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重庆姑娘吴庆华与她的伊犁“巢居”童话 | 写作实验

排行榜 2025年10月26日 09:33 3 admin
重庆姑娘吴庆华与她的伊犁“巢居”童话 | 写作实验

在伊宁市汉宾村的一条小巷深处,一扇果绿色的大门后藏着一个被游客称为“伊犁客厅”的奇妙空间——巢居民宿。推开大门,一个温馨的院落呈现在眼前,猫狗在嬉戏,音乐的声音悠悠回荡。这里是重庆姑娘吴庆华用十年光阴筑造的“家”,也是旅人在伊犁的温柔归处。从背包客到民宿主理人,吴庆华的人生轨迹因伊犁的一抹亮色而彻底改变,而她也用自己的方式,为这片土地编织着新的文化经纬。

一种摄人心魄的美

2015年秋天,吴庆华怀揣着对未知的向往,第一次踏上伊犁这片土地。彼时,她只是个热爱背包旅行的重庆姑娘,然而伊犁的初秋,以一种摄人心魄的美瞬间俘获了她的心。“当时我走在伊宁市的大街小巷,看到那些五颜六色的少数民族院落,精致又充满艺术感的门窗,傍晚时分,巷子里满是跳舞的老人和乘凉的居民,那种氛围太神奇了,就像闯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吴庆华回忆道。

这次旅行,本是她众多旅行中平凡的一次,却因伊犁的独特魅力变得格外不同。她被这里的文化、风景、人文深深吸引,更被那种浓郁的生活气息所打动。“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建筑风格,还有人们脸上洋溢的热情,都是我在内地未曾见过的,这里的一切都让我着迷。”就这样,伊犁的种子在她心里悄悄种下。

从背包客到民宿主理人

大学毕业后,吴庆华曾在多地接触民宿行业,丰富的经验让她对民宿有了更深的理解。2016年,她带着对伊犁的眷恋和对民宿事业的热忱,重返这片土地,开启了创业之旅。“一开始是想给自己找一个能停下脚步、感受生活的地方,后来想着既然自己喜欢,那为什么不把它分享给更多人呢。”于是,她在汉宾村租下了一个小院,决定打造一家有温度的民宿。

然而,创业之路荆棘丛生。从背包客到民宿主理人,身份的转变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创业初期,吴庆华面临政策限制和资金短缺的双重压力。2016-2018年是“巢居”成长的第一道关卡。“因无法办理特殊行业许可证,民宿被迫停业。“那段日子真的很难,看着空着的房子,心里满是焦急和无奈。”吴庆华坦言。但好在,当地政府伸出了援手,文旅局局长亲自协调,历经半年帮她办下了证件,民宿才得以在2018年8月31日正式拿到证件,对外营业。

回忆起那段日子,吴庆华感慨万千,“拿到证件的那一刻,心里悬着的石头才落下,感觉一切努力都有了盼头。”可随后而来疫情又让民宿经营陷入停滞,但她从未放弃。“这里像朋友的根据地,大家春天回来开店,冬天回内地休整。我不想让这个‘家’消失。”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吴庆华满是感慨。

在村民眼中,这个重庆姑娘不仅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还为村子注入了活力。村民们纷纷助力,帮她解决装修难题,借工具、出人力,让她在这片异乡土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伊犁筑巢而居

2019 年,吴庆华重新装修小院,巢居民宿正式亮相。她为民宿取名“巢居”,蕴含着“筑巢而居”的深意。“我们希望这里不仅是游客的落脚点,更像是一个家,让每位来客都能找到归属感。”吴庆华践行着对梦想生活的理解,“今年是我们来伊犁生活的第十个年头。汉宾村虽然没有喀赞其、六星街名气大,但它更接近当地人的生活,这里既有城市的便捷,又有乡村的宁静。我们一砖一瓦地筑梦:5只猫,2只狗,一个生活的家。”

在装修设计上,吴庆华倾注了大量心血。巢居的外观是简洁的白色院子,房间内部却别有洞天,每间房都有独特色彩主题:绿色系的森林书房、蓝色系的曼达拉、橙色系的黑胶暗房、艾德莱斯主题的新疆风等,各具特色。“这些色彩灵感源自伊犁本地的五彩院落文化,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把新疆的多彩与热情传递给每一位住客。”吴庆华解释道。

不仅如此,她还收集了众多老物件,民宿里陈列着许多她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老物件:一台还能弹奏的手风琴、老式收音机、黑白电视机……“这些老物件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它们是时光的见证者,能让人们感受到伊犁的生活脉络和光阴沉淀。”在她看来,这些旧物不仅是装饰,更是故事的讲述者,为民宿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小猪”和她的朋友们

巢居不仅是住宿空间,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吴庆华专门请插画师绘制了手绘地图和明信片,为游客推荐小众景点和地道美食。她还会带客人深入村落,体验维吾尔族的日常生活。“有一次,一位客人发现村子里的抓饭店老板竟是他在上海新疆餐厅认识的厨师,这种跨越几千公里的巧合让人惊叹。”“我希望客人们能深入感受伊犁的民俗风情,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游览景点。”吴庆华说。

