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展览新意足 文创佳评多

排行榜 2025年10月09日 12:58 1 cc
展览新意足 文创佳评多

甘肃省博讲解员为游客进行讲解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兰州各大博物馆化身文化打卡“热地”掀起文化热潮,累计接待观众超24万人次,以文物之韵、活动之趣、科技之新,为市民游客奉上了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体验感的假日文化盛宴。

作为兰州文旅“顶流”,甘肃省博物馆双节期间人气爆棚,累计接待观众123124人次,10月5日单日接待量更是攀升至18639人。“明星文物”铜奔马展柜前,始终围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游客程丝语挤在人群中,看完铜奔马后难掩兴奋:“专程为铜奔马来兰州,之前走过河西走廊,就觉得甘肃文旅做得特别好,所以这次来兰州,还想感受一下黄河文化,这次除了看国宝,还想打卡铜奔马原型的‘绿马’文创。”

除了国宝吸睛,省博的文化活动同样精彩纷呈。身着亮黄色马甲的少年志愿者带来的“文物讲解快闪”,成为展厅里的移动风景线——他们用清澈嗓音解读文物故事,以热情表演传递文化温度,将严肃的讲解变成了一场场短小精悍、互动感十足的文化邂逅,引得游客纷纷举起手机,定格这一瞬间。“假期社教部全员在岗,志愿者每天固定排班进行志愿讲解服务,全力保障游客体验。”省博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王岚介绍道。

科技赋能更让参观体验升级。在甘肃省博物馆内,高清VR(虚拟现实)虚拟漫游、AI(人工智能)拍学机等数字化设备,让游客身临其境逛展厅。来自西安的李女士带着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这AI拍学机太有意思了。孩子一边拍文物一边听讲解,原本计划2小时的游览,硬生生逛了四五个小时还没够,能通过这种方式学历史,我们特别开心。”

兰州市博物馆则以“月”为媒,用一场“月满金城·文脉相传”楹联对韵赏月书法雅集,让中秋文化氛围感拉满。假期里,市博累计接待观众33067人次。在古建筑群的青砖黛瓦间,古琴与箫筝的旋律悠扬婉转,“盛世华章”歌舞演绎接力,民乐演奏《茉莉花》、群舞《大国号角》、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轮番上演,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王家安以“兰州与月亮”为切入点,生动讲述白塔山、五泉山的楹联故事,解读左宗棠、谭嗣同途经兰州的墨宝轶事,让观众在文字里读懂兰州与中秋的深厚联结。

“兰小五”滴胶挂件、“兰小五”香包、“兰小五”毛毡印章本,则成为假期最受游客青睐的市博“网红”文创。“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我们专门推出了很多‘兰小五’系列的文创新品,很多外地游客就是奔着‘兰小五’来兰州的,有自己留作旅行纪念,也有当伴手礼回去送朋友的。”兰州市博物馆数字文创中心工作人员潘靓靓告诉记者。数字AI糖画“兰小五”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在兰州市博物馆文创中心,小朋友们围在数字AI糖画机前,眼睛紧紧盯着机器手臂在糖板上流畅地勾勒出“兰小五”的可爱模样。当拿到那份晶莹剔透、散发着香甜气息的糖画时,孩子们的脸上满是对传统糖画技艺新奇体验的惊喜。来自北京的小游客缪邦言手捧刚“出炉”的“兰小五”糖画爱不释手,让妈妈在博物馆里拍照留念。

甘肃简牍博物馆54774人次的接待量,同样彰显着文化吸引力。假期前五日每天下午,放映厅准时播放纪录片《河西走廊》,让观众在影像中感受丝路文明。备受瞩目的《隐秘的秦陵》LBE(基于位置的娱乐)大空间沉浸展进入展陈倒计时,融合LBE大空间与3D技术,在骊山渭水间构建起虚实共生的秦陵解密场。“第一次体验这种沉浸展,虚实结合太震撼了,对秦陵的好奇心得到了不一样的满足。”市民刘女士沉浸式体验后连连赞叹。

从国宝打卡到文化雅集,从志愿讲解到科技互动,这个假期,兰州博物馆群以多元形式让文化“活”起来,不仅成为市民游客的假日好去处,更让历史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薪火相传。(本报记者 周言文 文/图)

来源:兰州日报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