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藏在山洞里的时光剧场,沂源“洞见时光”爆火节假游

排行榜 2025年10月16日 18:50 1 admin

一个藏在大山腹中的兵工厂隧道,为何国庆期间一票难求,甚至触发限流公告?答案就藏在沂源南鲁山镇的“洞见时光”里——国内首个以小三线军工历史为主题的沉浸式洞穴文旅项目,让沉寂已久的军工隧道变身光影交织的“时光剧场”。

藏在山洞里的时光剧场,沂源“洞见时光”爆火节假游

传统式样的景区大门。

老式工厂式样的洞见时光景区门口,以老解放卡车为主角的精彩墙绘和“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直接把游客的思绪拉回了六七十年代。

人民供销社门前,《书记有话说》的实景演出,更是把游客的思绪带回这里初建的场景。当年轻人腰缠红绸,伴着《大生产》的曲子扭起豪迈的秧歌,现场的每个人都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流光溢彩的岁月。

藏在山洞里的时光剧场,沂源“洞见时光”爆火节假游

山洞入口。

走进山洞,灯光下泛着油迹的机床、泛黄的生产图纸,瞬间让人感觉回到上世纪60年代。穿着工装的演员穿梭其间,真实还原了那段“隐姓埋名、为国铸盾”的峥嵘岁月。

“洞见时光项目,是沂源国投集团信诚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投资2500万元打造的,项目以实景演出为轴线,系统介绍了沂源小三线建设的历史,洞内集当年沂源县8个小三线军工厂的历史传承于一身,通过传统场景再造与前沿VR科技结合,填补了沂源县沉浸式演绎文旅体验的空白。”10月8日,信诚文旅策划宣传部经理孙健介绍道。

藏在山洞里的时光剧场,沂源“洞见时光”爆火节假游

沂源三线军工厂曾为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提供了电子元器件。图右为东方红卫星模型。

在“洞见时光”景区共有8场实景演出,这些演出全部基于小三线建设时期的真实故事和沂源当地的风土人情,将那个年代特有的集体主义精神与人性温情具象呈现,让历史不再是展板上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心跳的生命记忆。

“流金岁月巷”以青砖灰瓦、红标语和老式招牌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街景风貌。供销社柜台里摆着粮票、搪瓷盆、老式收音机,“时光照相馆”里挂着当年的照片。邮局窗口里,一眼可见深绿色的邮政自行车和邮袋……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复原,仿佛时光倒流。

藏在山洞里的时光剧场,沂源“洞见时光”爆火节假游

流金岁月巷中的老邮局。

怀旧不是终点,科技才是惊喜的开始。在“洞见时光”景区的“穿越·未来视界舱”内,游客戴上VR设备后,瞬间从上世纪60年代的山洞车间“穿越”至浩瀚宇宙。这里还设置了模拟射击体验区,通过声光电一体化技术还原战场环境,让人仿佛置身军工厂测试现场,孩子们更是在这里流连忘返。

走累了来到餐饮区,这里推出特色“忆苦思甜饭”,还原当年三线建设者粗茶淡饭的日常,不少游客拍照打卡,笑声中透着对往昔生活的好奇与敬意。

藏在山洞里的时光剧场,沂源“洞见时光”爆火节假游

“穿越·未来视界舱”内的射击模拟器。

“我们9月25日刚开始试运营,就迎来了很多当年在小三线工厂工作过的老职工,他们有的给我们捐赠了当年珍贵的大合影,还有人给我们捐赠了当时的各种珍贵历史资料及实物。”孙健介绍道。来自日照的老职工们带着进厂第一天发的搪瓷茶缸子捐赠,他们说:“这里展现的不只是厂房,还有封存的我们的青春……”

洞见时光更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周边黄崖、朱阿等多个村庄的村民参与到建设和经营中来。“一开业我就来了,我们村在洞里参加运营和游客接待工作的有三四个人,还有十多人在洞外搞建设。”在沂源特色农产品销售区工作的朱阿村村民齐美说道。

藏在山洞里的时光剧场,沂源“洞见时光”爆火节假游

火红的绸带,奔放的秧歌,将游客一下带回了上世纪60年代。

“我们项目建设时期有近百位当地村民参与,正常运营后,能吸纳二三十位当地村民工作。”孙健介绍。

项目试营业以来,前期早鸟门票预售超1.6万张,国庆首日营收达8.3万元。因游客量超出接待能力,10月4日信诚文旅还发布了限流公告。整个项目在国庆期间火爆的场景,已经成为沂源文旅现象级的一景。如今,“洞见时光”已串联起鲁山森林公园、溶洞群、神农药谷等资源,形成区域文旅新集群。洞见时光项目的运营,不只唤醒了一段尘封历史,更点燃了沂源文旅产业转型的“火种”。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唐峰 通讯员 张建平 孙健)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