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号到31号,属猪的朋友们可得多上点心!这段日子的日常,大概率会和平时不一样——不是慌慌张张的忙,而是带着“藏着暖意”的顺,多留意就有甜,别等...
2025-10-28 0
文|土豆
编辑|黄毅来了
现在的内娱演艺圈可谓是非常的“荒诞”:
一边是,流量爱豆没演技靠滤镜、不会背台词叫“行业常态”;
一边是,老戏骨十年“绿叶”无人知,不争奖、不抢流量只演戏。
而于和伟恰好是这类老戏骨的典型。
可谁能想到,如今不到24小时,央视为何2次点名于和伟?
官方这波点名释放的3大信号,更藏着内娱正在改变的风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老话放在于和伟身上,堪称量身定制。
从无人识的龙套演员到被央视点名的实力派,他的每一步都踩满了“熬”出来的痕迹。
鲜为人知的是,他的这份 “能熬” 的性子,其实是在小时候就埋下了根。
出生于辽宁抚顺的普通家庭的他, 3 岁丧父,母亲一个人要拉扯 6 个孩子长大。
日子过得紧巴,连他想买本话本看看,都得省好几天的饭钱才能凑够。
似乎是这份对话本的执念,让表演的苗子早在那时就刻进了骨子里。
1999 年,28 岁的于和伟凭借电视剧《曹操》里的荀彧一角正式出道。
科班出身的他,本以为熬过了童年的苦,终于能顺理成章接好戏。
可谁能想到,这一出道,他竟在 “龙套池” 里又泡了整整 12 年?
在那之后,他出演了《大宅门2》白占安,虽是好戏但戏份少得可怜;
2003年《历史的天空》中的万古碑、2005年《搭错车》里的小角色。
三部剧戏份都不超过40分钟,就更别提给观众留下任何记忆点。
现在回头看,那段日子难到他差点放弃:
“我背井离乡只能换来一个这样的结果吗,我不想干了。”
可就算难到想放弃,他也没真的丢下演戏。
谁也没料到,12 年龙套的苦没白熬。
属于于和伟的 “梅花香”,竟在他 39 岁这年猝不及防地来了。
可在娱乐圈,演技总和各大奖项挂钩,但可出圈归出圈,奖项却总跟他捉迷藏。
此后多年,他凭《悬崖》《老炮儿》等作品多次提名金鸡、飞天奖,却次次“陪跑”。
连他自己都曾调侃:“习惯了在台下鼓掌”。
直到2021年,50岁的于和伟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凭借《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一举拿下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
领奖台上那句:“终于不用陪跑了”,真是让无数观众破防泪目。
从1999年到2024年,出道29年的于和伟,用12年龙套打底,再用17年步步进阶,活成了“实力派”的代名词。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如今他竟在短短 1 天内被央视 2 次点名,还带出 3 大信号。
众所周知,央视作为主流官方媒体,对文娱领域的发声向来分量极重。
一天内两次为同一位演员聚焦,更是近年少见的情况。
而这次对于和伟的2次提及,绝非单纯的“表扬”,更像是给内娱递出的“风向标”:
3个藏在背后的信号,正悄悄改写着行业的游戏规则。
这第一个信号,就是正向题材配实力演技,成了官方认准的 “硬通货”。
就拿刚过去的暑期档剧来说,打开屏幕全是古偶剧里的“工业糖精”。
更有意思的是,来回就那几个流量演员 “换人恋爱”:
这部剧的男主搭另一部剧的女主,演技全靠完美人设,热度全靠硬凑话题。
可观众早就看腻了这套,不少剧播完就查无此人,连个能记住的角色都没留下。
而反观于和伟,他主演的聚焦英烈的作品能被央视反复关注,靠的全是“真东西”。
就拿剧中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来说。
仅仅十个字而已,他既把烈士吴石的文人风骨演活了,更把武将的英雄气魄诠释的入木三分。
这样的演技配上传递家国情怀的正向题材,自然能登陆央视黄金档,还被官方力推。
这已经很说明问题:
流量题材的“泡沫时代”靖江过去,好内容加真演技,才是现在的 “香饽饽”!
