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鹿眼视界·风光无限120|谢家大院:川北深山的清代遗珍

排行榜 2025年11月03日 12:11 1 admin

拍于2023 年 10 月3日南部县寒坡乡谢家坪谢家大院

四川省南部县的群山褶皱间,藏着一座见证百年沧桑的清代四合院 —— 谢家大院。它距南充市区 74 公里,车程约一个半小时,坐落于大王镇太华场村(又名谢家坪村,属春坪垭村片区),始建于道光年间,是川北传统民居的鲜活样本。

岁月雕琢的川北建筑风情

鹿眼视界·风光无限120|谢家大院:川北深山的清代遗珍

谢家坪谢家大院大门

大院坐东朝西,门头有贡士谢廷贤题写的“宝树堂高”,因文革时被石灰覆盖而字迹模糊。南部县人民政府立的“谢家坪谢家大院”文物保护牌匾格外醒目。门框两侧的雕花门窗、木质墙体,经百年风雨裂痕斑斑,加之杂物堆放、电线蛛网交织,满是沧桑感。

鹿眼视界·风光无限120|谢家大院:川北深山的清代遗珍

鹿眼视界·风光无限120|谢家大院:川北深山的清代遗珍

踏入院内,跨过两道门楼门槛,往昔富庶的痕迹处处可见:精美的雕花窗棂、工艺精湛的梁吊,尽显当年匠艺。

鹿眼视界·风光无限120|谢家大院:川北深山的清代遗珍

“椿萱並茂”字匾

正堂上方悬挂着“椿萱並茂”字匾,戊子年立,题“为修复老堂屋及祖先寿匾纪念”,是谢家后人对家族记忆的留存。

鹿眼视界·风光无限120|谢家大院:川北深山的清代遗珍

院坝分上下两层

大院规制严谨,正房三通,两侧各有一楼一底配房五通,前部设三通住房,构成完整四合院。主院南侧连两个小天井,整体呈“品”字型,气派规整。院坝以青石板铺就,分上下两层,落差三阶,四周设排水暗道,雨天从不积水。

鹿眼视界·风光无限120|谢家大院:川北深山的清代遗珍

三步石梯

正堂前的三步石梯旁,卧着一对长满青苔的石狮。西北角还有一座独特的斜门阁楼,为建筑添了几分别致。

时代洪流中命运沉浮的谢家

鹿眼视界·风光无限120|谢家大院:川北深山的清代遗珍

谢加毓(左)介绍大院修建情况

据 84 岁的谢家第三代传人谢加毓介绍,大院由其祖父谢世俊始建。当年谢世俊是方圆数十里的大财主,寒坡、太华、流马、定水等乡镇皆有其田地,收租时工人需背运数月。

鹿眼视界·风光无限120|谢家大院:川北深山的清代遗珍

谢加毓(左)介绍家族史

时代浪潮中,谢家命运陡转,土地革命时期,财产被分给农民;土改时,谢世俊与担任过南部县经收处主任的大伯谢兆宇被枪毙。谢加毓因“地富子女”成分,求学、工作屡受限制 ,小学成绩优异也没能读成初中,参军、升学也因“清三代”规定受阻,只读完小学一年级便辍学。直到七十年代末,中央出台政策为地富分子摘帽平反,他的人生才迎来转折。

鹿眼视界·风光无限120|谢家大院:川北深山的清代遗珍

鹿眼视界·风光无限120|谢家大院:川北深山的清代遗珍

文革期间,大院建筑遭破坏,雕塑的头部被铲掉,祖传匾额“高堂献宝”字迹受损,如今仍可见残损的石雕、木雕痕迹。

鹿眼视界·风光无限120|谢家大院:川北深山的清代遗珍

谢加毓回忆起物资匮乏的票证时代,对比当下感慨:“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带我们富起来,国家强大了,咱才不受欺负。”他十分感恩邓小平,曾多次前往广安缅怀,家中还挂着邓小平的像。

沧桑过往如今过上幸福生活

如今,谢加毓儿子已在成都华侨城定居。他在乡村守着自家种的绿色蔬菜养老,享受着农村的清新空气,乐呵呵地说:“吃不愁,穿不愁,我还要再活几十年!”

鹿眼视界·风光无限120|谢家大院:川北深山的清代遗珍

在成都温江做装修门窗生意的程俊超(左一)一家仍住在大院

从谢家大院的木雕、石雕,到谢加毓的人生故事,既是一部家族史,也是川北乡村在时代变迁中的缩影 —— 那些沧桑的建筑细节与老人的鲜活记忆,共同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过往与新生。#记录真实生活##晒图笔记大赛##头条创作嘉年华##南充头条##南部县##古建筑##鹿眼视界·风光无限#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