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进山疗愈爆火,年轻人为何在寺庙制香、苗寨染布里找寻自我?

排行榜 2025年10月21日 11:01 1 admin
进山疗愈爆火,年轻人为何在寺庙制香、苗寨染布里找寻自我?

10月6号凌晨4点半,薛季揉着还没睁开的眼睛从床上爬起来,不是要赶早班高铁,也不是要去景区抢位置,而是要开启她在广东河源东华古寺的禅修日常。

诵经、听课、制香、插花,这些听起来有点“老派”的事,填满了她整个国庆中秋假期。

薛季是从东莞过来的,折腾了百余公里,就为了避开人挤人的景区。

“本来想国庆在家补觉,但怕自己一睡睡到中午,醒来就刷手机,越刷越焦虑。”

进山疗愈爆火,年轻人为何在寺庙制香、苗寨染布里找寻自我?

她说,工作压力、恋爱琐事、存款数字,哪件都能让她晚上睡不着,刷了好多攻略才选定东华古寺。

寺里人少安静,不用跟人挤,做这些慢节奏的事时,心里的焦躁感好像真的能少点。

跟薛季一样来这儿过节的年轻人不少,有广东本地的打工族、大学生,还有从上海特意过来的。

他们大多跟薛季有同款烦恼,要么是工作学业卡了壳,要么是生活没了方向,想借这几天躲躲清净,找找答案。

进山疗愈爆火,年轻人为何在寺庙制香、苗寨染布里找寻自我?

有的更简单,就想纠正下熬夜刷手机的作息,让自己“正常点”。

千里之外的贵州黔东南苗寨里,张靓正拿着蜡刀在布上画图案。

她是个广告人,平时工作强度大到“感觉自己快不是正常人了”,国庆没选热门景点,专门来学贵州蜡染。

从怎么用蜡刀,到自己画图案,再到用蓝靛浸染、煮水脱蜡,每一步都得慢慢来。

“之前出去玩都是赶行程,打卡拍照,累得要命,还没缓过来就得上班。”

张靓说,这次不一样,安安静静做手工,还能看到山间的云海,闻到泥土混着桂花的香味,连村里的小野狗都不吵,特别治愈。

进山疗愈爆火,年轻人为何在寺庙制香、苗寨染布里找寻自我?

年轻人的假期咋这么“佛系”?

其实不止薛季和张靓,今年国庆好多年轻人都选了这种“疗愈式旅行”。

携程之前预测过,像寺庙禅修、非遗手作这种带“场景+文化+体验”的项目,会特别受欢迎。

事实也确实如此,上海、江苏、四川、江西这些地方的寺庙,都推出了从两三天体验到七八天静修的活动。

江西庐山的诺那塔院更是火了好几年2020年有个学员发了条禅修视频,一下就让这儿出了圈,现在节假日报名的人能有三千多,最后只能随缘录六十个。

江西的佛教文化本来就久,东汉时候就有佛教传入,东晋时庐山还是南方的佛教中心。

进山疗愈爆火,年轻人为何在寺庙制香、苗寨染布里找寻自我?

从2001年开始,这儿就办禅茶会,是全国第一个用“禅茶”吸引大家体验的寺庙,二十多年来办了上百场禅修活动。

省里也很支持,2021年就说要挖禅文化里的康养元素,去年10月还搞了条“寻禅问道”的旅游线路,把省内好几个有名的寺庙串了起来。

贵州蜡染能成年轻人的心头好,也离不开当地的推动。

2013年贵州搞了个“锦绣计划”,帮当地妇女学刺绣、蜡染这些手艺,还给政策、给项目、帮着卖产品。

到现在,已经有近五十万妇女靠这个就业,既能赚钱又能把老手艺传下去。

进山疗愈爆火,年轻人为何在寺庙制香、苗寨染布里找寻自我?

