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旱塬涅槃:张家塬乡,一座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的梦想

排行榜 2025年10月31日 18:12 1 cc


旱塬涅槃:张家塬乡,一座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的梦想

2025年10月29日,中午12点47分,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张家塬乡204省道油坊塘村以东5公里处,我的吉利博越SUV再一次“爬窝”,陷进这片被风与时间雕刻的旱塬深处。这是它第七个年头、第29万4千公里征途中,第二次在此地抛锚。上一次是2025年9月,同样在秋阳斜照中等待拖车。下午16:03,车被拖至下马关镇,救援仍在继续,而我却在等待中,凝望这片土地——它沉默、粗粝、壮烈,像一位不善言辞却心怀万壑的父亲。


“老伙计, 你拼尽了力气,从没把我丢在山沟里。”我轻拍引擎盖,像安抚一位战友。这辆博越陪我穿越贺兰山荒漠草原、六盘山千山万壑,碾过碎石险道,冲过塌方边坡,撞过护栏换回性命,也载我看过春日山花烂漫、夏夜银河垂野、秋晨黄河如带、冬雪覆塬如毯。它不是车,是我行走西部的肉身延伸。如今,它两次“折戟”于张家塬乡,仿佛命运的隐喻:这里,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是精神的试炼场,也是我心中久久盘桓的乡村振兴之梦开始的地方。


旱塬涅槃:张家塬乡,一座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的梦想


张家塬乡:中国西部旱塬的地理坐标与历史回响


张家塬乡位于宁夏吴忠市同心县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高原西部与鄂尔多斯台地交汇地带,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地势起伏陡峭,山峁相间,沟壑纵横,地貌切割破碎,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最高点为汪家塬村、赵卷槽村交界的马家大山,海拔达2014米,是六盘山系向西延伸的重要支脉。


地质上,该区域广泛分布湿陷性黄土,土质疏松,孔隙发育,遇水极易发生塌陷、滑坡与冲沟侵蚀。据《宁夏水土保持公报(2023)》数据显示,张家塬乡年均土壤侵蚀模数高达5800吨/平方公里·年,远超黄土高原平均水平,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之一。


旱塬涅槃:张家塬乡,一座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的梦想

气候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冬春长、夏秋短,风大沙多,年均降水量仅200-28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干旱指数达7.2,被学界称为“中国西部旱源之境”。近十年中,中度以上干旱年份占7年,农业“靠天吃饭”特征极为突出。《宁夏统计年鉴2024》显示,同心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72元,而张家塬乡仅为全县平均水平的78%,约11,400元,农业抗风险能力极弱。


然而,这片“苦瘠甲天下”的土地,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不屈的精神。1936年6月,红军西征首站进入宁夏,第一脚就踏上了张家塬乡汪家塬村的土地。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曾在此驻扎,留下“饮马包头水”的红色传说。这片土地,既是地理上的旱塬,更是精神上的高地。


近两三年,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张家塬乡风能、太阳能资源被加速开发。境内已建成风电场2座、光伏电站3处,总装机容量超150兆瓦,昔日荒山正变为“绿电之源”。


旱塬涅槃:张家塬乡,一座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的梦想


农业主题公园构想:一场面向未来的生态长征


在这样的地理与历史坐标上,我构想建设一座国家级西部干旱区农业主题公园——以赵家槽村为核心,辐射汪家塬、折腰沟等村落,规划总面积约5000亩,用十年时间,打造集生态治理、特色农业、科普研学、乡村旅游、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一、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园:给黄土“扎针固脉”

- 1年内新建/加固10-15座淤地坝、3-5座小型水库,配套水文监测站与5公里生态步道。

- 种植沙棘、紫花苜蓿等耐旱固土植物,形成“乔灌草”立体防护体系。

- 目标:每年减少向黄河输沙500-800吨,实现“泥不下山,水不出沟”。


旱塬涅槃:张家塬乡,一座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的梦想

二、2000亩特色农业种植区:让旱地长出“金豆子”

- 800亩荞麦区:选用抗旱高产良种“宁荞4号”,配套滴灌系统,设农事体验田,游客可参与播种、收割、打碾全过程。

- 600亩文冠果区:按“行距3米、株距2米”标准化种植,林下套种黄芪、甘草等中药材,实现“一地双收”。

- 据2024年数据,张家塬乡已建成**10万亩文冠果种植基地**,是全国最大集中连片种植区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冠果之乡”。

- **600亩中药材区**:主栽“宁芪1号”等道地品种,配套初加工车间,延伸产业链。


三、农产品加工园:把“土疙瘩”变成“金疙瘩”

