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走不动了?饭太香了!博物馆食堂,年轻人的新宝藏

排行榜 2025年10月31日 20:04 1 admin

当你在博物馆连续逛了两个展厅,腿脚酸软的时候,突然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员工食堂里十八块钱的红烧肉套餐,冒着热气摆在面前,隔壁桌的保安大哥热情推荐:“我们这儿的小炒肉更香。”你还能忍住不来一碗吗?[沙尘暴]

这可不是什么特殊待遇,最近半年,从南京博物院到成都金沙遗址,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悄悄向游客敞开了食堂大门,花22元吃一荤一素的盖浇饭,18元来碗牛肉面,或者十块钱买碟猪头肉,价格亲切得像回到大学时代。

走不动了?饭太香了!博物馆食堂,年轻人的新宝藏

为什么年轻人突然爱上在博物馆吃饭?答案实在得很:逛博物馆太耗体力。

走完两三个展厅,步数轻松过万,肚子准时抗议,出馆吃饭得重新排队安检,至少浪费半小时;馆内咖啡厅的三明治又贵又冷,这时一碗热腾腾、价格实在的饭菜就成了救命稻草。

走不动了?饭太香了!博物馆食堂,年轻人的新宝藏

但更吸引人的是那种奇妙的参与感,和研究员、讲解员同坐一桌,分享同一锅刚出炉的红烧肉,听着他们讨论新到的文物,仿佛瞬间融入了博物馆的日常,这种亲切感,比隔着玻璃看展品更让人兴奋。

其实博物馆里设餐厅不算新鲜事,160多年前,伦敦V&A博物馆就开创了先例,特意设立茶点室,希望让普通人也能够轻松接触文化,而在国内,虽然博物馆咖啡厅越开越精致,却始终少了点烟火气,直到这些内部食堂对外开放,才真正拉近了游客和博物馆的距离。

走不动了?饭太香了!博物馆食堂,年轻人的新宝藏

对博物馆管理者来说,这同样是提升服务的好机会,一顿饭的工夫,可能就让游客多停留两小时,顺便逛完原本可能错过的特展,湖南省博物馆把食堂直接和文创区相连,吃完还能买包博物馆限定辣条当零食,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餐厅里,连菜单都精心设计过,肉夹馍和文物图册一起摆在餐盘边,拍照格外有味道。

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分享在博物馆食堂吃饭的照片已成新潮流,这不是简单的打卡,而是在展示一种更接地气的文化体验方式,懂得发现城市里的隐藏惊喜,会用更生活化的方式感受历史。

走不动了?饭太香了!博物馆食堂,年轻人的新宝藏

在南京博物院食堂,有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孩子对青铜器兴趣不大,却因为食堂的狮子头而记住了这次参观,“妈妈,我们下次还能来这个有好吃狮子的博物馆吗?”孩子的话让人不禁莞尔。

走不动了?饭太香了!博物馆食堂,年轻人的新宝藏

当我们在博物馆里端起那碗热气腾腾的饭菜,千年的文明突然变得可亲可近,这种奇妙的连接,让历史文化以最温暖的方式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了解了这件事之后,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上周刚去了川博,食堂确实香!12块钱的红烧肉份量扎实,比外面景区实在太多了,关键是吃完直接上楼继续看展,不用再折腾一次安检,这个设计太人性化了!”

“在辽博吃过那22元的盖浇饭,说实话味道就是家常菜,但感觉真的很特别,旁边桌就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讨论文物修复,瞬间觉得自己不是游客,像是来上班的哈哈。”

“终于有人发现这个宝藏了!以前觉得博物馆餐厅高不可攀,现在食堂开放了,感觉博物馆一下子亲切了好多,希望全国博物馆都能卷起来!”

“本质上是解决了‘逛累了去哪吃’这个真痛点,景区吃饭又贵又坑,博物馆食堂起码明码标价,吃得放心,支持这种良心操作。”

“作为南京人,南博的食堂我吃了好几年了,现在看到这么多年轻人来打卡,感觉自己的秘密基地被发现了,又开心又有点小失落。”

你在旅行中遇到过哪些令人惊喜的隐藏角落?是否也在特别的地方吃过难忘的一餐?欢迎分享你的独特体验。

信源:新周刊

走不动了?饭太香了!博物馆食堂,年轻人的新宝藏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