今年5月,贵州还出了“锦绣计划地图”,把九个市州的蜡染、刺绣产业标出来,跟民宿、旅游结合起来,让游客能更方便地体验。

安顺有个帛巴瑞蜡染馆,负责人朱兴东说,让游客自己做蜡染,不仅能让他们知道这活儿有多麻烦,带走自己做的东西,也能让蜡染传得更远。

年轻人喜欢这种旅行,说到底还是因为压力太大了。

现在这社会变化快,经济又不景气,好多人毕业找工作难,找到工作了又要卷,“毕业-就业-升职”的路走得一点不顺畅,对未来都没底。

进山疗愈爆火,年轻人为何在寺庙制香、苗寨染布里找寻自我?

上班跟生活也分不清,手机一响就得干活,线上聊天多了,当面说话少了,身边能说心里话的人也越来越少,孤独感蹭蹭往上涨。

《心理健康蓝皮书》里就说,18到34岁的年轻人,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疗愈旅行刚好能满足这点去的地方大多安静,能亲近自然;做禅修、蜡染的时候,能专心做一件事,不想别的;

跟一起体验的人聊聊天,都是因为兴趣聚在一起,不用想职场上的那些事儿,能找到点情感共鸣。

进山疗愈爆火,年轻人为何在寺庙制香、苗寨染布里找寻自我?

中山大学有两个老师研究过,说禅修的人在寺庙待的时间长,对自己的认知、情绪调节都有影响,回到日常生活里也能用上。

天津工业大学的老师也说,贵州蜡染这种手工活儿,本身就有疗愈的作用。

薛季说,从寺庙回来后,每天都干劲满满,特别开心;张靓则说,在苗寨待的那几天,能真正静下来,甚至想逃离大城市。

地方文旅咋接住这波“情绪生意”?

不过,火归火,问题也不少。

进山疗愈爆火,年轻人为何在寺庙制香、苗寨染布里找寻自我?

最让人担心的就是文化变味,有的地方把禅修搞成了拍照打卡,随便摆个香炉、穿个禅服就叫禅修,根本没让人体验真正的禅文化;

有的蜡染体验,就教游客画两笔,连完整的流程都走不完,老手艺的精髓一点没体现出来。

这么搞下去,不仅砸了自己的招牌,也把好端端的文化给糟蹋了。

现在做疗愈旅行的机构越来越多,但没个统一的标准。

去年12月,昆明有个做疗愈的民宿,因为没资质、定价乱,最后被关停了;今年泉州也曝光了好几起文旅乱象,有虚假宣传的,有乱收费的。

有的机构连专业资质都没有,就敢给人做“情绪疏导”,万一出点事,游客都不知道找谁维权。

进山疗愈爆火,年轻人为何在寺庙制香、苗寨染布里找寻自我?

有个心理咨询师跟我说,现在好多没资质的人,靠低价抢生意,服务质量根本没保障,还可能泄露游客的隐私。

想让这行长久发展下去,就得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首先得守住文化的根,不能为了赚钱就把禅修、蜡染这些文化符号化。

像诺那塔院那样,把早晚课、行禅这些核心的禅修内容保留下来;贵州的蜡染工坊,把完整的制作技艺教给游客,这样才能让文化真正传下去。

有律师建议,应该把疗愈服务分分类,比如哪些属于医疗健康,哪些属于生活服务,哪些是娱乐消费,不同的类别定不同的规矩,明确谁来管、怎么管。

进山疗愈爆火,年轻人为何在寺庙制香、苗寨染布里找寻自我?

比如搞个准入标准,没资质的不让干;再搞个“负面清单”,明确不能做什么,还要让机构签隐私保护协议,保障游客的权益。

毫无疑问,疗愈旅行是个好东西,既能让年轻人找到心灵的出口,又能让非遗、禅文化这些老祖宗的东西活起来,还能帮着地方发展旅游、带动就业。

但要是不管好,让它变了味、乱了套,最后只会让大家都失望。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