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文化是文旅融合的“灵魂”

排行榜 2025年10月15日 13:27 3 admin

本报记者 李晓红

文化是文旅融合的“灵魂”

“国庆假期,我们一家人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沉浸式体验了一场传统文学经典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文化盛宴。”来自上海的游客李萌萌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其不仅仅是观看演出,而是真正与文学经典产生了情感共鸣。

公开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观演人次突破42万,其中,年轻客群占比显著,省外游客达八成。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文化IP开发成功案例的缩影。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推动力,文化IP的开发已经成为各地文旅融合发展的普遍共识。然而,在文化IP开发的热潮中,如何确保文化IP真正成为文旅发展的“引擎”,而非一时的“噱头”,备受关注。

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文化“灵魂”

“穿汉服、逛古街、看表演,现在不少文旅项目感觉都‘差不多’。”国庆假期,王女士携家人前往某新建仿古街区游玩。她坦言,自己逛了不到一小时就失去兴趣,“除了拍照没什么特色,小吃也和其他景区大同小异。”

近年来,随着一些文化IP的火爆“出圈”,同质化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文旅项目将文化IP简化为“符号搬运”,忽略了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情感的建立;一些文旅项目缺乏核心文化支撑,在开业之初便达到顶峰,随后便迅速陷入流量怪圈……

此外,商业模式单一也是一大痛点。不少文旅项目过度依赖门票收入,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一锤子买卖”的消费模式难以形成持续吸引力。

同程旅行文旅副总裁谢晔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许多文化IP开发成效欠佳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同质化严重,盲目复制“古镇+演艺”模式,缺乏对在地文化的深度解码;二是商业变现“急躁”,过度依赖门票经济,未形成IP衍生生态;三是用户连接薄弱,在情绪价值需求日渐高涨的前提下,项目多重“景观建设”轻“情感链接”,难以引发长期兴趣。

同时,也有一些文旅IP实现破圈,比如,大唐不夜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及“青靛甪直”等通过对文化IP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实现了持续盈利。

谢晔以苏州甪直古镇打造的“青靛甪直”沉浸式夜游项目为例,通过深挖在地文化,打造了独特的夜间文旅体验。“以陆龟蒙、叶圣陶等甪直历史名人符号为核心,通过38处历史建筑光影亮化、‘打更巡夜’情景互动、鱼灯制作工坊等业态,构建起‘可体验、可参与、可消费’的江南文化场景。”

南开大学教授马晓龙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大唐不夜城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文旅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持续打造了一个稳定的文化IP,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打造新业态、新场景,保持足够的流量和市场热度,进而把眼球流量转化为线下流量和留量。

文化IP开发从“符号化”向“价值化”转型

“大唐不夜城是‘IP集群+场景共生’模式,‘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优势是深度叙事与情感共鸣,都在内容层面做了强化。”谢晔表示。

据了解,大唐不夜城不是简单的复刻唐朝,而是让游客“活”在唐朝。比如,看完“唐宫夜宴”演出后,还可以到旁边的体验区跟着学跳唐代乐舞,亲手制作唐装香囊,通过“IP+体验”的模式,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谢晔认为,大唐不夜城成功对文化进行了转译,将历史人物、诗词等元素转化为互动性强的现代娱乐内容,并通过夜经济联动,延长消费时段,拉动餐饮、住宿等二次消费,再通过短视频平台助推IP裂变,形成“打卡经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则深耕内容,通过高浓度戏剧叙事,激发游客对地域文化的共情,以麦田、黄土墙等符号强化在地性,形成记忆锚点,再通过季票制、主题周边等延续IP生命周期。

对此,谢晔建议,为更好地打造文化IP,应深度挖掘文化母体中的核心符号,将文化元素转化为现代语言,通过“IP+产业”联动,开发沉浸式演出、数字资产、联名商品等新业态,构建“内容—场景—用户”闭环持续激活文化IP。

“文化IP开发的核心是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协同转化。”马晓龙表示,一个好的IP必然是内容力、体验感和商业化平衡的结果。他建议,在打造文化IP的过程中,要对地方所承载的文化进行深入理解,提炼出可被市场认可的文化形态,并通过可被游客接受的方式进行转化的完整过程。因此,文化IP的打造,需要对地方、对市场、对营销都有着深刻认识,需要文化、营销、广告、策划、市场等多方知识的集成,按照科学的步骤和规律去实现文化IP的开发。

谢晔则强调,文化IP的开发,应以用户价值为中心,商业变现应自然嵌入体验环节,采用“低毛利引流+高溢价衍生”模式,避免过度商业化破坏文化调性。

随着文旅消费升级,文化IP开发正从“符号化”向“价值化”转型。谢晔认为,应聚焦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符号重构,将非遗、历史元素融入潮玩等新载体;二是用VR/元宇宙重现历史场景,实现“穿越式体验”;三是情感链接,通过共情故事唤醒文化认同,强化情绪价值;四是社群共创,邀请用户参与IP二次创作,形成传播裂变。

“没有文化灵魂的IP,难以持续吸引人们的关注。”马晓龙表示,要提炼出真正代表主流价值的文化内容、代表当代价值的核心要素,在转译过程中,采用科学化的方式,生产符合当代价值和传播方式的具体内容,用积极、正向的表现形式对这些文化IP价值进行表达。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