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解放军在云南原始森林,发现一群男女,他们住草棚靠野果捕猎为生

排行榜 2025年11月06日 05:54 1 admin
解放军在云南原始森林,发现一群男女,他们住草棚靠野果捕猎为生

话说1956年夏天,解放军一支工作队在云南哀牢山的原始森林里执行任务,顺带调查边境情况,就意外碰上了苦聪人这个群体。那个时候,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深山老林里,藏着这些与外界断了联系的人。工作队本来是去清理残匪啥的,结果循着奇怪的脚印和烟火痕迹,找到了他们散居的部落。苦聪人分布在哀牢山和无量山一带,海拔1800到2100米的地方,总人数大概有三四万,分成多个小部落,每个部落几十到几百人不等。工作队先看到一个苦聪男人爬在树上,身上裹着树叶裙子,警觉性高,一见外人就跑。追了好几天,才找到他们的临时营地。

解放军在云南原始森林,发现一群男女,他们住草棚靠野果捕猎为生

苦聪人当时的生活条件简单到极点。他们没固定房子,靠树枝和茅草搭棚子,风吹雨打勉强遮挡。棚子低矮,只能爬进去,里面铺点干草当床。吃的方面,主要靠采野果、蘑菇、植物根茎啥的,饿了就抓小动物和鸟类补充。狩猎工具是石头磨的刀和矛头,或者简单陷阱,没铁器,全是木竹石头的家伙事儿。农业也搞点刀耕火种,烧块地撒种子,收成不够就挨饿。衣服是树皮或香蕉叶裹身,男人穿短衣,女人裹长裙,没纺织技术,得从邻近民族那儿换。饰品用彩藤、银珠、贝壳啥的,男人头上插兽角表示打猎本事。社会结构按亲缘分部落,长者带头传授生存技能,全靠口头和实践教。语言是古语,跟拉祜族类似,但词汇少,主要说自然和生存的事。没路没电,文盲率高,九成人不识字。迁移是常态,食物吃光了就换地方,避免资源耗尽。

解放军在云南原始森林,发现一群男女,他们住草棚靠野果捕猎为生

因为历史原因,苦聪人躲进深山。祖上从氐羌部落迁来,后来避战乱和压迫,渐渐断绝外界联系。近代国民党残部骚扰,让他们对外人戒备更重。工作队发现后,先试着沟通,语言不通,就找当地会苦聪话的人帮忙。起初苦聪人怕得要命,以为又是来抓人的,躲着不露面。工作队反复去,带吃的穿的和盐巴啥的,慢慢建立信任。苦聪人没见过盐,平时用盐水藤煮水解馋,那点苦咸味就当宝贝。工作队用盐和酒精啥的作为桥梁,给他们挑伤口里的虫子,处理伤病,这份实打实的帮忙,让苦聪人放下了心防。

解放军在云南原始森林,发现一群男女,他们住草棚靠野果捕猎为生

1956年8月,军地联合工作组带着盐巴、药品、农具进了山。苦聪人开始不适应,好几次逃回林子里,来回搬了六次家才定下来。工作组不急,跟着他们一起打猎生活,用火塘对歌方式教汉语,把盐巴译成当地话,三个月就基本能交流了。日子过着过着,草棚换成竹楼,刀耕火种转成台地种植,夜校里教孩子们认字读书。工作组教他们用锄头挖地,撒种子,按24节气种庄稼,虽然一开始不懂,收成低,还饿肚子,但慢慢适应了。政府提供粮食、衣服、牛和工具,帮助他们从游牧转定居农业。

到1959年,苦聪头人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那时候见到电梯不敢进,以为铁笼子吃人,看到玻璃罐里的水果糖,就拿石头砸开吃。这些事后来在寨子里传为笑谈,反映出他们融入现代的难处。政府继续帮忙,建学校,教文化知识,改善医疗,以前靠晒太阳治病,现在有药品和医生。苦聪人从山上下来,定居在村寨里,学种稻米,吃上织布衣服。1985年,苦聪人正式被识别为拉祜族的一个支系,人口集中在金平、绿春、新平、墨江等县,者米拉祜族乡是主要聚居地。

解放军在云南原始森林,发现一群男女,他们住草棚靠野果捕猎为生

从1960年代起,苦聪人逐步脱离狩猎生活,转向农业生产。政府投入资金建新房、学校,搞基础设施,解决吃饭、住房、教育、交通、医疗问题。有些苦聪人一时接受不了承包责任制,又跑回山里用枪打猎,1996年春节,地方政府还得送救济粮上山,因为他们不愿背下来。1998年后,云南省委省政府加大投入,在金平县建项目,让苦聪人过上新日子。尽管适应过程有挣扎,文盲多,观念旧,但他们一步从原始社会跨入社会主义,变化巨大。

解放军在云南原始森林,发现一群男女,他们住草棚靠野果捕猎为生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