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晚潮|冉冉秋光杨堤路

排行榜 2025年10月27日 10:19 3 cc

潮新闻客户端 罗松巍

晚潮|冉冉秋光杨堤路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今年天气异常,大家戏称从夏天直接跳到了冬天,柔和明媚的“冉冉秋光”可能也转瞬即逝,乘着今日天气晴好,气温也明显回升,我漫步走向了湘湖杨堤。

晚潮|冉冉秋光杨堤路

西湖有著名的三堤:苏堤、白堤、杨公堤,作为西湖姊妹湖的湘湖也有三堤:湘堤、越堤、杨堤。当然此杨堤非彼杨公堤,湘湖杨堤是为了纪念杨时而修筑的湖堤。杨时(1053年—1135年),福建将乐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理学大儒。据《萧山县志》载:政和二年(1112年),杨时任萧山县令,针对当时萧山县城周围农田易旱易涝,连年受灾的状况,率百姓开筑湘湖,造福一方,遂有了今日之湘湖。

越堤、湘堤只供行人行走,长长的堤岸如整齐的弧线划过湖面。而杨堤集交通、景观与人文纪念于一体,既是道路交通,又兼具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和观光休闲功能,杨堤三桥立雪桥、道南桥、德惠桥更是点睛之作。堤旁还有游步道,是一个生态滨水长廊,一个个小河湾,小水荡,小水渚,如串挂在杨堤上的绿色项链,野趣横生。

晚潮|冉冉秋光杨堤路

从湘湖路转入杨堤路路口,迎面就是杨时的塑像,站在青松下,捻须凝望,目光坚定,身后就是他开筑至今900年的湘湖。塑像的左边是湘湖雅韵公园,亚运会的火炬台永久驻留在此。导演沙晓岚打造了一出湘湖雅韵情的山水实景节目,每晚演出。当无人机在舞台上空幻化出弄潮儿踏浪而来时,千年时空在此交汇。就在近旁的老先生不知作何感慨?不过老先生崇尚“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他也许会接受一切自然合理的事物。

晚潮|冉冉秋光杨堤路

杨时塑像北边第一座桥是立雪桥。立雪桥是单孔马蹄形石拱桥,桥型类似西湖断桥。桥上有两联,一联云“飞雪程门怀二子,蓄流杨令颂千秋”,另一联云“喜舞狂九天柳絮,休吹裂三弄梅花”。此桥及联,紧扣立雪,源自“程门立雪”的典故。据 《宋史·杨时传》 记载,杨时曾与游酢一起去看望老师程颐,正值程颐在打瞌睡。他俩怕惊动老师,就恭立在门外等候。老师醒来时,门外的雪已下了一尺有余。这就是“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的故事意义深远,2023年7月中国邮政发行《成语典故(三)》特种邮票一套4枚,在浩如烟海的成语中,就选择了《程门立雪》作为邮票其中之一。

晚潮|冉冉秋光杨堤路

站在立雪桥上,左边可以看到湘湖雅韵实景演出的水面场景地;右边是一片芦苇荡,长满了随风摇曳的芦花,桥边几株木芙蓉,探头高过桥面,白的白、粉的粉、红的红,和芦花、柳叶一起揉碎在桥下的清波里。芦苇荡弯弯曲曲,杨柳依依,在宽阔的湖面近旁,竟有这小桥流水的幽景,勾起我前去一探秘境的欲望。

从芦苇荡出来回到杨堤主行道上,只见秋日的天空呈现通透的蓝宝石色调,犹如法国风景画家卡米耶•柯罗的油画布。布面上白云舒卷,有的如轻纱漫舞,有的似骏马奔跑,有的像海浪翻滚。阳光和煦温暖,对刚刚经历创记录的高温酷暑的躯体来说,是一种特别温柔舒服的感觉。

我边欣赏边遐想,慢慢就踱到了道南桥。

晚潮|冉冉秋光杨堤路

道南桥是一座三孔椭圆形石拱桥,桥上也有两联。一联云“洛水清流传理学,萧山美誉振家声”,为纪念杨时南传理学而命名。杨时学成后南归福建,程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杨时的理学思想对朱熹、李侗等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道南正脉”。目前,湘湖专门建有“道南书院”。

另一联云“淋漓一幅云林画,隽永三章摩吉诗”。意思是道南桥上的风光,仿佛是云林的山水画王维的山水诗。倪云林是元代大画家。说起倪云林,还有一段趣事。我儿小时学习国画,拜区美术家协会主席管老师为师,管老师经常叫他临摹倪云林的《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等名画,所以家里墙上贴满倪云林的仿画。为了让他更有直观感受,我们的装饰品,也都是倪云林的画,窗帘挂的是倪云林山水,沙发抱枕是倪云林的树石,弄得家里到处是倪云林的味儿。倪云林的画清逸疏朗、寂寥空远,与湘湖杨堤的风格非常贴切吻合。要感受临摹倪云林,还是要多到湘湖杨堤边走走。

道南桥东边的湖面特别宽阔。远远的湖岸边,有一船型建筑,那是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褐色的船型建筑如舟行湖面,旁边黄绿色的屋顶,像半颗明珠浮在水面,那8000年的独木舟就静静地躺在明珠下面的水下博物馆里。湖面澄澈如练,蓝天白云倒映湖中,微风掠过,又碎成一片天光云影,波光潋滟。

