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田园风光绘新图

排行榜 2025年10月09日 14:56 1 admin
田园风光绘新图


|修缮后的公园舒适清新


近年来,泉州持续深化拓展“三村”行动,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推进“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打造“农业+”新业态和“农文旅”新产品,构建“县强、镇兴、村富”的城乡融合新样板。


从无垠碧海到涓涓清溪,从葱茏沃野到青翠山林,泉州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实行各类改善升级举措,打造出一批文化田园、乡村旅游新业态场景。不仅让河道更清、田园更绿、村庄更靓,更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使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文化传承、富民兴产的载体。

从维护溪田山海

到发展生态经济


近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25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机制创新优秀案例评选结果,由泉州市委农办推荐的《创新全流域、整区域推进模式打造“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入选“综合示范创新”名单。据了解,泉州以县域内重点流域为轴线,以美丽河道建设为依托,以美丽田园建设为重点,以美丽村庄建设为延伸,以美丽经济转化为目标,不仅重塑了田园生态,提升了人居环境,还升级了农业耕作方式,让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


来到泉州湾桥头片区,石狮蚶江环湾湿地田园风光综合体豁然铺展,翠绿稻田与连片荷塘交相辉映。据了解,该综合体规划总面积23000亩,涵盖5000亩湿地公园核心区、金鸡渠水系景观带和周边四个传统村落片区,目前已建成3100亩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878亩。不仅如此,当地还投入2000万元对金鸡渠和蚶江沟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整治工作,通过河道清淤、岸线加固、水系疏浚,打通金鸡渠主河道与周边坑塘水系连接通道,构建“主渠贯通、支渠成网”的水网体系,因而常常能够看到庞大鸟群在水面上空盘旋,记录到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珍稀鸟类超百种。


无独有偶,晋江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沿袭九十九溪河流脉络,疏通内部河流水系,构建与万亩良田风光相配套的天然水系,打造闽南水乡、五彩稻田的田园风貌;修复整治区域内生态资源本底,构建复合植物群落结构景观,形成多层次的生态绿化景观,为片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今,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已成为晋江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白鹭等鸟类不时掠过水面,和市民游客互动。


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洛江正有序推进辖区重要片区景区、重要通道、高铁高速沿线、乡村振兴示范线主干道沿线、“一县一溪一特色”溪流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既有裸房整治工作。沿虹山乡主干道一路驶去,能看到道路两旁的民房几乎都换上了浅色“新衣”,原本斑驳裸露的砖墙被喷涂成米白色,部分墙面还喷绘了当地特色的油菜花。虹山乡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林兴发介绍:“一方面我们通过街区改造提升等项目,将主干路旁边的裸房纳入整治范围;另一方面是控制增量,在房屋翻新审批的环节,要求村民在房屋建好后,把外立面整治好。”


不仅如此,各地还积极整合流转耕地,探索更高效的生产方式。以惠安为例,盛丰农业入场后开展规模化经营,率先试行“两稻两菜”新型粮菜轮作模式,实现粮菜双赢、稳产增收,亩产值由2500元提高至2万元以上,经营效益远高于个体种植户,带动周边就业岗位500个。“过去地块分散,农机进不来,现在连片耕作,效率翻了几倍!”盛丰农业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项目区耕地连片度提升60%,粮食年增产超20%。黄塘镇松溪村则将昔日的零散耕地通过集中流转、权属调整和设施升级,建成33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土地活了,村民腰包也鼓了!”松溪村党支部书记蔡文彬感慨道。


从展示地域文脉

到兴旺文化产业


不论是《泉州市“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指导意见》中提及的“坚持产加销、农文旅‘三产融合’”,还是《泉州市“泉乡有戏·艺起来”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方案》中聚焦的“乡风文明”“农遗传承”和“文创乡建”,均点明了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因此,泉州各县市区在推进田园风光建设时,也注重发掘并发挥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资源活化与文化产业创新。


