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古城墙(堡)联盟交流活动成功举办近日,2025国际古城墙(堡)联盟交流活动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举办。本次活动由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
2025-11-02 0
“S.C.E.N.E——城市的每一幕”演出现场
2025年11月1日晚,第三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盛典在成都西村大院落下帷幕。
当晚,六个奖项正式揭晓——
公共空间奖授予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宇宙瓷厂、陶机厂);
建筑贡献奖授予西乌素图村民中心;
社区营造奖授予关中忙罢艺术节;
生态友好奖授予北京亮马河滨水景观廊道;
城市创新奖授予深圳南山百校焕新行动;
组委会特别奖颁给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
恭喜以上六个获奖项目!
文 | 沈律君 黄丹蕾
整理 | 毕然
组委会、提名团、初审团、终审团以及获奖项目方代表
2025年11月1日晚,第三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盛典在成都西村大院落下帷幕。
今年的第三届人文城市奖以“故事剧场”为主题,希望在剧场这一隐喻中重新理解城市:在空间的集合之外,城市更是一场关于公共生活、情感共鸣与时代想象的持续上演。在中国城市更新进入新阶段的当下,“故事剧场”提出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当我们谈论城市时,我们究竟在讲述怎样的故事,又是谁在讲述?
本届人文城市奖设立五个子奖项——公共空间奖、建筑贡献奖、社区营造奖、生态友好奖、城市创新奖,以及一个组委会特别奖,以表彰那些在创新城市形态、促进公共生活、重建社会信任与文化认同方面具有代表意义的项目。
与往届不同,今年的人文城市奖在评选体系上做出了新的拓展,首次以:在地、融合、创新、可持续四个维度勾勒出面向未来的城市价值坐标。
主持人陈晓楠
“在地”强调城市应根植地域文脉,在当代生活中延续历史记忆;“融合”关注多群体的共生与边界的消解;“创新”鼓励以新方法应对复杂的时代议题;而“可持续”则指向人与环境的长期平衡与世代共享。
今年颁奖盛典的舞台主题 “S.C.E.N.E——城市的每一幕”而则是“故事剧场”在颁奖盛典现场的具象化呈现。
五个英文字母——Stories(故事)、City(城市)、Emotion(情感)、Now(当下)、Eternity(永恒)——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城市现场”的关键词体系。城市因此被理解为一个不断被叙述、被观看、被生活的场域,每一个当下都可能成为永恒的片段。
“S.C.E.N.E——城市的每一幕”演出现场
演员:曹莹/再说/文熙/余言/Real/徐慢曼/王岭/郝巧/唐浩/唐墨童/赵莹/贺逸凡/大米及其伙伴
导演:夏茂恬、肖竞
音乐创作:邵彦棚、吴卓玲
VJ:佳苗 舞美:宁方盖
灯光设计:薛赟豪
主舞台的屏幕率先亮起,黑底白字,一连串问题闪现——“你的MBTI是什么?”“你吃红锅还是鸳鸯?”“你最喜欢的明星是谁?”“你会一直留在成都吗?”……轻巧的提问,组成城市生活的问卷,也打开“故事剧场”的入口。
观众席两侧的十个玻璃盒子被依次点亮。演员陆续走入,不同于职业表演者,他们都是城市里的普通人:母亲、青年、情侣、独居者。一个个盒子亮起,他们开始讲述自己有关成都的故事。有人回忆家乡的距离,有人描述租住的小屋、街角的光,也有人低声说出:我在成都的29岁,留在猛追湾那张银杏树下的照片里。
“S.C.E.N.E——城市的每一幕”演出现场
随着讲述结束,每个玻璃盒子都化为不同的颜色——那是他们口中“最喜欢的颜色”。演员在玻璃上作画,画出他们故事中小时候的家的样子:窗、树影、灯与房屋的轮廓。与之同时,“盒子”里的LED屏幕随后亮起,投射出他们如今每个人从家中窗户望出的风景——有天光、书影,和远处的楼宇。
当演员们离开“盒子”走上主舞台开始朗读波兰诗人辛波丝卡的《一见钟情》。“选择这首诗是一个偶然,很多人以为这是一首情诗,其实它讲述的是人和人的相遇。城市是一个人和人情绪播种、情绪交汇的场域。”
“每个开始,毕竟都只是续篇”,随着诗声落下,带诗行的纸页被折成飞机,从舞台缓缓飞向观众,也是故事在飞向与更多故事的相遇。
“S.C.E.N.E——城市的每一幕”演出现场
