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只有一件藏品的博物馆

排行榜 2025年10月17日 12:01 3 cc

绝大多数博物馆都以馆藏丰富自傲,可世界上有这样一座博物馆,它只有一件藏品,每年却吸引了数万名游客专程前来。游客们在它面前久久地驻足端详,发出轻声的惊叹,心悦诚服地献上虔敬的目光。

位于亚得里亚海北部的克罗地亚洛希尼岛,仿佛一块蓝色托帕石,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不可思议的蔚蓝色光芒。在寂静无人的深夜,岛屿四周的海水清澈得可以一眼望穿,如绸缎般丝滑的水面下,成群的鱼儿自由地摆尾,世界安静得仿佛回到了它的童年。

只有一件藏品的博物馆

图片源自网络


Apoxyomenos博物馆便位于这座唯美的小岛上。博物馆门口的墙面上开着两扇柳叶形的小窗,然而,人们只有参观完整座博物馆后,才能明白这小窗的设计巧思。

整座博物馆犹如一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打捞船:最下层是厚厚的铁皮船舱,四周的墙壁上打满了粗糙的灰色铁皮补丁。搭乘长而窄的自动扶梯,我得以深入船舱的内部。首先进入的是一处蓝白相间的展室,展室的布置暗示游客,此处唯一的展品——Apoxyomenos雕像是在水中被发现的。四周的墙壁以图文形式,详细介绍了雕像的由来和被发现的过程。原来,Apoxyomenos源于希腊语,意思是“拭垢者”,它也是古希腊写实雕塑的传统主题之一。

所谓“拭垢者”,指的是一名刚参加完比赛的年轻运动员,他正用一种名为stlengis(刮身板)的小工具,轻轻刮拭着身上的汗水和灰尘。运动员肌肉紧实、面容俊美,表情呈现出一种激烈运动过后的平和与松弛。历史上,类似的青铜雕塑曾有数千尊,然而在漫长的中世纪,它们或被熔炼后制作成武器,或被改为他用,保存完好、得以传世的只有5尊,或者说,是“4+1”尊——1999年之前,没有人知道眼前这“4+1”尊中“1”的存在,它就静静地卡在两块岩石之间,和冷硬的沙石、游走的鱼群,以及阳光未能照射到的海水为伴。

一位比利时游客发现了它,上报了它的踪迹,它才被公之于众。然而,相较于“拭垢者”的身世,这样的发现过程实在不值一提,因为没有人能说清楚它由谁铸造,又为何出现在这里。是运输它的船上发生了骇人的哗变,还是船只触礁不幸掉落在水底?是风浪吞噬了整条船,还是有谁刻意为之?最开始,它甚至是“悬空”的,之后2000年间,不断淤积的沙子逐渐将它抬高……待人们发现它时,雕塑的头和身子已经分离,然而它还是努力探出一截身子,仿佛在向所有的过往说:“我不甘心。”

只有一件藏品的博物馆

图片源自网络


起初,我期待着一进博物馆就能一睹雕塑的真容,然而,穿过纪录片放映室,看过整整几面墙的关于它的报道,又走过一条又一条窄而长的悬梯后,雕像依旧没有出现。

在文学理论中,有一个叫作“期待视野”的概念,用于解释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预期和体验。读者的“期待视野”可以被作品满足,也可以被挑战,甚至被打破。博物馆的设计者似乎借鉴了这个概念,有意让雕塑在参观者心中被一遍遍先行塑造和构想,千呼万唤仍不出场,真是吊足了参观者的胃口。

“接下来,女士优先。”

如果不是负责讲解的博物馆馆长有意提醒,我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头顶正上方的一扇小窗。从侧面仰望,窗外仍是白茫茫一片,看来,只有垂直站在小窗正下方才能一窥究竟。

“哇!”“喔!”几乎每一个看到雕塑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轻声惊叹,我也忐忑又期待地站了过去,心像拉满的弦。

不经意抬头间,我望见的是“拭垢者”的背影。原来,那扇小窗正是船舱里的“潜望镜”,“镜头”里,雕塑健美的身形自由舒展,肌肤年轻、紧致、富有弹性。我仿佛理解了当初人们偶然间发现它,最终将它打捞出水之时的惊喜。也正是这偶然间的一瞥,使得游客的目光再也不愿离去。“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只有一件藏品的博物馆

图片源自网络


美是偶然,美在不期而然。

我有幸目睹过的雕塑并不算少。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里,兵马俑英武威严,浑厚而洗练;甘肃省博物馆里,铜奔马矫健飞驰,洋溢着蓬勃生机;青州市博物馆里,北魏佛像的微笑含蓄柔和,自带雍容气度;葡萄牙里斯本的“发现者”纪念碑,大有开拓未知的气魄;丹麦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鱼铜像忧伤惆怅,眼中满是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但眼前的“拭垢者”仍然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是生命里最本真、最纯粹、最质朴的力量之美。这尊创作于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0年)的雕塑,精彩展现了生命的丰富,其面容平静如水又朝气蓬勃,发丝如同跳动的火焰,健硕的肌肉之下,生命的熊熊之火在剧烈燃烧。

当这座雕塑被打捞出水后,考古学家严谨地为它测定年代,文物修复专家精心地对它进行修复,策展人骄傲地将它带往世界各地。在走遍了千山万水,收获了无数赞美后,它终于在洛希尼岛找到了归宿。

“他应该比你们都年轻,”馆长面含微笑地说道,“他才十五六岁。”

美是力量,美是如花少年。

只有一件藏品的博物馆

图片源自网络


雕塑周围未设置其他物品和介绍,这一“留白”,与博物馆里其他空间中的绚丽色彩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生命将它最自然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人们还要希求什么呢?“拭垢者”本体不被允许拍照,然而,为方便参观者留念,博物馆的设计者细心地在不同位置设置了三面玻璃:

第一面是仰视,惊鸿一瞥。

第二面是侧影,屏息凝视。

第三面是回看,久久回望。

千年一眼,一眼千年。

走出博物馆,阳光正催促着百花热烈绽放,耀眼的光辉下,港口上鼓满海风的船帆跃跃欲试地憧憬着下一次远航。我猛然意识到,博物馆外墙上的那两面柳叶形的小窗正是“拭垢者”的“眼睛”。此刻,他正眺望着远方,眺望着亚得里亚海无尽的蔚蓝,仿佛在说:

美,永远清澈,永远透明。





来源:《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作者:樊北溟

编辑:马京京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