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讲好长城内外的民族融合故事

排行榜 2025年10月31日 08:33 1 admin
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讲好长城内外的民族融合故事

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讲好长城内外的民族融合故事

“长城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专题展

走进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的沉浸式数字体验区,随着3D投影光束缓缓亮起,一幅明代长城沿线工匠们共筑城墙、戍边将士并肩巡逻的历史画卷在游客眼前徐徐展开。“以前只知道八达岭长城,通过这次参观我才知道呼和浩特还有赵北长城、秦汉长城,3D投影让我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长城所蕴含的团结统一、民族融合的精神。”游客张文娟的感慨道出了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的独特魅力。自2024年10月开馆至今,该博物馆已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成为人们触摸长城文化的重要窗口。

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讲好长城内外的民族融合故事

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

步入博物馆展厅,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寒光依旧,汉代的铁甲戎光赫赫,静静诉说着长城作为“防御脊梁”的千年使命;抗日战争时期的烽火台、隘口史料,则展现出古老“通信系统”在近代战争中抗击外敌的新担当。“我们以内蒙古地区不同时期的长城资源为核心,分为中国长城篇、内蒙古长城篇、呼和浩特长城篇、交融汇聚篇、长城保护篇5个部分。”该博物馆工作人员云丹阳介绍,内蒙古长城堪称“中国长城缩影”——墙体总长度达7570公里,位居全国第一,覆盖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77个旗(县、区),包括战国、秦汉、北魏、北齐、西夏、金代、明代等历史时期修筑的长城。

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讲好长城内外的民族融合故事

长城相关展品模型

作为长城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呼和浩特的长城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万里长城与滔滔黄河在此‘握手’。”在呼和浩特长城篇展区,云丹阳向记者介绍,目前已发现战国、秦汉、北魏、金、明等历史时期修筑的长城,分布于呼和浩特市区南北两侧的7个县域。其中,赵长城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包头至石拐公路10公里处,还保留着一段较为完整的赵长城,它迤逦于阴山南麓群峰间,山南便是水草肥美的土默川平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更是民族融合的见证者。在“长城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专题展上,200余件珍贵文物通过“草原与农耕文明对话”“茶马古道贸易往来”“戍边将士文化印记”3个篇章,串联起长城内外的交融故事。

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讲好长城内外的民族融合故事

讲解员为游客讲解长城文化

让文物“活”起来,离不开创新的展示与传播方式。该博物馆打破传统文物陈列模式,除沉浸式数字体验区外,还牵头成立长城沿线博物馆民族文化联盟,联合甘肃、宁夏、河北等地12家长城主题博物馆,共同开展文化巡展、民族融合故事征集活动。“下一步,我们计划引进专家资源,结合直播形式,向更多游客普及长城文化与北疆文化。”云丹阳介绍,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正在探索更丰富的教育形式,让长城精神成为可感可知的文化体验。

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讲好长城内外的民族融合故事

学生参观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

保护是传承的前提。近年来,呼和浩特将长城保护作为重大文化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19年,新城区实施秦长城坡根底段保护修缮工程,部分段落被列为文物保护重点项目;清水河县明长城小元峁段等纳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施工正在有序推进,兼顾保护与开发。《呼和浩特长城保护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为长城保护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此外,呼和浩特成立了呼和浩特市长城保护中心,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长城保护研究机构,并于近期实施了一系列抢险加固、环境整治等工程,为长城保护提供了坚实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如今在呼和浩特,655.25公里的长城遗存(涵盖1595个点段)与云中郡故城、和林格尔土城子等遗址,不仅是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更成为融入城市血脉的文化基因。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杨彩霞 文/图)

丨编辑:张英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韩舒杨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