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两天一夜,盐田该如何“出圈”社交媒体?

排行榜 2025年10月31日 08:15 1 cc

在近期的报道中,《南方都市报》梳理了盐田文旅的“破局”与“困局”:它既有“海陆空”和新酒店的“硬核”上新,也有灯塔图书馆、梧桐亭的“美学”沉淀,更手握中英街、鱼灯舞等亟待“唤醒”的“时间胶囊”。

在当下的文旅“战场”,逻辑已然改变。一个显见的趋势是,旅行的决策链条,正被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重塑。一篇学术研究(如《小红书营销对用户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也证实,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原创内容(UGC)和情感分享,已成为激发旅行灵感、建立情感联系并直接影响决策的核心力量。

人们不再需要一个“面面俱到”的目的地,而是需要一个“非去不可”的理由——这个理由,往往就是一个极致、独特、可分享的“社交媒体元素”。哈尔滨的雪、天水的麻辣烫、泉州的簪花围,无不如此。

那么,盐田的“引爆点”在哪里?

“爆款”的逻辑:从“大而全”到“小而精”

近年来,从“策马雪原”的文旅局长们,到凭借“80、90年代怀旧”创造8亿+流量的“那年昔阳”项目,其成功秘诀并非“资源罗列”,而是“差异化定位”和“情感共鸣”。

旧的逻辑是:“我这里有山有海有历史,请你来看看。”新的逻辑是:“我这里有一样东西,别处没有,拍出来、体验完,你就是朋友圈最特别的仔。”

盐田的目标是宏大的。据官方报道,盐田正“‘文旅商’齐发力擘画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要实现这一目标,盐田不能只停留在“硬件”的打造,更要学会“内容”的引爆。

幸运的是,盐田不缺“爆款”的潜质。

盐田的“引爆点”在哪里?

“工业赛博格”:盐田的“第一视觉锤”

在本系列第一篇中梳理的“海陆空”新招,正构成盐田最强有力的“引爆点”。无论是直升机飞越盐田港的震撼,还是山顶夜市俯瞰集装箱码头的景观,这都不是传统的“面朝大海”。

两天一夜,盐田该如何“出圈”社交媒体?

它是一种混合了自然、工业与科技的“工业赛博格”式美学。这种“一半山海、一半钢铁”的巨大视觉反差,构成了盐田在中国所有滨海区中“独一无二”的视觉名片。

两天一夜,盐田该如何“出圈”社交媒体?

在社交媒体时代,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正是打造“爆款”的核心要素。有观点认为,这理应被打造为盐田的“第一视觉锤”,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集中推广,形成“在深圳,看世界级港口有多震撼”的强势话题。

“山海美学”:精准触达“情绪价值”

如果说“工业奇观”是强烈的视觉冲击,那么盐田在第二篇中展现的“气质”——灯塔图书馆、梧桐亭、海景咖啡馆及生物圈三号则是为“Citywalk”和寻求“精神需求”的客群准备的“情绪价值”产品。

两天一夜,盐田该如何“出圈”社交媒体?

这一系列“美学地标”的价值在于“出片”。也许是时候正式发布一份《盐田山海美学漫游地图》。这份地图不应是景点罗列,而是一份精准的“出片指南”,用以在小红书等平台吸引“氛围感”博主,从而强化“周末来盐田,过一种慢生活”的品牌心智。

“活态非遗”:从“观赏”到“参与”的引爆点

最后,盐田手握的是在第三篇中诊断过的,最深厚、最稀缺,但也最“沉睡”的王牌——“沙头角鱼灯舞”与老街“烟火气”。

这可能是盐田实现差异化的最大机会点。其活化的关键,必须借鉴泉州“簪花围”的思路。“簪花围”的爆火,不是因为它“非遗表演”的身份,而是因为它被成功转译为“人人可参与的旅拍产品”。

同理,盐田需要将“沙头角鱼灯舞”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转译”。无论是推出“鱼灯主题研学”“鱼灯手作工坊”,还是开发“鱼灯”主题的新中式旅拍服务,核心都是让游客从“看鱼灯”变成“提着鱼灯夜游老街”,让游客自己成为内容的生产者。

从“运营流量”到“运营话题”

一个“爆款元素”能带来“泼天的流量”,而一个“元素矩阵”(工业奇观+美学漫游+非遗体验),才能将游客真正“留下来”,实现“两天一夜”的深度消费,最终建成“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

事实上,盐田已经开始行动。其实在早几年,盐田已在邀请社交媒体达人拍摄vlog,并“以综艺的方式打开盐田”,提出山海片场等特别的概念。

看得出,盐田正尝试从“旅游的管理者”转向“话题的策展人”

盐田的“两天一夜”,缺的不是资源,而是将这些资源转变为“话题化”“产品化”“社交化”的引爆点。盐田的“时间胶囊”和“未来奇观”都已就位,现在,它只需要找到那个能点燃全网的“话题”火种。功课做足,火种水到渠成。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谢宇野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