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这一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排行榜 2025年10月29日 01:51 4 admin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中关于“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热议。

近年来,中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连续取得重要突破。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中国凭借独特的发展路径和持续的创新突破,迎来了“DeepSeek时刻”,已经跻身全球引领者行列。

中国AI领域成就斐然。

近年来,中国在AI领域持续加码布局,不仅取得丰硕成果,更彰显了强大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国家战略,高位布局。

长期以来,中国将AI技术视为具有“头雁效应”的战略性技术,坚持从顶层设计擘画“AI发展路线”,并通过出台政策法规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从2017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奠定基石,到“人工智能+”行动于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标志着中国AI正从“实现技术突破”迈向“赋能经济发展”。

尤其在今年8月最新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中国概括了“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与六大重点方向,设定了清晰的三阶段发展目标,提出了有待强化的八项基础支撑能力,被业界誉为新时代“AI强国路线图”。

凭借清晰的阶段目标、全面的行动部署以及系统的支撑体系,《意见》开启了中国AI发展“规模应用+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科技竞赛中正从“跟跑”向“领跑”转变。

基础建设,韧性支撑。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下,中国AI产业已进入规模与质量同步跃升的高速发展期,产业生态日益完善,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截至今年9月,中国AI企业总量已突破5000家,日益成为全球AI创新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产业融合方面中国已有400余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AI专精特新“小巨人”,日渐成为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支撑。

随着市场主体资金的持续注入,中国构建了系统化的智能制造基础体系:在微观载体上,建成了由3.5万余家基础级、6300余家先进级、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构成的梯度布局;在宏观平台上,建成了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

算力建设方面,经过多年持续发展,中国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成效显著。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累计建成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数据总体量超过400PB,算力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其中,“东数西算”工程作为中国算力网络的骨架,已建成覆盖14个省份的8个枢纽节点和10个数据中心集群,承担了全国约八成的智能算力需求。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这一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东数西算”工程示意图。

在此基础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分别在天津、青海、内蒙古、宁夏等多地建成数座万卡智能算力基地,为中国AI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底座。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发布了由昇腾芯片组成的全球最强算力超节点和集群,为破解我国算力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成本高企、生态待建”三重挑战提供了技术遵循和实践方案。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这一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华为最新推出的Atlas 850企业级风冷AI超节点服务器。

技术突破,全球领先。

经过多年“深耕细作”,中国AI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部分前沿方向引领全球大势。

在技术集成上,大模型作为AI技术的核心基座,正以“横向贯通、纵向深度融合”路径,推动产业技术架构从“功能叠加”向“智能融合”跃迁,逐步成长为AI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引擎

截至今年9月,中国发布大模型1500余个,其中有433款已完成备案并上线提供服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位居全球前列。

在创新模式上,中国企业展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技术路径。

DeepSeek通过强化学习与混合专家模型等算法创新,实现了低成本、高性能的突破,为行业在算力受限背景下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学习范本。

科大讯飞与华为协同攻关,攻克了在国产算力平台上进行大模型训练的难题,推出具备深度“慢思考”推理能力的星火X1大模型,验证了自主算力底座的可行性。

在机器人集成领域,宇树科技的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展现了超越常人的运动灵活性,标志着中国在智能硬件开发方面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这一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宇树科技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

从智能语音助手的个性交互,到自动驾驶汽车的精准操控;从医疗影像诊断的智能分析,到金融风险预测的见微知著;从工业机器生产的协同作业,到智慧城市网络的全局调度......

凭借完备的产业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庞大的市场规模等优势,中国AI正以不可阻挡之势,为中国经济发展、全球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两超多强”的AI发展格局。

当前全球AI技术发展风起云涌,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大国投入资源最多、竞赛最激烈的领域,呈现出“两超多强”的格局。

相较其他国家,中美两国拥有一骑绝尘的先发优势,在AI领域的较量呈现“技术对标、生态对垒、规则对弈”的特点。

总的来看,美国在基础算法、技术创新领域具有一定代际优势,中国则在应用场景、数据生态领域具有相对优势,欧洲的法、德,以及亚洲的日、韩等国则处于第二集团。

美国:起步更早,家底雄厚。

美国是AI的发源地,早在上世纪50年代,便率先开启对AI技术的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美国在AI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美国在AI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根植于以英伟达为代表的算力技术垄断优势。AI发展高度依赖算力,而英伟达凭借其在数据中心GPU市场高达92%的占有率,几乎垄断了全球高级AI计算显卡的供应。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这一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公司。

一方面,美国通过控制基础算力,限制高算力显卡出口,延缓其他国家形成大规模AI算力,维护自身AI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系统战略规划、持续资金投入与多层次组织保障,试图持续巩固其在AI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特色明显,弯道超车。

相较于美国的基础雄厚,中国AI发展充分体现“务实”特点,更加注重AI在实体产业中的实际应用,在技术落地和产业转化方面取得显著优势。

在AI发展应用上,中国始终遵循“场景驱动”的迭代路径,选择通过算法优化和架构创新来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弯道超车。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这一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立足庞大国内市场的实际应用需求,中国AI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丰富的场景资源和规模市场优势,在技术落地和产业转化方面形成了独特竞争力,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AI已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前沿探索,而是引领经济转型、科技突破、军事变革乃至社会治理的核心引擎,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与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标尺。

中国正以“应用引领、生态协同”的AI发展理念,打破美西方的小院高墙,持续引领全球产业智能化变革。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