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呼伦贝尔再登央视!

排行榜 2025年11月04日 16:50 1 admin

【来源:呼伦贝尔新闻】

11月2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国宝·发现》栏目播出专题节目《星熠北方》,深度揭秘呼伦贝尔这片草原大地埋藏的万年文明密码。

呼伦贝尔再登央视!

本期节目以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为核心,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串联起呼伦贝尔市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见证早期人类活动的扎赉诺尔人头骨,到代表新石器时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遗存的哈克文化,再到被誉为“镇馆之宝”的汉代三鹿纹金饰牌,文物无声地诉说着呼伦贝尔北疆文化的起源与传承。

呼伦贝尔再登央视!

1980年,考古学者米文平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嘎仙洞内发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遥祭祖先的祝文,明确此处为拓跋鲜卑南迁历史的起点(今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大兴安岭北段的大鲜卑山,正是古鲜卑的发祥地。这支族群历经三次关键性南迁后定居洛阳,这一空间上的持续南移,不仅是一个政权地理中心的转变,更是一条鲜明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轨迹。

呼伦贝尔再登央视!

除了拓跋鲜卑南迁之路,节目还重点呈现了蒙古族的寻根之旅。呼伦贝尔学院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孟松林作为主要负责人,联合考古学家开启蒙古族源项目,发现岗嘎墓地。2014年,考古团队对该遗址进行正式发掘,16座古墓中出土的独木棺、板棺等葬具及桦树皮箭囊、铜带饰、玛瑙珠、玉饰等随葬品,佐证了墓主人很可能是现代蒙古族的祖先——“蒙兀室韦”部落。“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在古代的历史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语言演变,它的称谓是不一样的,我们以前叫拓跋鲜卑,而现在是蒙古族。”呼伦贝尔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白劲松说。

呼伦贝尔再登央视!

《呼伦贝尔志略》如此描述这座边城:“驼群之啸聚,大车之奔驰,蒙人彩色之衣冠,形形色色,异常动人。欲观东方特殊之风者,均于此见之。”白劲松介绍道:“通过蒙古族源项目和‘融合之路’文旅品牌,我们坚定了信念,认为呼伦贝尔就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呼伦贝尔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的呼伦贝尔,已形成48个民族互嵌共居、交融发展的社会图景。作为这片土地的文明窗口,呼伦贝尔博物院从历史、民族与自然等维度,系统地向公众全面展现这片土地的生命脉络。白劲松说:“我认为呼伦贝尔是历史起源、民族摇篮、生态乐园和幸福家园。围绕着这几个主题,我们建了历史博物馆、民族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蒙古族源研究中心,形成了综合性的体系,让世人知道这就是呼伦贝尔。”

此次《国宝·发现》的聚焦,不仅让呼伦贝尔的草原文明从历史深处走向大众视野,更让“北方游牧民族摇篮”的名片愈发清晰。当文物与遗址在镜头下“活”起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呼伦贝尔的千年过往,更是它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拼图的独特价值——这片草原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融合,以厚重的文明滋养未来,在新时代继续书写着属于北疆大地的璀璨篇章。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