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从观光转向疗愈,年轻人开始追求“情绪旅游”

排行榜 2025年10月06日 08:30 1 admin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静怡)国庆黄金周期间,各大旅游城市再次迎来人潮。然而,与往年“特种兵式”打卡、“到此一游”模式不同,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追求注重感受的“情绪旅游”。

“情绪旅游”是什么?“快节奏生活与高压力环境下,年轻人渴望通过旅行逃离现实、释放情绪,情绪旅游成为精神疗愈的重要途径。这意味着旅行的核心从‘观光’转向‘疗愈’,人们希望通过沉浸式体验获得情感满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无论是身着古装体验“一日格格”“一日晋商大小姐”,还是在景德镇遇见“给足情绪价值”的鸡排哥,“情绪价值”正在成为许多年轻人看重的旅行要素。在社交平台上,“情绪旅游”同样成为许多网友热议的话题,也因此,许多小众乡村、“宠粉”城市、沉浸式体验景区,成为他们国庆出游的首选。

“这个国庆我们选择去家附近的呼伦贝尔转两天,没有人挤人的景点,纯属为了让自己在大自然里放松。”一位游客告诉记者,在她看来,自己出游时已经不再追求“景点打卡”,“要的是心情舒畅、释放压力的感觉”。

从观光转向疗愈,年轻人开始追求“情绪旅游”

在呼伦贝尔草原感受大自然。受访者供图


另一位选择“反向旅游”的游客,则在国庆自驾去往小众景点山西晋城。打扮成晋商大小姐逛皇城相府、在博物馆沉浸式“补历史”……她告诉记者,“我很喜欢古建筑,因此选择游晋城。现在旅游更看重是不是有让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是否让人有舒适的体验、轻松的心情。”

从观光转向疗愈,年轻人开始追求“情绪旅游”

在晋城体验“秒穿清朝”。晋城文旅 图


在王鹏看来,情绪旅游的兴起是社会结构、消费心理与技术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年轻人对“人本消费”的回归。“年轻人拒绝标准化旅行,追求独特体验与自我表达。一方面,社交媒体放大了情绪体验的传播效应,年轻人通过分享个性化旅行内容获取社交认同,推动情绪旅游流行;另一方面,国潮复兴背景下,年轻人通过参与非遗体验、传统服饰扮演等活动,将旅行与文化认同结合,情绪旅游成为文化自信的具象化表达。”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