被海水带走了。在这里拍照,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像一幅绝美的风景画——白色的建筑与蓝色的大海相映,灯塔的轮廓在夕阳下拉长,每一张照片都自带浪漫的滤镜。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十、看海计划餐吧:蓝调日落里的温柔

夜幕降临前,一定要去“看海计划餐吧”。这家藏在海岸线边的餐吧,有着一个浪漫的名字,也有着不输名字的美景。餐吧的外墙是柔和的米白色,门口种着大片的绿植,推开木门,温暖的灯光立刻将人包裹。

店内的每个角落都透着精心的设计——柔软的沙发椅、挂在天花板上的星星灯、墙上的海景照片,连餐具都带着海洋的元素。但最吸引人的,还是餐吧外的露台。躺在软软的沙发上,眼前是无边无际的大海,远处的天空正慢慢从橘红变成深蓝,这便是泉州最动人的“蓝调时刻”。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当最后一缕阳光沉入海面,天空被染成深邃的蓝色,岸边的灯光次第亮起,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海风轻轻吹过,带着海水的清凉,让人忍不住闭上眼睛,感受这份难得的惬意。服务员端来精致的餐点,食物的香气与海风的气息交织,是属于泉州的温柔味道。

在这里拍照,不必刻意寻找角度——无论是躺在沙发上看海的侧影,还是与蓝调日落同框的剪影,都透着慵懒而浪漫的气息。仿佛连时光都愿意在这里放慢脚步,让人好好享受这份山海馈赠的温柔。

从巷弄里的海报墙到海岸边的餐吧,从古老的钟楼到网红的咖啡馆,泉州的这十处角落,像十颗散落的珍珠,串联起这座城的过去与现在、烟火与诗意。在这里,每一步都能踩出时光的回响,每一眼都能看见山海的馈赠。或许,这就是泉州的魅力——它从不用刻意的繁华吸引你,却总能在不经意间,让你爱上它的从容与温柔。


泉州漫记:在山海与烟火间,打捞十处光阴的印记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