民宿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许多人在短暂的停留中与吴庆华结下深厚情谊,成为她的挚友。“巢居的魔力在于让来过的人一次次地想再回来。每次来巢居,都会见到很多新老面孔,来来往往的除了‘小猪’的朋友外,还有一些伊犁本地的民宿同行,大家自然地就把这里当作了聚集交流的场所。”这是从游客变为朋友的“king18”在小红书上分享巢居印象和生活的一段视频旁白。“小猪”就是吴庆华的网名,大家也都这么叫她。民宿里的义工称“小猪”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是一个很“好”的人。她亲和友善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很多同频的人。大家在一起聊天、聚餐,喝着用新疆瓜果泡的果酒,享受着生活的种种惬意和馈赠,分享着对伊犁的喜爱。

巢居还是当地民宿同行和村民交流互动的聚集地。村民们对这个充满活力的院子充满好奇,常进来参观,了解民宿的运营模式和设计理念。“起初他们不太懂民宿是什么,但看着我们把院子打造得这么美,也逐渐产生了兴趣。”吴庆华说。

如今,汉宾村已有七八家民宿陆续开业,有的村民还会向她请教装修经验,她也毫无保留地分享,助力当地民宿产业蓬勃发展。

许多珍贵的人和事需要及时记录

吴庆华深知,民宿的发展离不开与村民的深度联结。她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村里的爷爷奶奶们虽然语言不太通,但每次见面都会热情地打招呼,那种淳朴和友善让我很感动。”她分享道。

为回馈村民,她计划开展特色家访项目,邀请游客深入村民家中体验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如参与缝纫、品尝地道美食等,为村民创造更多收入来源。“我想让游客真正走进村民的生活,感受最本真的民俗文化,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参观。”同时,她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游客与村民之间的互动与理解。

此外,吴庆华还萌生了为村里老人拍照留念的想法。此前,因疫情失去一位常打招呼的老奶奶,她深感遗憾。“那位老奶奶每次看到我都热情地叫我‘丫头’,后来很久没见到,才知道她去世了。这让我意识到,时光匆匆,世事无常,许多珍贵的人和事需要及时记录。”她计划等管道铺设工程完成后,为老人们拍下照片,送给他们作纪念,也为自己的伊犁生活留下温暖回忆。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模式

站在新的起点,吴庆华对巢居的未来发展有着清晰且多元的规划。她希望推出更多原创的文创产品,征集汉宾村村民们的手工,将伊犁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打造独特的文旅纪念品。“我想通过文创产品,不仅能给汉宾村的村民们带来额外的收入,还能把伊犁的美传播得更远,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她说道。

她还有一个草原梦。“伊犁的草原有着别样的魅力,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广袤的天地、奔腾的牛羊马,构成了一幅壮丽画卷。我想在草原上再开一家民宿,为游客呈现伊犁的另一种风貌。”吴庆华眼中满是憧憬。她计划将草原民宿打造成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空间,让游客体验骑马、放牧等草原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

同时,她也致力于将巢居打造成文化交流与乡村发展的推动平台。“我希望巢居能成为展示伊犁文化的窗口,吸引更多的关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通过与村民的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模式,让汉宾村的未来更加美好。”吴庆华说。

故乡是那个让你有归属感、有牵挂的地方

十年光阴荏苒,伊犁早已成为吴庆华的第二故乡。每年初春,她都会回到这里,投入到民宿的运营和建设中;冬天则回到内地,沉淀自己、汲取灵感。“伊犁的冬天相对旅游淡季,我会利用这段时间充电学习,思考如何为巢居注入新的活力。”她说道。

对于“故乡”的定义,吴庆华有了新的理解。“以前觉得故乡是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但现在我觉得,故乡是那个让你有归属感、有牵挂的地方。伊犁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温暖和力量的存在。”她的话语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在伊犁河谷的怀抱中,吴庆华用十年青春书写了巢居的故事,更书写了自己与这片土地不解的情缘。未来,她将继续扎根于此,坚守初心,为游客打造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巢居”,让伊犁的文化、风景和人文,在这个小小院子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采写手记——

采访开始前,吴庆华(大家都叫他“小猪”)去机场接朋友,等待的过程中,我坐在巢居的院子里看着猫猫狗狗嬉戏打闹。小猫“汤圆”是最独特的一只,它安安静静地趴在义工的腿上小憩。直到它从义工身上下来,我才意识到,这是一只“断掌”的残疾小猫。义工和我说:“民宿的5只猫,2只狗基本都是小猪收留的流浪猫,流浪狗。元宵节那天收留的它,所以叫它‘汤圆’”。

义工还和我分享自己的故事,“大城市的工作太累了,我想走出工作好好放空一下自己,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这里。”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间民宿之所以动人,不是因为它的设计有多巧妙、色彩有多斑斓,而是因为它允许“停留”——不仅是旅人,也可以是一只猫、一只狗,甚至一段往事、一种生活。

采访过程中,最打动我的,是小猪和村民的关系。她会为常打招呼的老奶奶去世红了眼眶;做民宿规划时,会把村民放在规划内,琢磨着怎么给大家添份收入。在“巢居民宿”,语言不通的隔阂被一种更为柔软的东西填满——是日复一日的打招呼,是借工具时的信任,是想让村民未来更好的期许。民宿不再是孤岛,而是村庄的延伸。

回学校的路上,我回想起小猪的话:“故乡是那个让你有归属感、有牵挂的地方,是你愿意位置停留的地方。”在伊犁的十年,小猪把“巢居”变成动词,不是栖身,而是筑巢;不是路过,而是扎根。当然,这片土地也回馈了她最珍贵的礼物:她从一个游客,变成了许多人(和猫狗)的“归处”。

(本文作者系伊犁师范大学2024级新闻与传播专硕生,指导老师:谢锡文)

作者:孔晓蒙 编辑:钱欢青 校对:汤琪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