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三线履痕(84)||远安寻秘境

排行榜 2025年11月03日 12:05 1 cc
三线履痕(84)||远安寻秘境

鸣凤山

重回远安那日,东方山刚醒。我在临沮小城旧街口的豆腐摊前站定,卖豆腐的妇人还是二十年前那位,只是鬓角染了霜。她切豆腐的手势依然稳当,嘴里念叨着:“鸣凤山的泉水点的,比从前更嫩了。”这句话像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锁。

我决定往荆山深处去。沿着鹿溪山往上走,石阶上的青苔比记忆中更厚,踩上去软绵绵的,像是踩在时间的垫子上。转过山坳,丹霞赤壁赫然眼前——那红色更深了,像是被岁月反复浸染的旧绸缎。岩缝间渗出的水珠在晨光里闪着朱砂色的光,忽然想起少年时老乡说,这山是会呼吸的。

三线履痕(84)||远安寻秘境

金家湾

在鸣凤山道观后的小径,我遇见挖药的老秦。他竹篓里装着刚采的蜈蚣和半边莲。“丹霞岩缝里的蜈蚣才够劲道”,他捏起一条给我看,“通络祛湿,远安人都晓得。”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小葫芦,倒出些自制药酒,“来一口?治你的关节疼。”我抿了一口,辣中带甜,直透筋骨。老秦哈哈大笑:“这是沮河岸边的辣蓼草泡的,别处没有。”

三线履痕(84)||远安寻秘境

正午时分,我钻进一家老店吃泥鳅火锅。泥鳅是现捞的,在红汤里翻滚如活物。老板娘端上配菜:“远安的泥鳅要吃个鲜,汤要喝个烫。”她舀起一勺汤,里面沉着几片香菇,“椴木菇,吸饱了汤汁才香透。”果然,那菇在齿间迸发的鲜味,让我想起少年雨后竹林的气息。

午后去西河,遇见捕鱼的壮汉。他的渔网刚出水,银光乱跳。“西河鱼最娇贵,离水就死。”他利落地收拾着鱼鳞,所以要现捕现烧,用柴火灶,加紫苏叶。”他邀我去他家吃饭,厨房飘出的香气让邻居的猫都蹲在门口不肯走。我们就着新挖的冲菜吃鱼,那冲菜的芥末味直冲鼻腔,却又在喉头转成甘甜。壮汉说:“这味道像不像人生?”

三线履痕(84)||远安寻秘境

南襄城古陶井

后转道金家湾的缫丝坊,我看到中年妇女忙碌着,她正在理蚕丝,手指依然灵巧。她低头道,“你说这丝能托住露珠吗?”她展开一匹新织的绸,阳光透过木窗照在上面,流淌着柔和的光。“现在年轻人不爱学这个了”,她轻叹,“可总得有人记得怎么煮七遍丝,怎么守春蚕吧。”要知道,远安出产的贡品——“娅丝”,可有上千年的历史。

三线履痕(84)||远安寻秘境

鹿苑茶山

次日早晨,登上鹿苑寺古茶园,守茶人老康正在采茶。他不用眼看,全凭手感。“这些老茶树认得我的手”,他摊开掌心,茶香从纹路里渗出,“它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发兰花香。”我们坐在树下喝茶,他突然说:“你记得吗?读书时在这里写生。”我这才认出,他就是当年那个爱画茶的少年。

夜幕降临时,我坐在沮河栈道上。白鹭归巢的剪影划过天际,河面泛起银鳞般的光。有个打太极的老人缓缓收势,对我说:“在这水汽里练功,连骨头都会变软。”他的身影融入暮色,像一幅水墨画。

三线履痕(84)||远安寻秘境

朝阳下远安县沮河湿地

月光下,我忽然明白——远安的秘境不在山水间,而在这种与万物相知相守的日常里。丹霞岩会呼吸,古茶树识故人,泥鳅火锅里煮着整个岁月的记忆。这里的时间走得慢,慢到能让露珠停在丝绸上,能让一道菜封存二十年的乡愁。

离开的早晨,我又买了份冲菜。老板娘细心包装:“带不走远安的山水,就带点这呛辣中的甘甜吧。”车启动时,后视镜里的远安渐渐模糊,但我知道,那丹霞的红色、茶山的绿色、香菇的褐色,早已渗进我的生命脉络,成为另一套循环系统。

这藏在荆山楚水间的秘境,终究藏不住一颗返乡的心。

三线履痕(84)||远安寻秘境

远安县城街景

作者 | 南山初樰,读书、远足、书写,聆听自然禅音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