在颁奖前的嘉宾致辞中,终审团联合主席、建筑师刘家琨回顾了评审历程。
“第一届我是选手,还得了奖;第二届也是选手,但落选了;第三届,成了裁判。”三届以来的不同身份,让他对这个奖项的理解逐步深入。
“讨论直接、坦诚,没有油滑的姿态,也没有功利的考虑。一个奖要做到这样,得有人愿意坚持点什么。从选手到评委,我越来越相信,这是真正属于创作者的奖,不管得奖与否,要自信,自己做的都是好作品。这是一个很重要很干净、值得所有的建筑师珍惜的非专业机构所办的极为专业的奖项。”
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团联合主席、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2025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刘家琨
另一位联合主席、导演贾樟柯通过视频发来致辞。他说,城市在变,但人的悲欢并没有变。每一个被提名的项目,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时间——有的通过空间,让人重新感受到生活的质地;有的通过行动,让城市重新被理解。
我们“不是在寻找最宏大的建筑或者那些耀眼的设计,而是在寻找那些能让生活更有温度,更有尊严的空间。”他将三联人文城市奖称为一次关于“城市生活方法”的讨论,它连接建筑师、艺术家、策展人与普通市民,也让人重新思考:什么样的城市,才真正值得被称为“人文”。
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团联合主席、导演、编剧、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平遥国际电影展创始人
贾樟柯
名誉主席、建筑师张永和则在致辞中描绘了两个并行的空间:一个是“在为建筑狂欢的大空间”,充满热烈与信念;另一个则是“在小小的明亮屋子里”,父母正劝孩子不要学建筑。两种情境,一种是理想的盛宴,一种是现实的冷静,它们之间的距离,正是当代建筑所面对的张力。
张永和以此展开思考:当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缺失将成为建筑最危险的软肋。他幽默地指出,“律师、会计师、医生”都可能先一步被AI取代——如果建筑师放弃了想象力,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建筑的危机,不仅在技术层面,更在精神层面。
他最后提醒,庆祝建筑的同时,也要对建筑保持危机感。唯有将建筑推向新的层次,让它重新成为思想、社会与生活的媒介,建筑和“人文城市奖”才会持续存在。
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团荣誉主席、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香港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MIT荣休教授
张永和
随后,三联人文城市奖组委会主席、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发表致辞。
气候在改变空间,也在塑造生活。“光、影、风、树,都是剧场的演员。”李鸿谷说,剧场的故事固然动人,但它不是人文城市的全部。真正的人文城市,由剧场、剧场里的故事、以及生活的剧场共同构成。
他谈到从“网红建筑”现象开始,建筑的权力从建造方转移到使用者。而在成都西村大院,一层、二层和五层的层高设计为六米。“为什么?刘家琨说,要把权力让渡给使用者,这比‘网红建筑’又近了一步。”
上周李鸿谷去了成都的东郊记忆——每天有三四万人来访,一年超过一千万,“相当于一座城市一年到达的人数。我们的时代,正在生长出一个叫‘人文城市’的内容,也因此诞生了一个叫‘三联人文城市奖’的奖项。”
在他看来,成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剧场,而无数个“故事剧场”正生长其中。它值得一个特别奖,致敬这座城市的创造力与包容力。而本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的成功举办,也要感谢成都,感谢成都市委宣传部的全力支持。
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评委、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李鸿谷
身着单农25秋冬系列
