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铁骨藏青山——记061基地3531厂的无声硝烟

排行榜 2025年10月16日 17:09 1 admin
铁骨藏青山——记061基地3531厂的无声硝烟铁骨藏青山——记061基地3531厂的无声硝烟

暑假伊始,我跟随父亲踏上了前往黔北深山的旅程。我们的目的地,是地图上几乎隐形的坐标——废弃的061基地3531厂旧址。此行的意义,远非寻常探亲访祖。父亲说,要去触摸一段被岁月尘封,却与共和国脊梁血脉相连的“国防记忆”。

盘山公路蜿蜒曲折,穿行在苍翠欲滴的群峰之间。当导航提示“目的地已到达”时,眼前景象却令我愕然:丛生的杂草、斑驳的墙壁、空寂的厂房,唯有几栋褪色的红砖小楼和巨大空阔的车间骨架,在沉默中诉说着昔日的喧嚣。这里,就是我爷爷和奶奶为之奉献了半生芳华的“战场”——贵州061基地3531厂。

父亲指着锈迹斑斑的机床基座上依稀可辨的刻字“献身国防,无上光荣”,缓缓讲述。上世纪60年代,为响应“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无数像爷爷奶奶一样的优秀青年,从繁华都市、重点高校,义无反顾地奔赴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他们怀揣着“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赤诚,在这片几乎与世隔绝的土地上,开始了代号“3531”的绝密征程。

“那时候,条件真叫一个苦啊!”爷爷后来曾这样回忆。住的是临时搭建的油毡棚,喝的是山涧引来的浑浊溪水。蚊虫肆虐,雨季泥泞难行。然而,比生活艰苦更严峻的,是肩上的使命。3531厂承担着为尖端武器系统研制生产核心电子元器件的重任。“精度要求极高,一丝一毫的差错,都可能影响国之重器。”奶奶曾是厂里质检线上的骨干,她的工作台前永远亮着灯,显微镜下,那些比米粒还小的零件,承载着国家安全的千钧重担。奶奶常说,她的眼睛就是最后一道防线。

没有硝烟,却处处是战场。技术封锁、资料匮乏、设备简陋……老一辈三线建设者硬是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作风,在简陋的工棚里、在昏黄的灯光下,用算盘、计算尺,一遍遍演算、试验。爷爷是技术攻关小组的成员,为了攻克一个材料稳定性的难题,曾连续奋战数十个日夜。他说:“抗战时,先烈们用血肉筑长城;和平年代,我们就是要在深山里,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电子长城’!”他们心中燃烧的,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不畏强暴、攻坚克难”的英雄气概在新时代的延续。爷爷说:“抗战是赶走入侵家园的狼,三线建设,就是在自家后院修筑最坚固的篱笆墙,让敌人不敢窥伺!”

风钻进残破的窗棂,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当年机床的轰鸣仍在山谷间回荡。父亲带我走进一处保存相对完好的装配车间旧址,高大空旷的空间里,仿佛还能看到当年工人们紧张而专注的身影。墙壁上褪色的标语——“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像一把重锤敲击着我的心扉。这不是口号,是爷爷奶奶那一代人用生命践行的誓言。他们不仅献出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他们的子女——我的父辈,许多也在这片大山里出生、成长,继续着父辈的事业。这份“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信念,早已融入家族的血脉。

站在旧址的最高处,俯瞰这片曾经热火朝天,如今重归宁静的山谷。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斑驳的厂牌上。父亲轻轻拂去“国营第3531厂”牌匾上的浮尘,轻声说:“看,这就是爷爷奶奶和千千万万三线建设者的战场。没有惊天动地的冲锋号,只有无声的坚守;没有显赫的勋章,只有深山里的默默耕耘。但他们守护的,是共和国在艰难岁月里挺直的脊梁,是国防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历史的硝烟虽已远去,但国防的使命永续长存。从浴血奋战的抗战烽火,到深藏功名的三线建设,再到今天信息化、智能化的强军新征程,变的是武器装备和战场形态,不变的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爷爷常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3531厂的旧址,是岁月的印记,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无声地诉说着:和平安宁的天空下,总有人在负重前行;强军兴国的伟业中,离不开每一份看似平凡的坚守。

离开旧址时,我回望那片沉寂的山峦。青山依旧在,铁骨自长存。爷爷奶奶和那一代三线建设者的故事,如同深埋地下的基石,虽不为人见,却坚实无比。这份沉甸甸的国防记忆,已在我心中深深扎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深知,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我辈当继承那“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发扬那“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更要学习那“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强国强军的伟大征程。我将带着这份从3531厂旧址汲取的精神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关注国防、支持国防,无论未来身处何方,都将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安全屏障,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因为,那青山深处的回响,已是我血脉中永不消退的国防号角。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