而比“题材和演技”更被官方看重的,是演员背后的社会价值。
这就藏着第二个信号:演员的社会价值,早该优先于流量热度了。
以前内娱评“咖位”的方式真是简单至极。
热搜上得多不多、粉丝量够不够大、微博数据好不好看;
甚至有人觉得“黑红也是红”,抢C位比拍戏还积极。
更离谱的是,那些流量小生或小花没几部拿得出手的作品。
就光靠走时尚红毯、买“实力派”通稿,就想往“影后影帝”上靠。
可他们却忘了最根本的东西:
演员的根从来不是高定礼服和热搜词条,而是能立住的角色、能打动观众的作品。
总不能靠“红毯造型”撑起“文艺工作者”的名头吧?
但于和伟刚好反过来。
之前有人问他,怎么看自己“大器晚成”,他没抱怨跑龙套的苦,也没提过奖项的难。
反而是认真的说:
“你在这个国家,这个土地上,你身为公众人物,有怎样的贡献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戳中了关键:
演员不只是“明星”,更是能影响观众的公众人物。
确实,年少成名能早享热度、多些自信,可像于和伟这样熬了二十多年才站稳的,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他不炒人设、少上综艺,把精力都放在琢磨角色上。
他演英烈都要提前查史料、找原型后人聊,就是想通过角色把英烈的精神、对家国的牵挂传递出去。
这种“想为观众、为社会做点事”的想法,才正是这次央视两次关注他的根本原因。
当演员的社会价值成了 “硬门槛”,第三个信号也跟着清晰起来:
“作品质感”才是重中之重,虚头巴脑的数据根本不管用了。
现在不少剧早就没了“沉下心”的耐心,全是抓噱头造势:
一会儿吹 “投资三亿大制作”,一会儿晒 “预约量超百万”,甚至播放量刚破万就发通稿庆祝,搞得像达成了多大成就似的。
可你看《人民的名义》《狂飙》,当初哪有这么多花活?
没搞提前预热,没天天实时播报热度,只靠真正的实力成了公认的“剧王”。
由此可见:观众口口相传比任何数据都管用。
当然于和伟这部剧也一样:
没靠流量噱头撑场面,就靠对英烈故事的用心呈现、对细节的死磕打磨,用实实在在的质感打动观众。
这才是 “作品质感优先” 最直白的证明,也正好戳中了第三个信号的核心:
虚的数据撑不起好剧,真质感才能留得住人。
于和伟29年的演艺路,从龙套熬到央视两次点名,恰是内娱风向转变的最佳诠释。
当流量噱头让位于正向题材,热搜数据让位于社会价值,虚浮包装让位于作品质感,曾经的“荒诞”正在退场。
这不仅是对一位老戏骨的认可,更是内娱回归创作初心的风向:
往后,踏实演戏、真诚传递价值,才是真正的长久之道。
资料参考:
新浪微博|央视新闻
在场2025|对话于和伟
相关文章
10月28号到31号,属猪的朋友们可得多上点心!这段日子的日常,大概率会和平时不一样——不是慌慌张张的忙,而是带着“藏着暖意”的顺,多留意就有甜,别等...
2025-10-28 0
据火山引擎消息,10月24日,火山引擎正式上线豆包视频生成模型 1.0 pro fast(Doubao-Seedance-1.0-pro-fast)。...
2025-10-28 0
一场针对中国网络安全的网络战正在悄然打响,而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大家手中来自国外品牌的手机。这些网络安全隐患看起来不起眼,却能让导弹偏离目标城市、引发停...
2025-10-28 0
产品力全面升级,Pro版尤为抢手编辑/ 李觐麟编辑/ 李 季排版/ Annalee在国产高端手机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用户留存率与新品市场热度已成为衡...
2025-10-28 0
这世道,真诚还能破局吗?你要光聊,估计还是句话,得有人试得起才行。所以,约莫一年前,新东方的董宇辉在直播间聊了一嘴,坦诚汇报他自己那段低谷期的苦难,全...
2025-10-28 0
苹果公司计划在2026年旗舰机型iPhone 18 Pro系列中引入可变光圈技术,并为4800万像素长焦镜头配备更大光圈。10月27日,据媒体援引爆料...
2025-10-28 0
10月27日,刘欢女儿结婚的消息登热搜,引发关注。10月26日,一位重庆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一段婚礼视频,并配文:有幸参加了刘欢女儿的婚礼。画面中,新娘...
2025-10-28 0
江苏盐城大丰区麋鹿自然保护区野鹿荡,麋鹿在树林里张望(视觉中国/图)“把麋鹿从英国重引入到中国,这是件大好事啊!一定能办成的,玛雅你别着急,我马上来帮...
2025-10-2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