在致辞后,李鸿谷与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共同颁出了组委会特别奖。获奖项目是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
获奖理由:让年轻人重新回归城市并热爱城市,东郊记忆成功打开了人文城市建设的青春象限:紧密围绕当代年轻人的关注点来经略内容生态,部署趣味密度,开创了迥异于开放空间和商业地产传统设计套路的,新型城市公共资源组织范式。同时,项目打通线上线下,不拘一格地将多种高量级时代能源接入园区——艺术、时尚、音乐、展演、科技、国潮、本土品牌等等……从而吸引各路人群集聚共振,支撑园区活力持续冲高。东郊记忆的成功,生动地揭示出一条朴素的真理:人心向背,才是真正决定城市空间兴衰的底层逻辑。
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
更多
获奖感言:这个奖属于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所有守护、建设东郊记忆的人。四年前,我们接手这片工业遗址,只想让它重新发光。如今,它汇聚了数千万名共情者,也让城市记起自己的节奏。未来,我们会继续让旧厂房里的火光不灭,让成都的创造力、生活力与世界对话。
获奖项目方代表罗静、罗邴文与颁奖嘉宾李鸿谷、李存东合影
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宇宙瓷厂、陶机厂)
更多
获奖理由:公共空间营造,能否为城市打开一扇眺望未来的预言窗口,并由此重塑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与社会生态结构?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无疑提供了一个肯定性的解题样板。陶溪川最大限度地保留并重新演绎了陶瓷生产厂区朴素而严整的秩序之美,唤醒了陷入衰退困境的传统工业城市的光荣;更充分调动空间系统所蕴藏的组织性内生能量,体系化再造了一个以陶瓷产业升级为核心、生机勃勃的多品类手工艺大生态,为景德镇打造“全球手工艺之都”点燃了轨道跃迁的助推火箭。
获奖项目方代表张杰与颁奖嘉宾刘家琨、李晓江合影
项目方代表身着单农25秋冬系列
获奖感言:十四年前的十一月,甲方找到我,说在当时的景德镇,有十四座破工厂、五万下岗职工,要在一年内就地转化成“陶文旅”。那时我觉得很难——景德镇当时做旅游,并没有条件。我提议,不如为特定的人去做,而不是面向所有人。那时我第一次听到“景漂”这个词。正是这个词,让我们走进景德镇,也一次次回到陶溪川。这些年,陶溪川早已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人重新靠近手工艺,靠近地方,也重新相信,一座城市值得被热爱。
终审团联合主席、建筑师刘家琨,以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为获奖项目颁奖。
西乌素图村民中心
更多
获奖理由:这是一座为丰富世界而来的情感向建筑:在村庙基址上重构向心性精神空间,让建筑拥有了与村民集体记忆相锚固的意义原点;而伺服在圆形广场周边的灵动体量,以及向度暧昧、边界错散的迷走路径,又赋予了场域某种间离统一秩序、在自我确认与自我否认之间不断游移缠斗的生动性和当代感。西乌素图村民中心,昭示了中国当代建筑从“解决问题”到“创造问题”、从范式因袭到博弈交互的悄然转向。整体设计在有限空间中营造出复杂而迷人的叙事性认知纵深,仿佛一座与人生同构的故事剧场。
获奖项目方代表张鹏举与颁奖嘉宾张永和、周榕合影
项目方代表身着单农25秋冬系列
获奖感言:三联人文城市奖很特别,和其他奖都不一样,因为它可以跳出建筑看建筑。这个“房子”从第一天起就不是“我的”,而是“大家的”。砖是拆下来的旧砖,工匠是村里的工匠,两棵老树也一直站在中央。它只有一层,却把展览厅、厨房、院子连在一起。夏天傍晚,老人下棋聊天,孩子追着跑;冬天屋子里挤满了看画展的人。我希望它看起来简单,但能让人留下来,把生活过得更热闹。
终审团名誉主席、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香港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MIT荣休教授张永和,以及终审团成员、三联人文城市奖架构共创人、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为获奖项目颁奖。
关中忙罢艺术节
更多
