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南苑海户的沧桑变迁:从劳役到海户屯

排行榜 2025年10月25日 10:53 3 admin

十月下旬的风里,飘着历史文脉“漫步北京之秋”的惬意,搭上地铁8号线踏上南中轴赏秋之路,循着轨道延伸的方向前行,海户屯地铁站的身影渐显,那个被时光尘封的“海户”之名,也随秋日景致一同铺展在眼前。

何为海户?

海户的官方释义有两条:(1)居住海滨的人家(2)指在海子服役的人。南苑的海户显然是第二种,即在海子服役的人。海子则为南海子,明代在元代猎场的基础上兴建成南海子皇家园林,称“南海子”。现如今位于其距北京城南10公里,同现在位置相对比,其东界约在现京沪高速以西200米,西界约在现京开高速、大广高速一线,南界约在南六环, 北界约在南四环,为不规则四边形,西北角在今丰台区角门一带。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12公里,总面积约210平方公里。


海户人的组成

海户主要是由三种人组成。其一为移民而来。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训练和检阅部队设立南海子南海子初设时,取用北京郊顺人充役。后来正值明代实施从山西人稠地少地区向北方人少地多地区进行多次大移民时期,明朝政府便从山西平阳、泽、潞三府州起拨了一千户移民,来补充南海子内海户,充当劳动力。根据《明会典》中的记载,南海子的上林苑监共管理7700多人,可以得知以后还经常添补海户。清代南苑海户几乎都由民户构成,原定南苑海户一千八百人,实则一千六百名,为了保证南苑有足够的海户服役,规定定期到南苑编审壮丁,少则加之多则减之。

南苑海户的沧桑变迁:从劳役到海户屯

明成祖朱棣

其二为投充而来。明朝为恢复经济采取诸多措施,但工役繁重,土地兼并严重。诸王、勋戚等圈占民田,致使天下土田减少。因官田和杂户有免税、免徭役及优免户下人丁的特权,奸诈之人投充势家、庄头家人,或匿入海户等籍以逃避徭役。投充人数众多,致民户负担加重、赋税流失。明政府虽有规定,如弘治五年、十五年及正德、隆庆时期的相关政令,但未认真执行,投充海户者持续增多。清初满族入主中原,圈占土地致民破产。为解决贫民生路行投充之法,允许八旗官民招收贫民役垦。总之,海户的出现源于明朝时人们为逃避徭役而投充,清朝也有类似的投充现象,且都因相关规定执行不力而规模不断扩大。

其三为自宫之人。在明初,明太祖对宦官管控严格。但随着内府机构发展,明朝中后期宦官地位攀升,百姓为求富贵纷纷自宫。尽管法律严禁自宫,且处罚严厉,可政府未认真执行,自宫之风愈演愈烈。自宫者成群结队到京城闹事,给社会带来危害。明政府为保稳定,将自宫者分等处理,其中一些被充为海户。因罪被贬罚太监充海户始于正统四年,此后也有因各种罪名被发往南海子的例子。成化、弘治、正德等时期都有收录自宫者为海户的情况。正德时期规模尤其大,收录人数众多,给政府带来沉重负担。嘉靖皇帝登基后曾裁减内官,却导致被裁太监生计无着,为非作歹。明政府只好再次将他们发往南海子服役。到了清代,鉴于明代教训,太监大幅裁革,在南苑充当海户服役的太监主要是因罪发配而来。相比明代,规模和数量都大幅减少。总之,海户的形成与明朝宦官制度的演变、自宫风气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密切相关。


海户屯的形成

据载:清代对南海子管理极为严格,海户出入海子角门要凭腰牌,腰牌上烙有姓名、年龄、相貌特征文字,经验明无误后方可放行,并有专人引领走指定路线。海户每天清晨自带干粮进海子里劳动,日落出海子角门外搭建的棚户居住区。这些临时的棚户居住区逐渐聚集成型,最终发展成为了如今我们所知的“海户屯”,它承载着那段独特历史的记忆,见证了海户们的辛勤与岁月的沧桑。

南苑海户的沧桑变迁:从劳役到海户屯

现如今的海户屯社区

参考:

1.黄续宏《明清海户研究》

2.黄永顺《丰台地名丨海户屯的“海户”作何解?》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