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

排行榜 2025年10月31日 20:04 1 cc
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个村庄承载着一个村的历史文化与乡愁印迹,浓缩着村庄的过往,展示着当下与未来。2024年我省启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旨在记录展示乡村文化和发展成果。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千年古邑 红色瓮安”微信公众号开设“咱们村的事er”专栏,以村史村事为脉络,带你一起追寻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

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

茶园村位于乌江北岸,毗邻江界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接湄潭县石莲镇,南邻江界河镇渡江社区,西连江界河镇沿江村,北与江界河镇铜锣村、桂花村接壤,距县城45公里。

2012年4月,由原来的通土坝村、桂花坪村及大蛇村(干溪、大蛇、青杠元、虾子溪)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组,总面积19.5平方公里。

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

茶园村背靠乌江火金山景区,强渡乌江战役也是发生在此。90年前,中央红军强渡乌江时,这里堪称天险。乌江以岸陡流急著称,江水清澈,但明暗礁石多、江水流速快,一般的竹筏入水转眼就冲走了,想渡江非常困难。红军到达乌江时,国民党把船只都毁了,周围连一块像样的木板都难找到。当时国民党地方军阀在境内火金山修筑碉堡,设有前沿指挥所,妄图借助天险阻挡红军过江。

1935年1月1日,红一军团以红二师第四团为前卫,行至江界河渡口。经过火力侦察,发现敌军在江界河渡口防守严密,但在上游小道疏于戒备。于是,红二师制定了佯攻渡口大道,主攻渡口上游小道的作战方案。与此同时,工兵连加紧砍伐竹竿,赶制竹筏,作强渡和架桥的准备。1月2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突破乌江的战斗开始,第三连连长毛振华率5名水性好的战士泅渡;当晚,18名勇士再度乘竹筏从江界河新渡口偷渡。1月3日9时,强渡重新开始,红军在密集火力掩护下乘竹筏从新渡口冲向对岸,头天晚上偷渡成功的毛振华率部在岸上突然发起攻击,驻守在火金山的敌军阵脚大乱。接着,后面的竹筏陆续跟了过来。当日上午,乌江浮桥架成。

与此同时,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分别在茶山关、洛旺渡、水口渡、回龙场等渡口强渡乌江成功,一举突破敌人的乌江防线。至6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天险,强渡乌江战斗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全军的士气。中央红军渡过乌江后,迅速从茶园村通过,北上遵义,挺进遵义城,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赢得了时间、空间,奠定了基础。

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

除了红色记忆,茶园村还留存着众多承载历史的文化符号。江界河义渡口分为南北两处,其中北岸义渡口位于茶园村火金山组。江界河自古就是遵义通往黔东南的要津,是川盐运往黔东的必经之道。自明清以来,两岸人民为解往来之苦,集资修建了渡口,无论是商贸还是人员往来交流,都提供了极大便利。在火金山还有当年人群和商队走过的一段茶马古道,斑驳的石阶,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还映照着马帮的驼铃声与人群的喧闹声。

随着时代变迁,渡口的命运也悄然改变。上世纪90年代,江界河大桥动工修建,南北天堑变通途,渡口逐渐衰落。进入新世纪,下游构皮滩水电站的修建,乌江水位上升,“高峡出平湖”“乌江画廊”成为新的靓丽风景,渡口也顺利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追寻乡愁、追寻红色记忆的一段历史,静静地在碧绿的乌江水下沉眠。

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

在茶园村上寨组,另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正代代传承。这里在清代至民国年间是何氏家族世居地,紧邻江界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江界河大桥约3公里。

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陆续有苗族同胞从四川、云南、遵义迁居至附近深山居住生活,瓮安解放后因打倒地主分田地,当地政府动员居住在附近深山的苗族同胞搬迁至该地居住生活至今。该村寨苗族人口占全组总人口的92.5%,村寨苗族、汉族群众和睦相处,民风淳朴。

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

走进村寨,50至80年代建成的40栋传统老木房与90年代后新建的11栋砖混结构房屋错落分布。现存有清道光、光绪年间古墓及墓碑11座,清光绪年间寺庙、祠堂功德碑2座,是研究该地先人居住生活的历史见证。当年红军长征突破乌江后有一支先遣侦察部队经过该村寨到珠藏,现存有一条古驿小道。

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

这里的苗族文化保留得原汁原味,苗族同胞姓氏以王姓、马姓、杨姓、熊姓、侯姓、项姓为主,语言为西部苗族方言,服饰为西部花苗服饰;现保持风俗为苗族婚俗丧俗、唱苗歌、砍火星、杀圈门猪、吹跳芦笙、苗族舞蹈、苗族手工刺绣等。2018年脱贫攻坚期间,通过政府投入实施人饮、广电云“户户用”、危房改造、改厕改圈改厨、院坝硬化、太阳能路灯安装、村庄环境整治等工程,让村寨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2019年被命名为第四批“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授牌。

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

“靠山吃山”的智慧,在茶园村体现得淋漓尽致。得益于茂密的森林植被与温和的气候,这里成为多种野生菌的天然生长地。每年4月至10月,村民们凭借多年经验深入林间,采摘可食用的野生菌,集中到和平组路口售卖。因野生菌量大、味正、种类多,不仅吸引了周边食客,更有批发商前来批量收购。每年村民因出售野生菌而实现家庭增收3-5万元,让生态资源真正转化为了经济收益。

从红色战场到民族村寨,从历史渡口到产业热土,茶园村正以多元的魅力、蓬勃的生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时代篇章。

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媛俪

一审:冉婷婷

二审:李永春

终审:顾 桥

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红军强渡乌江后,从瓮安这个村北上……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