获奖理由:在中国乡村对城市经济依存度日益攀升的当下,城乡人口的社会化融合与人文共生已是大势所趋。关中忙罢艺术节不仅通过艺术介入乡建的系统性、持续性行动,为空心化严重的衰败乡村注入外来能量,重建精神高地,凝聚在地认同,显著优化了乡村的环境品质并大幅提振了乡村的文化活力;更进一步尝试将艺术作为城乡联结的人文中介,通过“艺术村长之家”等长期驻村项目,吸引城市青年群体扎根乡村,共建城乡融合型创新社区,为中国未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出一条富有想象力并行之有效的新路。
获奖项目方代表武小川与颁奖嘉宾李敬泽、王子耕合影
颁奖嘉宾身着单农2025秋冬系列
获奖感言:我们小时候是都要逃出乡村,进入城市。现在我的孩子天天想从城市回到乡村。我觉得我们正在塑造一个美好乡村的样子。我们在2018年的时候成立了一个关中艺术合作社,当时我们定的目标就叫做“共襄美好”。“襄”就是剖开土地,放下一颗种子,不断给它浇水,慢慢成就它,培育它,成长它。我觉得城乡的美好生活,就是在那些有心人的“共襄”、培育中,慢慢成就、成长,并成为一个美好的生活样态。
终审团成员、文学评论家、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以及初审团成员、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王子耕,为获奖项目颁奖。
北京亮马河滨水景观廊道
更多
获奖理由:一条河的苏醒,解锁了一座城市对于水岸生活的浪漫想象。全长5.575公里的亮马河滨水景观廊道,从某种意义上重新定义了北京朝阳核心区公共生活的品质基调。原本深嵌于城市楼群夹缝,岸线空间支离破碎,从而被大多数人视而不见的渠化河道,经由设计团队的精耕细作,被重整为自然与人文并育、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俱佳的复调生态水系。亮马河上天人和谐、其乐融融的亲水生活画卷,生动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魅力与活力,拓宽了人文城市主义眺望的理想疆域。
获奖项目方代表李彦军与颁奖嘉宾戴锦华、李迪华合影
项目方代表身着单农25秋冬系列
获奖感言:我们在亮马河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让自然重新走进城市。我们希望生态不是被观赏的,而是能真正融入生活,服务市民,成为市民日常的一部分。希望更多的自然空间可以成为城市的剧场,让今天的我们,既能够看远处的名江大川,也能在家门口的绿水青山之间,感受到生活带来的变化。
终审团成员、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以及初审团成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李迪华,为获奖项目颁奖。
深圳南山百校焕新行动
更多
获奖理由:城市创新,需要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引领,但更需要同样非凡的勇毅和韧性来支撑。历时三年完成逾150万平米建筑改造,惠及14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近15万少年儿童的深圳南山百校焕新行动,不仅意味着校园环境的创新升级,以及设计组织的创新探索,更是对既定模式下城市空间建设和管理局限的大胆挑战与突破。南山百校焕新行动,是对“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诠释,并通过对校园空间的大面积创造性更新,将这座城市无所畏惧的创新精神,潜移默化间进行代际传承。
获奖项目方代表周红玫 、朱竞翔与颁奖嘉宾马岩松、孙倩合影
获奖感言:特别期待这套从深圳生长出来的创新理念和方法论,能够激励更多的城市管理者和公共管理者能够投入到更激烈的城市现场。比如我目前特别关注的保障房、社会住宅、公共医疗、社区养老等等这些领域,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回应每一个市民对尊严生活和人文城市的真实期待。
终审团成员、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马岩松,以及初审团成员、瀚和文化创始人、大地艺术节中国计划发起人孙倩,为获奖项目颁奖。
今年的颁奖典礼首次设置了“终审对话”环节。六位终审团成员——刘家琨、戴锦华、李敬泽、周榕、李鸿谷、马岩松,在主持人陈晓楠的发问中,围绕一个共同的问题展开讨论:从空间营造到机制变化,城市的故事如何继续?
