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国庆中秋假期 甘肃文旅掀热浪

排行榜 2025年10月11日 11:27 1 admin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

国庆中秋假期 甘肃文旅掀热浪

  当“国庆红”邂逅“中秋月”,8天长假的陇原大地成为全国游客追寻“诗与远方”的热门目的地。从敦煌鸣沙山的万人合唱到甘南草原的《山有九色念有卿》,从黄河岸边的荧光夜跑到博物馆的非遗互动,甘肃以厚重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体验项目,点燃了全域文旅消费热情。

  据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国庆假期(10月1日至7日),全省累计接待游客2761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7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6%。

  千年文明“活”起来 特色活动引客来

  “没想到能在沙漠里和莫文蔚一起过中秋,落日、沙山、歌声,这趟敦煌来得太值了!”来自上海的游客李曼感叹道。长假期间,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单日最高入园量达2.8万人次,“落日合唱派对”“大漠升旗仪式”等活动成为社交平台热门话题。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同时,通过合唱、旅拍等方式增强游客参与感。国庆期间,敦煌飞天通航CCAR-135部长途空游也实现首飞,游客可乘直升机俯瞰鸣沙山、月牙泉,跨越阳关烽燧,一览雅丹地貌,以“陆空联动、快旅慢游”新模式,解锁“飞阅”丝路的震撼体验,带动景区二次消费显著提升。

  文化赋能不仅体现在热门景区,更深入陇原各地。张掖市举办《凿空—张骞出使西域》舞台剧、隋炀帝西巡沉浸式演出、丹霞口文旅小镇氛围演出等85项文体活动,吸引了19万人参与。“我们想让游客在游玩中读懂河西走廊的历史。”张掖市文旅局工作人员李莺表示。

  非遗传承也成为文旅消费“新引擎”。陇南的藏羌歌舞、川剧变脸、《白马盛典》实景音乐剧等演出场场爆满,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以前觉得非遗是老年人的爱好,现在才发现这是老一辈对幸福生活的文艺表达。”游客李文博说。

  全域联动造场景 业态创新激活力

  “白天在七彩丹霞看‘色如渥丹’,晚上看《隋炀帝西巡》,还能用消费券,性价比太高了!”杭州游客徐铭谣说。张掖推出“日间赏景、夜晚看秀”模式,联合酒店发放消费券,实现景区免票、住宿五折,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

  兰州老街以“大漠丝路·梦回金城”为主题,打造沉浸式文旅活动。百名演员身着汉唐服饰演绎丝路传奇,驼队、胡旋舞、动态投影重现敦煌壁画,吸引了大量游客互动。永靖的黄洮交汇景点成为热门打卡地,夜晚的黄河荧光夜跑更让千余名参与者点亮河岸。“以前只知道刘家峡,现在玩法更多了。”本地游客马晓婷说。

  陇南则打造可触摸、可共鸣的深度文化体验。礼县三国文化产业园主题灯展、成县杜甫草堂“昼读诗篇夜赏景”、万象街区水面打铁花、两当“村超”赛事等,让游客感受了特色文化的魅力。

  惠民举措聚人气 市场规范保品质

  “来敦煌旅游,停车免费、公交免费,机关食堂都对游客开放,特别贴心。”广州游客刘芳说。敦煌推出“宠客条款”,包括免费停车、公交惠民、平价餐饮等,让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类似“暖心服务”在全省展开:武威市在景区设立免费品尝点,提供小份月饼、“三套车”等特色美食;嘉峪关市推出“机票+景区”“观演+游览”优惠套餐;定西、金昌等市发布全域旅游攻略,为游客提供精准指引。

  据飞猪发布的《2025中秋国庆假期出游风向标》,甘肃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75%,客单价提升11.4%。线路游预订量增长91%,包车游增长超3倍。北京、上海、广东成为主要客源地,兰州、酒泉、张掖等古丝路名城成为热门目的地。

  “这次假期市场的火爆,是丝路文化魅力、生态资源与服务品质提升共同作用的结果。”甘肃省文旅厅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文旅+”融合,让更多游客感受陇原大地的“诗与远方”。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