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又踏甘肃地之十 张掖篇之八 张掖市博物馆(2)

排行榜 2025年10月31日 20:03 1 cc

第四厅,北凉风云(魏晋十六国时期,东晋隆安元年(397年),段业建北凉国,都建康(今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遗址)。北凉永安元年(401年),北凉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称凉州牧、张掖公。北魏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焘攻灭北凉,治所移西凉州,(554年改西凉州为甘州,始有甘州之称。

又踏甘肃地之十 张掖篇之八 张掖市博物馆(2)

这期间,北凉国王沮渠蒙逊极度信仰佛教,在境内开凿了众多石窟,除了天梯山石窟外,在张掖西南修建金山寺石窟,因现在封闭保护,张掖市博物馆在馆内1:1的比例,复制的金山寺原型,我在这里转了几圈,仿佛观看金山寺石窟中高肉雕佛的造像风格,一尊尊生动活泼,带着生活情趣的菩萨,千姿百态,是华丽的佛国的胜境。

又踏甘肃地之十 张掖篇之八 张掖市博物馆(2)

第四厅,万国咸宾(隋唐时期)。隋制张掖郡,河西四郡之一。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西巡张掖,开博览会,在焉支山会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唐河西节度副使兼河西兵马驻张掖。

这个厅,隋唐文物摆放很多,有波期银币、宝马砖、胡人牵驼砖、经书、铜钟、莲花铜吊灯等。

莲花铜吊灯,青铜质地,器表泛绿锈,整体铸造而成,灯宛如莲花苞,纹理清晰,在桥辐外端铆接有6个薄片莲瓣,莲瓣上凹下凸弧形匀状向四周展开,整个器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美观古朴。

又踏甘肃地之十 张掖篇之八 张掖市博物馆(2)

第五厅,民族交融(五代到元代)。唐安史之乱后,吐蕃乘机占领甘州,咸享年间,西迁回鹘一支,在首领庞特勒带领下,在甘州设立牙帐,进而统一了河西。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击败回鹘,建立西夏,把甘州作为陪都。

又踏甘肃地之十 张掖篇之八 张掖市博物馆(2)

这个厅经过朝代多,文物多源,样式较多。印象深的是这里也复制了1:0.8的复制原型,是甘州画师史小玉绘制莫高窟第三窟的《千手观音的壁画》,史小玉人物蜡像在洞窟中绘画场景,感受到画人坚持刻苦的匠人精神。

又踏甘肃地之十 张掖篇之八 张掖市博物馆(2)

这厅还摆放一件元代铜金刚杵,引人围观,黄铜质地,中部钿柱状,两顶端棱柱略实,两端粗圆,整器似亚玲形,两头分别为八根伞骨架边按中轴,伞骨下略细直,柱下支于圆型莲座之上,柱中饰高雕兽头,莲座下是四个突出的佛头像,中腰部以一扁形柱砍把两端相接,十分独特精美。

又踏甘肃地之十 张掖篇之八 张掖市博物馆(2)

还有西夏的的瓷器,非常精美华丽。有几件出土于陪都五凤楼的西夏时期加白釉印花卉纹碗,胎质坚硬,胎壁轻薄,釉色和造型精美绝伦,是一款罕见的西夏时期珍贵的瓷器,在甘州生产的瓷器不亚于时中原地区烧制的白釉瓷器。

又踏甘肃地之十 张掖篇之八 张掖市博物馆(2)

还有一西夏军印,呈正方形,有方柱形背纽,印文为白色文九叠篆书体西夏文“首领”二字,线槽较深。背纽顶端阴刻西夏文”上”,背纽左右两侧阴刻西夏文楷书两行共八字,为铸造年代和地点,此印为军官印,弥足珍贵,是研究西夏和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又踏甘肃地之十 张掖篇之八 张掖市博物馆(2)

第六厅,为府城遗钓(明清时期)。明时期,张掖作为边疆重镇,以重兵把守此地。这个单元展出螭铜璄?双龙耳套环铜壶,刀具、铠甲,出现了火铳枪炮。

清代的魁星点斗铜造像,龟鹤千寿铜烟瓶,生铜铜土塔,景泰蓝铜炉、瓶等,均造型别致,非常值得一看。

又踏甘肃地之十 张掖篇之八 张掖市博物馆(2)

明清时期张掖被列为“九边重镇”,为河西走廊的“襟喉锁钥”之地,设“甘州茶马司”。甘州各业全面发展,城市建设日臻完善,文化教育繁荣鼎,始有“金张掖”的美称。

博古藏金,盛世华章。精彩纷呈的历史场景,真实可感的历史物证,前赴后继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历史主题,昭示着地域文明演进的本质规律,启迪着张掖人民奋发地开拓今天与未来……

又踏甘肃地之十 张掖篇之八 张掖市博物馆(2)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