- 2-3年建成三大车间:荞麦精粉加工、文冠果油压榨、中药材饮片初制。

- 开发荞麦面、文冠果咖啡、黄芪茶等系列产品,打造“旱塬三宝”区域公用品牌。

- 加工废料制成有机肥,反哺种植,实现闭环循环。

- 设立线上线下展销中心,接入“认田归主”APP系统,支持全国用户远程认养、托管、收货。


旱塬涅槃:张家塬乡,一座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的梦想


旱塬涅槃:张家塬乡,一座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的梦想

四、科普研学基地:打造中国西部干旱区国家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 3-4年建成1000㎡综合展馆,设“旱塬之殇”“生命韧性”“治沙之路”“未来农业”四大展区。

- 引入VR技术,打造“沉浸式黄土高原体验区”,可模拟百年干旱、暴雨冲刷、生态修复全过程。

- 建设1500㎡研学营地,开发**小学至高校分层课程体系**:

- 小学:认识黄土、采集植物标本、制作昆虫琥珀;

- 初中:测量土壤含水量、绘制地形剖面图;

- 高中/大学:开展水土流失监测、碳汇测算、生态模型构建。

- 设立“旱塬生物多样性调查站”:

- 联合宁夏大学、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开展张家塬乡及周边区域野生动植物普查。

- 建立昆虫、植物、鸟类标本库,年更新数据,形成西部干旱区生态“数字档案”。

- 培养10名持证研学导师,年接待研学团队超2万人次。


旱塬涅槃:张家塬乡,一座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的梦想

五、乡村生态旅游区:让旱塬变成“彩虹”

- 3年内种植1000亩山桃、山杏,打造“春赏花、秋采果”景观带,举办“旱塬花海节”。

- 4年改造2个“花海村落”:延续折腰沟村“彩虹村”美学,屋顶涂装红、黄、蓝、橙,形成空中视觉奇观。

- 5年分两期建设20户精品民宿,采用“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运营,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

- 开发越野赛道、火车茶座(由退役绿皮车厢改造)、窑洞温泉等体验项目,延续“旱塬秘境”品牌热度。


旱塬涅槃:张家塬乡,一座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的梦想


旱塬涅槃:张家塬乡,一座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的梦想


基础设施与生态保护:为未来铺路


- 1-5年分步完善基础设施:

- 1-2年:升级15公里沥青路,建停车场、生态步道;

- 2-3年:建集中供水站、污水处理站、光伏微电网;

- 3-4年:实现5G与Wi-Fi全覆盖,打造“智慧旱塬”。

- 生态保护红线:

- 划定1000亩生态核心保护区,禁止开发;

- 设立20个土壤监测点、15个植被样方,动态监控生态变化;

- 运营期单日限流500人,每接待1人提取1元“生态修复基金”。


产业保障与风险防控:让梦想落地生根


- 资金保障:争取中央财政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生态补偿资金;引入PPP模式;探索发行“旱塬治理绿色债券”。

-人才支撑:为引进专家提供安家费与科研经费;每年培养20名本土运营、导游、电商人才。

- 风险对冲:

- 与加工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价格上浮10%-15%);

- 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干旱、冰雹、病虫害等风险。


三阶段战略:十年之约,旱塬涅槃


- 第一阶段(1-3年):完成基础建设、核心种植、展馆奠基,实现“从无到有”。

- 第二阶段(4-6年):产业成型,研学启动,旅游初具规模,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

- 第三阶段(7-10年):运营成熟,品牌成型,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8000元,打造干旱区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双重典范。


旱塬涅槃:张家塬乡,一座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的梦想

梦想,是唯一不被黄土掩埋的东西


夕阳西下,拖车仍未抵达。我站在204省道旁,望着远处被晚霞染成金色的山峁,想起折腰沟村的“彩虹屋顶”,想起汪家塬村走出的33名硕士、21名博士,想起张锦院士从窑洞走向北大的求学之路。


这片土地,从不缺苦难,也从不缺希望。


它缺的,不是资源,而是重新定义价值的眼光;缺的,不是劳动力,而是让劳动被看见、被尊重、被增值的机制。


我的农业主题公园,或许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白日梦。但谁说梦想不能成真?红军曾在这里点燃革命火种,今日我们为何不能在此点燃生态复兴的星火?


旱塬涅槃:张家塬乡,一座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的梦想


旱塬不会说话,但它记得每一场雨、每一粒种、每一次坚持。


也许,十年后,这里会有一座“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博物馆”,孩子们在VR中看见百年前的荒芜,又在现实里触摸今日的绿意;也许,会有大学生在此做土壤实验,博士在此写论文,游客在此找回乡愁。


而我的老伙计博越,或许早已退役,但它博闻卓越的故事,也许会被刻在公园入口的石碑上:


> “2025年秋,一辆行驶29万公里的SUV,两次陷于旱塬,却载来一个关于重生的梦想。”


天色渐暗,星光初现。


在这黄土与星辰之间,我依然相信:有些路,走得慢,但必须走;有些梦,看得远,但值得追。


旱塬涅槃:张家塬乡,一座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的梦想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