本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首次设置的“终审对话”环节
刘家琨回望三届主线——从“重建联结”“流动的公共”到“故事剧场”,核心是把“人的使用”重新放在前端。“当建筑回到人的生活里,它就突破了专业的边界”,他这样总结。
李鸿谷以巴丹吉林沙漠的家那一次考察为例,那趟旅程本身就成了一段“故事”:抵达、倾听、再叙述,每个空间的生命都在新的关系中继续生长。
“终审对话”现场
周榕提出“三个平行宇宙”——申报材料里的项目、设计者讲述的项目、以及评委身体感知的项目。真正的判断,需要在三者之间往返穿行;这也正是三联人文城市奖独特的“行走式评审”。
戴锦华则回忆了她在亮马河的现场感受——那不仅是生态的修复,更是人与河流、人与自然重新相遇的地方。她说:“那天阳光很好,河面上有人游泳、有人散步,祖孙、情侣、宠物都在同一条水岸上出现。那一刻,我看见了一座城市真正的生活。”
“终审对话”现场
李敬泽把这次评选形容为“一场人文的重体力劳动”。他说,建筑和城市的营造绝不仅仅是学问与艺术,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类实践——“建筑师、规划师、建设者,他们从人群出发,又回到人群之中,他们是创造者,也是实践者。这个奖,最终是献给他们的。”
马岩松谈起深圳南山百校焕新项目时提到,这个项目最打动他的是协作机制本身——设计师、政府、学校、学者共同工作,在有限预算里完成公共教育空间的更新。“它没有单一的建筑英雄,而是一种城市的共同创造。这种力量,让我们看见理想可以被实施。”
“终审对话”现场
评审间也有许多难舍的讨论:景德镇川上行以对自然的敬意动人,洛阳魏坡·新序在拆墙之后重建公共生活,吴阳文化馆以极小的尺度创造出神性的空间,以及以顺德梁宅自建房的细腻与思辨:一个私人住宅,却用极其精微的尺度回应了生活与建筑的关系,让“家”成为一种建筑观念的再创造。
这些未获奖的项目,同样让人深受触动,它们只是暂时“未被成就”,但已构成中国城市叙事中不可忽视的章节。
正如刘家琨所说:“建筑不是以两年为周期生长的。”这些空间与故事仍在继续,在生活中,在每一个正在被重新发明的城市里。
运营编辑:叶晨灏
公共空间奖 (人与场所)
旨在表彰体现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公平、提升城市公共生活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包含建筑/规划等实体空间实践。
建筑贡献奖 (人与建筑)
旨在表彰出色的建筑单体或群体设计,通过建筑本身及其赋予的空间功能,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甚至带动区域或城市整体人文发展:可以是新建、改建或修复的建筑项目。
社区营造奖(人与社区)
旨在表彰有规模的、对居民共同生活具有启发意义的营造活动,可以包含社区空间营造、社区环境治理与社群运营等社区实践。
生态友好奖 (人与自然)
旨在表彰尊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城市实际发展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设计实践/技术研究,包含生态修复、绿色建筑、城市景观等。
城市创新奖 (人与城市活力)
旨在表彰在城市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上积极探索的、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项目,包含空间设计、公共艺术、城市事件等实体或非实体项目;或者积极寻求更好城市人居生活,为解决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城市问题而做出创新探索的长效实践。
2023/04/01-2025/03/31 期间建成的、在中国境内的实体或非实体项目,包括建筑单体、景观空间、生态系统、社区营造、创新实践以及非实体的城市公共性事件和系统解决方案。
在地
LOCALITY
我们的城市空间应该根植于地域文脉,将历史记忆融入当代生活场景,重构人与场所的深层联结。
融合
INTEGRATION
我们需要兼容城市不同群体的需求,打破多重边界,构建多元共生的社会生态和城市文明。
创新
INNOVATION
我们需要以创新的方式来应对更为复杂时代的挑战,在环境友好、经济繁荣与社会公正三个方面,探索中国城市的未来范式。
可持续
SUSTAINABILITY
我们倡导人与环境的平衡共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延续生命系统,推动居民福祉的世代共享。
组委会主席
李鸿谷
组委会成员
贾冬婷/李伟/吴琪
总策划
贾冬婷
项目执行
活动:潘鸿/宋洋
品牌:袁潇雪
策划:俞冰如/吴佩珊/吴小霜
传播:沈雨潇/李靖越/黄丹蕾
商务:蒲军强/申倩倩
指定独立计票机构
北京市东方公证处
负责统计和复核选票的工作,
终审统计结果将在颁奖典礼前对外保密。
视觉设计
