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为什么丑产品活更久?梁宁用“确定性”拆透产品系统真相

排行榜 2025年10月12日 01:57 1 admin

你肯定见过这种事儿,前两年刷爆朋友圈的某个精美App,没半年就从手机里搜不到了。

反而有些界面土得掉渣的软件,用了好几年还在桌面首页。

为啥好看的活不长,“丑”的却能扛住时间?梁宁老师一句话就点透了,产品的命门,根本不是颜值,是给用户的“确定性”。

其实,我之前踩过不少坑。

为什么丑产品活更久?梁宁用“确定性”拆透产品系统真相

有个打车App,界面做得跟艺术品似的,连按钮动画都透着精致,但早高峰要出门时,它总能精准崩溃。

后来换了个界面简单的,虽然偶尔吐槽它不好看,但每次要打车,心里都有数“三分钟内肯定能叫到”。

这就是确定性的魔力,用户要的不是花里胡哨的体验,是“我需要的时候,它一定能用上”的靠谱。

为啥“丑”产品比精美App活得久?

梁宁说“产物的核心价值,是持续提供使用者可依赖的确定性”,这话真不是空谈。

为什么丑产品活更久?梁宁用“确定性”拆透产品系统真相

你想啊,ATM机看着多简单,插卡、输密码、拿钱,全程可能不到一分钟。

但你知道吗?为了让你顺利拿到钱,背后得有银行运营、安防监控、现金押运、技术维护好几个部门协同。

要是押运环节出问题,ATM机空了,再好看的界面也没用。

本来想,产品经理把前端体验做好就行,后来发现根本不是。

很多人天天纠结按钮用红色还是蓝色,却没搞懂“系统完整地图”,就像电商App的“一键下单”,看着简单,背后得供应链有货、仓储能发、物流能送,少一个环节都玩不转。

为什么丑产品活更久?梁宁用“确定性”拆透产品系统真相

要是只盯着“下单按钮”的设计,那功能就是悬在空中的,落地肯定出问题。

还有个点特别有意思,梁宁用“打孔机”比喻戳破了很多人的误区。

用户买打孔机,真不是想要那台机器吗?其实不是,是想要墙上那个洞。

你看宜家就懂这个,它不光卖家具,还能上门测量、帮你组装,甚至给你设计整个房间的布局。

这就是从“卖产物”变成“做服务”,思路一换,解决方案就多了,可以卖机器、可以租、可以上门服务,甚至能搞出不用打孔的无痕挂钩。

其实,现在很多产品死就死在“盯着自己的产品看,没盯着用户的需求看”。

为什么丑产品活更久?梁宁用“确定性”拆透产品系统真相

从打车软件到ATM机,这些例子都说明,用户依赖的从来不是表层体验,是背后那个能稳定输出价值的系统。

你把界面做得再美,系统撑不住,产物早晚得成“遗迹”。

反过来,系统够稳,哪怕界面差点,也能成“活化石”。

从微信到小米,系统效率才是真护城河

确定性能让产物活下来,但要活得好,还得靠“效率”。

梁宁说“没有效能的系统,早晚会失去竞争力”,小米刚做手机那阵,就把这点玩明白了。

为什么丑产品活更久?梁宁用“确定性”拆透产品系统真相

2011年小米刚出来时,大家都觉得它是靠低价抢市场。

其实根本不是,我查过当时的情况,小米把研发精力都放在一款机型上,投入集中,成本就低。

销售还不用线下渠道,直接网上卖,省了不少中间费用。

反观同期的一些厂商,又做几十款机型,又搞线下门店,钱花了不少,效能却上不去。

所以小米能卖得便宜还赚钱,靠的是整个系统的效能优势,不是单纯“打价格战”。

微信的迭代更能说明问题,微信1.0的时候,就只做一件事,免费发消息、发图片。

为什么丑产品活更久?梁宁用“确定性”拆透产品系统真相

本来想,这么简单的功能能火吗?后来发现张小龙太聪明了,先解决用户“发短信花钱”的痛点,把基础打牢。

后面加语音、加“附近的人”,都是一步步铺垫好的,先加“好友验证”,再出“附近的人”,避免陌生人骚扰。

先教用户“扫二维码”,再推“公众号”,让大家慢慢适应。

反观有些产品,一上来就塞一堆功能,又是社交又是购物又是办公,用户都不知道它核心是干嘛的。

就像前几年的“来往”,功能堆得比微信还多,却没个主线,迭代也没章法,最后慢慢就没声了。

为什么丑产品活更久?梁宁用“确定性”拆透产品系统真相

很显然,互联网产物不是越复杂越好,先把核心内核做透,再慢慢迭代,才是正经路子。

还有个关键事儿,系统遇到危机时,得有领导力来救场。

傅盛接手金山那阵,金山快不行了,团队臃肿,做个决定要走七天流程,市场份额还在掉。

傅盛一上来就下狠手,裁员、砍非核心业务、把流程改简单。

其实,当时肯定很多人骂他,但不这么干,金山就没救了。

后来3Q大战爆发,腾讯要用户卸载360,急需替代的杀毒软件,正好金山已经调整好了,一下就抓住了机会,用户量暴涨。

为什么丑产品活更久?梁宁用“确定性”拆透产品系统真相

这事儿也说明,领导力不是“和稀泥”,是关键时刻能打破旧规则,还能抓住外部机会。

要是傅盛没提前给金山“瘦身”,就算遇到3Q大战,也接不住那波用户增长。

说到底,做产物和建系统,完全是两回事。

你要是天天纠结按钮颜色、交互细节,可能只是在“做一个好产物”。

但要是开始想“怎么让系统更稳”“怎么提高效能”“遇到危机怎么破局”,那才是往“系统架构师”走。

现在我每次帮朋友看产品,都会问一句“你是在做产物,还是在建系统?”。

为什么丑产品活更久?梁宁用“确定性”拆透产品系统真相

毫无疑问,能长期活下来的产物,背后都有个能“自己跑”的系统。

毕竟用户最终依赖的,从来不是你画的原型图,是你构建的系统能提供的确定性和效能。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