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高舜礼:武当山旅游转型创新之我见(组图)

排行榜 2025年10月27日 12:09 3 admin

30多年来,围绕完善旅游消费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全国旅游业做了若干实践和探索,取得比较明显的发展成绩,但与预期目标还有一些差距,仍需各地不懈地为之努力。

高舜礼:武当山旅游转型创新之我见(组图)

武当山作为山岳型世界文化遗产地、太极文化发源地、国家5A级景区,面对“十五五”发展形势和要求,该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现结合调研考察和参会了解信息,谈一些思考和看法。

高舜礼:武当山旅游转型创新之我见(组图)

一、“山上文章”要做大做优

2024年,武当山特区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核心区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这在全国5A级景区序列中,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和潜力。

高舜礼:武当山旅游转型创新之我见(组图)

一方面,应畅通山顶旅游通道。主要瓶颈是从琼台到金顶两个节点,道路狭窄、上下冲突、常态拥堵。这是天下名山的通病,但都千方百计予以破解,黄山、泰山已有多条索道和登山路,“自古一条道”的华山也在架设2条索道,大幅缓解客流拥堵状况。

建议有三:一是增辟旅游通道,选择山上合适位置,增辟旅游疏散通道,缓解旺季旅游拥堵;二是采取旺季预约制,景区内过夜的优先预约;三是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乃至部分地段或时段夜游。

另一方面,提升山上食宿水平。这是留客的必要前提,也是旅游消费转型的抓手。黄山之上有床位约2000,市场定位中高端消费,食宿保持较高水平,禁止方便面上山,收益明显好于大多数名山。武当山景区内住宿120家、1500间房、3000个床位,有些相对较低端或简陋,难以留住高端客源,也不利于精细化游览。

建议:一是提升山上住宿,可以有不同的档次,但要有品质、有特色;二是提升餐饮和休闲消费品质,如餐馆、酒肆、咖啡店、小娱乐等;三是开发山上过夜产品,推动索道+徒步的东西线路环游。

高舜礼:武当山旅游转型创新之我见(组图)

二、“山下文章”要做活做透

武当山特区幅员312平方公里,陆地面积200来平方公里,山上是旅游核心吸引物,山下是旅游发展的底盘和依托。欲做大和稳固旅游经济,必须加强去做山下文章。10年前,黄山旅游提出“二次创业”,“走下山、走出去”,就是为了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有的做法值得参考。

1、提升既有大项目。山下已有几个大型项目,属于娱乐演艺、休闲街区,算不算“一招鲜”,尚需旅游市场的检验;如吸引消费和驻留情况一般,就应研究提升、盘活乃至更新。选项之一是武当道乐,其歌舞乐一体的艺术形式,既有独特性,亦契合道教仙韵。

高舜礼:武当山旅游转型创新之我见(组图)

2、发展度假康养。当地有天然优势:一是著名的隐修胜地,吕洞宾、陈抟、张三丰等在此修炼;二是道教文化就包括“道医”、武当武术内家拳也称“养生功”,蕴含着养生要义;三是绿水青山、适宜海拔,曾获评“十大避暑名山”,适于开展度假旅居。

一是在提升现有乡村旅游的同时,要积极开发有特色、有档次、有品位的精品民宿。二是着力开发康养核心业态,发挥道医等特别优势(如武当道医非遗传承中心、元和美宿道医馆),治疗慢性病、老年病、亚健康,收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疗效;以武术、太极拳,站桩采气、经脉导引,强身健体、保健养生;发掘当地医药、食品资源,开发有特色的康养食品、保健品。三是积极吸引候鸟度假旅居者。

3、做好旅游商品。这关乎旅游“二消”“多消”,与旅游经济效益和拉动消费密切相关。既有文创产品,也有土特产品;既有传统、地道的,也有流行、时尚的。譬如,黄山市把握徽菜臭鳜鱼在全国走红的机遇,将其作为旅游商品加快开发,积极发展网购服务,2023年全市有加工企业百余家,年加工量近5.5万吨,产值突破50亿元,带动3万余人就业;福建永定引种日本太秋甜柿,山东费县培育了金如意黄色山楂,安徽六合通过饲养法国朗德鹅生产肥鹅肝,不仅积极把握了市场先机,也赢得较好的市场收益。

4、借力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中外游客都有很大的兴趣。在大旅游的发展中,应发挥某些吸引物的亮点和关联作用,如库区边的碧水连天、千岛画廊等观景台,明永乐年间敕建纪念张三丰的“遇真宫”、明嘉靖帝题“治世玄岳”的玄武门石雕牌坊。

高舜礼:武当山旅游转型创新之我见(组图)

三、“中间文章”要文旅深度融合

武当山既是山岳景观、也是文化遗产,既有丰厚的道教文化、也是5A级旅游景区,只有把文旅融合做深做透,才能厚植武当山旅游经济发展的沃土。

高舜礼:武当山旅游转型创新之我见(组图)

1、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在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和武当道教文化核心区,应让游客全方位感受铺天盖地的道教文化,包括建筑、道教、武术、太极、道医、道乐等,就如同前往“莲花佛国”九华山、“佛国圣地”五台山所感受的浓厚佛教文化氛围。要在建筑文化、标牌标识、生活场景、市井烟火、饮食风格、世风民俗等方面,充分营造和凸显武当道教文化的氛围和特色。

高舜礼:武当山旅游转型创新之我见(组图)

2、做好武当文化的传习与研学。据统计,因朝觐或文化信仰而赴武当游客约占游客总量的70%,其中36%是因武当武术、武当养生而来。因此,应有意识做好武当文化的传习、培训、交流和研学等,内容包括武当建筑、武当太极拳、武当武术、武当道教文化、武当道医等。目前,登记注册的武术馆校有42家,应做好引导和规范,提高培训和教习质量;应举办形式多样的讲习班、研修班,为中外受众提供武当文化服务,要研发一些成熟研学课程或研修课题,吸引各国专业研究者和大中小学生参与研究、研学活动。

3、创新文旅节庆活动。这是促进文旅发展的常规之举,有利于直接招徕中外游客,保持市场关注度和提升品牌影响力。以“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赛”为例,自创办至今已历七届,吸引参赛运动员超过1万人,其中来自境外的2000多人。武当山入选“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也应与此密切相关。今后不仅应继续举办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节会和活动,还要积极创新办会方式,加大市场机制和企业参与因素,提高综合性收益,促进文旅经济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网 作者:高舜礼本文系作者在“2025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之“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名家大讲堂的发言,有所整理,标题后加)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