道南桥西边的湖面,风光旖旎。湖中有几个小岛、小洲,树木葱茏、芳草萋萋。摇曳的芦花欲白还灰,给蜿蜒的堤岸镶了一条花边。湖水颜色或明或暗,渐次变化,青黛的岛影和郁葱的树影沉入湖中,湖面深黯,一阵风过,湖面中间又闪烁起一条条碎金,像是无数支金色的笔,轻轻勾勒起光亮的线条。明明有不同的层次与色彩,但我看过去,光影自然融合,浑然一体,感慨只有大自然这位大师才能创作出这样的水彩画。

望着湖中的小岛,思绪把我拉回到2008年的湘湖山坞。2008年湘湖实施二期开发,先由镇街实施拆迁,但工作推进力度不大,2010年区级层面只得再成立指挥部,我也是指挥部组成成员之一,进驻山村。那年年底特别冷,后半夜回家时,山坳里的湿气把车门都冻上了,车门打不开,有时连车都发动不起来。转眼已十五六过去了,当年沿着蜿蜒山路,走村入户的激情、豪情,已变成湖水轻拍岸边的回声。湖光山色中有一份自己的汗水,也倍感欣慰,没有当年的负重前行,哪有今日的岁月静好。如今低洼处已沉入湖底,湖中那几个岛洲,不知是不是我们曾经到过的山坞里的那几个小山峰。

杨堤路主干道两旁多为香樟和垂柳,也夹杂着少量的桂树、松树、枫杨、银杏、乌桕、白蜡、无患子等。微风中,垂柳摆动着如丝的枝条,温柔地起舞;香樟落尽了残叶,更显苍翠沉静,树上密密结着珍珠般大小的绿色果粒;桂树的树梢枝头,花蕾已冒出芽头,有的花蕾已经成形,像一粒粒圆圆的糯米粒,凑近已有一丝淡淡的幽香飘入鼻中。

一路伴着树木青草的清香和桂花的幽香,踱到了德惠桥。

晚潮|冉冉秋光杨堤路晚潮|冉冉秋光杨堤路

德惠桥是一座拱梁组合桥,主桥5孔、两岸引桥各为3孔。百姓为感激杨时修筑湘湖,灌溉九乡,在湘湖边为他建了一所生祠。杨时去世后,百姓继续为杨时修建祠庙。明朝成化年间,魏骥等人扩建重修杨时祠,明宪宗赐额“德惠”,故名德惠祠,桥名就出于此。

桥的西边有一个荷花湾,水面清浅,像精致的盆景。荷花已不见,荷叶张开的还碧绿,翻卷的已变成了褐黄,马上就要留得残荷听雨声了。荷花湾虽小,但曲曲折折藏进芦花荡里,诱人误入藕花深处。

堤岸植被茂密,虽已是霜降时节,但还是一片绿意。白色的小野花在草丛上如繁星点点,掩映着一条长长的石板桥伸向湖边。石板桥放着躺椅,有人躺在那里,沐浴着秋日阳光,定是十分舒服惬意。

一只很大的喜鹊,从这根柳枝跳到那根柳枝,透过柳枝的绿帘,看见一只白鹭,一只灰鹭,懒洋洋地停在湖边的栏杆上,一动也不动,也在晒太阳。空气里弥漫着慵懒的味道,也许这就是冉冉秋光的滋味。

草地上,树林里,有人坐在长椅上静静凝望,有人举起相机试图捕捉那稍纵即逝的光影,更多的人只是悠闲地散步,任思绪随着湖波荡漾。有一对老年夫妻手挽着手走着,满头白发在秋日温暖的阳光下闪着银光。时间在这一刻变得缓慢而柔和,我特别感动。历经岁月沉淀的陪伴,将轰轰烈烈的誓言转化为日复一日的相濡以沫‌,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的白发是我今日在湖畔看到的最美的底色。

德惠桥位于杨堤路最西端,与越王路相接。这里也是湘湖一期二期分界线,往东是一期,也叫跨湖桥景区,往西是湘湖二期。过了德惠桥,就走完了杨堤。

杨堤路也是一条历史传承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杨时是福建将乐县人,因为杨时,近年来将乐与萧山两地联系频繁,多次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活动。2018年萧山绍剧艺术中心演出剧目《杨时与湘湖》,赴将乐县首演。2021年,杨时纪念馆在将乐县文博小镇开馆,我们派专人参加。纪念馆里宣传杨时萧山筑湖的精神,在杨时故乡听湘湖的故事,真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时空交叉感。2023年,杨时诞辰970周年,我们派人参加纪念会议并发言,同时举办福建将乐•浙江萧山书画巡展,继承先贤遗风美德,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将乐县也多次派人来萧考察学习交流。

漫步杨堤路,也重新思考杨时理学的精髓:杨时理学融合了佛学、道家思想与儒家伦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世界观,主张通过内心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启示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抓住机遇,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实现个人价值‌。杨时的思想不仅继承了传统“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还注重道德修养的实践,为人生发展提供深刻的哲学指导‌。我的人生也已进入生命之秋,从杨时的思想中感悟到:要顺应自然,但不消极避世,明白生命的规律,学会与之和谐相处。顺应自然,让身体与心灵得到舒展;珍惜当下,让生活充满温暖与感动,从容面对人生的起伏。也学习杨时勤奋好学、尊师重道、守正不阿和清廉为民,淡泊为人的精神。这些精神至今仍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是我们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基石。今天一路所看所思所想,收获满满。

晚潮|冉冉秋光杨堤路

时令已至霜降,作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象征万物凋零与生命循环的转折。告诫我们到了这个时节,需坚守本心、沉淀自我,善于放下、蛰伏新生。吸湖心氤氲,沐秋日暖阳,感恩自然之德,尽享人生冉冉秋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