4aC Design
战略合作伙伴
滴滴企业版是滴滴旗下的一站式企业出行与商旅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商旅管理与服务。致力于以 AI为核心驱动力让行程无缝衔接,打通高效差旅全场景,无需繁琐切换,一个App即可完成机票-酒店-火车票用车全链路预订。
成都文旅集团是成都市聚焦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属国有企业,承担着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建设、运营和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对外推广等职责,先后打造了宽窄巷子、西岭雪山、“天府古镇”系列、夜游锦江、熊猫灯会、西村大院、中国网球巡回赛等文旅体品牌,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旅游投资企业百强”“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旗舰企业”等荣誉。
成都体投集团是成都市委市政府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创建 “世界赛事名城”战略部署,推动成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发起的专业化平台公司。目前管理7家、参股2家下属企业,资产规模42亿元,运营体育资产共12处,面积约27.5万㎡,是成都市体育产业链主企业。
西村大院是成都文旅集团旗下文商旅体融合项目,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贝森北路1号,由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设计。项目呈院落式C字型半围合形态,巧妙融入院落、林盘、再生砖等元素,配套中心球场、空中跑道、艺术空间等个性化设施,以“体育 +”为核心,多业态融合发展,着力塑造共创共享的创新生态聚落和成都生活方式目的地,高质量打造成都城市级复合型消费地标。
品牌共创合作伙伴
单农以“让更多人高品质地朴素生活”为理念,呈现质朴而讲究的生活方式,传递安静有力量的生活态度。自2013年创立至今,单农已在全国开设超过100家品牌直营门店,持守“当下即经典”的设计哲学,探索穿着本质,创造自在美学。
首席礼遇官
东边野兽是诞生于上海的东方草本可持续美肤与生活方式品牌,旨在通过复兴中国草本的功能与文化价值,探索健康与美的东方解法。东边野兽关心的不只是变得更美,而是如何更健康、更愉悦,实现一种长期主义的“可持续的美”;展开一场真诚、勇敢、浪漫的实验。
品牌好友
创立于2006年的云南菜品牌一坐一忘,19年来持续深挖好吃健康的云南菜,坚持每周2-3次从云南空运新鲜食材,把云南味道带回城市餐桌。致力于展示云南的多民族文化,倡导“一坐一忘”的慢生活理念,传递云南山水和云南人的真诚与美好。
场地支持
2025.05
评奖启动,提名团提名
2025.06
初审团针对提名项目进行投票,
评选出入围项目
2025.07-09
终审团针对入围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2025.09
终审团终评会
2025.11.1
第三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
相关文章
太原这座城,总被人说成落寞,有人一想到太原,首先蹦出来的或许是灰蒙蒙的天,又或者煤,又或者是个不起眼的省会。很少有人知道,太原古称“晋阳”,以前还是北...
2025-11-02 0
2025年拉萨文旅界的“重头戏”已重磅开启11月1日由拉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拉萨市全域旅游“十金”品牌评选正式启动(图/吕宇理)活动旨在遴选十个金牌...
2025-11-02 0
一砖一瓦,皆是历史;一街一巷,皆有故事。11月2日上午,武汉图书馆“长江文明”系列第十一期《老城新意:汉口历史街区的探寻》在江城书房温情启程。历史文化...
2025-11-02 0
把水当健身房、把旗袍装芯片、把旧衣变新宠——70岁以后,优雅可以靠更新工具,不靠更苦地自律。 先说水里的那堂课。 北京协和医院的护士给90位阿姨装...
2025-11-02 0
新生儿护理安全是家庭与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每一起护理意外都牵动着公众神经。9 月 12 日,湖北黄石市民刘先生向外界反映,他刚出生的二胎儿子,在出生第...
2025-11-02 0
规则还没落地,美国自己先按了暂停键,荷兰的刀已经砍下去了。冻结安世,撤了张学政,交给别人管,一套动作干净利落,然后被原规则的作者临时改剧本。看清了吗,...
2025-11-0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