在德化丁墘村,复烧成功的太平宫窑再现柴烧技艺的魅力。谈及如何让古窑与文化历久弥新,丁墘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文芳表示,关键在于充分挖掘、吸收历史与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经过长期调研,他围绕古窑及周边区域打造文化园区,以柴烧工艺开发契合当代潮流的文创产品,同时依托园区建设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如今这里已接待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海外艺术家与学者,海内外游客累计超3万人次,太平宫窑周边更聚集了100多位省级大师,其数量占德化省级以上大师总数的近70%。“村里还建设了传承研习所与体验场所,改造升级后,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亲身体验陶瓷制作过程。这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财年增收100多万元,村民年增收更是高达2.6亿元。”李文芳介绍。在太平宫窑不远处,还有一株树龄320余年、树高28.6米的罗汉松,该村又以这棵古树为核心建设罗汉松王休闲公园,规划设计了罗汉松研学、旅游、生态教育课堂等多个功能区,目前公园已建设完成,正等待验收。


视线再转向安溪,从茶香浸润的铁观音传奇,到书香氤氲的古厝书院,再到心香照世的精神传承,这座千年茶都正以茶香、书香、心香为文化密码开启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近年来,安溪在梳理茶文化脉络的基础上,不断寻找传承推介茶文化、实现文旅共生的方式。例如,“安溪铁观音传统制茶技艺”在茶庄园中得到活态传承,让游客和学生在体验中感知非遗匠心;“寻根问茶”“海丝茶源”等茶旅线路串联茶园观光、茶俗体验与非遗探秘,展现了“茶+”模式所带来的文化增值;传统的茶王赛升级成为人才孵化器,培育出众多“国茶人物·制茶大师”,让文化的竞技场成为创新的源泉。此外,安溪枫下书院摇身成为“生态+AI”夏令营,红色遗址“长夏厝”变身暑期课堂,为孩子们拓展视野;凤山书院串联绿道北线、闽南茶馆等文旅节点,打造主客共享空间;金谷溪岸艺术公园以陈文令雕塑、“砾艺术厕所”等激活乡村美学,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皆是文化在田园里大放异彩的表现。


从打造特色风光

到推进乡村振兴


泉州以城乡融合为纽带,以工贸带动为引擎,以生态农业为根基,在打造田园风光综合体时,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场景,更显著提升了生活品质、拓宽了受益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永春桃溪流域石鼓段,连片稻田与生态湿地绿意盎然,彩色步道与人行桥交织错落。“以前饭后散步只能沿公路走,既不安全,还满是尾气灰尘;现在来这儿散步吹风,格外惬意自在。”市民康先生说道。据了解,2024年以来,永春以桃溪石鼓段为重点,统筹水系环境、周边镇村资源及地域文化特色等元素,打造田美、街美、水美的现代宜居版“清明上河图”。项目建成后,越来越多市民游客走进桃溪,周边土地与闲置房屋逐步开发利用,稻田、蔗林成了网红打卡地,各类业态在此落地生根、集聚发展。其中,永春联合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甘蔗全产业链合作,建设甘蔗品种园并推广良种繁育技术,带动300户蔗农收入倍增;新建人行桥连通永春侨新老醋文创旅游园区,为老醋销售引流扩源,实现以水兴业、以水富民;由此获得的经济收益,部分又反哺桃溪后续管护。“下一步,我们将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需求为目标,以‘一县一溪一特色’为示范,辐射带动县域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越来越多的河湖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永春县水利局局长郑东生说。


南安水头的大盈溪流域田园风光建设项目同样铺展开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新图景。数据显示,盈溪流域掀起乡村石材及相关配套行业创业创新浪潮,带动从事石材及相关产业人员近10万人,为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超4万个,帮助近2万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结合重点片区更新改造和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南安探索培育“资产盘活型”“资源利用型”“物业经营型”“特色产业型”4种模式,大盈溪流域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58万元,促进产城村人融合共富。“村民的田租从‘小钱’变成‘大钱’,大家收入多了,村庄也更加和谐了。”水头朴一村党委副书记吕炜明表示。



□来源:泉州商报

□融媒体记者:林锌柔 文/图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