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从“途经地”到“目的地”——清镇文旅产业的“流量”与“留量”

排行榜 2025年11月06日 09:29 1 admin
从“途经地”到“目的地”——清镇文旅产业的“流量”与“留量”

红枫湖镇杉树村S湾

傍晚的红枫湖波光潋滟。红枫湖镇杉树村S湾的观景平台上,来自贵阳的李宗蓉正与朋友举着手机拍照。“刷到短视频特地赶来的,没想到实景比视频还美!”不远处,东北游客张春雷望着湖光山色连声称赞:“有山有水,这才是真正的诗意栖居。”

而这样的赞叹,在清镇已成常态。如今,这句“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清镇”的宣传语,已成为清镇从“途经地”蜕变为“目的地”最生动的注脚。

候鸟艺术营地

在候鸟艺术营地,负责人刘红局刚送走一批摄影爱好者。“7月开业至今,三个月接待5万人次,营业额近400万元。”她指着依山而建的各类艺术装置说,“我们要做大自然的‘翻译官’,让艺术与生态相得益彰。”

仅国庆期间,候鸟艺术营地单日接待量超3000人,每日营业额突破11万元。项目的火爆带动了整个片区,新开的德克士、农家乐、烧烤摊如雨后春笋,摆渡船航线应运而生,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从“途经地”到“目的地”——清镇文旅产业的“流量”与“留量”

游客在艾玛咖啡欣赏红枫湖景色

不远处的古埃蒙民宿内,创始人刘侨金正在调试冬季新设的壁炉。“9间客房全年入住率超30%,营收达300万元。”他展示的手机屏幕上,“艾玛咖啡”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5000万,其中一条短视频获赞43万。

近年来,清镇市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聚焦“资源、客源、服务”,积极引入市场主体,推动形成以红枫湖为核心,周边景点为辐射的“一核一带三区”全域旅游新布局,旅游产业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发展”转变,从“观光经济”迈向“体验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这是文旅经济量质齐升的五年。“十四五”期间,清镇市累计接待游客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0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达1131.88元,创历史新高。涉旅市场主体增至4497家,规上企业达75家,连续七年蝉联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成功跻身“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100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这是业态丰富多元、品牌彰显的五年。 恐龙小镇、石龙洞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成功申报国家乙级民宿1家,金山级民宿1家,银山级民宿2家,贵州省示范民宿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增至2家、省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增至17家,乡村旅游村寨增至14家,民宿、旅居增至208家。创新推出“小车小团”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供给更加丰富多元。

从“途经地”到“目的地”——清镇文旅产业的“流量”与“留量”

清镇半程马拉松

这是体旅融合精彩绽放的五年。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清镇半程马拉松等国际级赛事相继落地,164套公共体育设施完成新建改造,“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县”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让“活力清镇”的名片更加闪亮。

这是旅游富民成效显著的五年。文旅产业带动数万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涉旅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红枫湖畔到乡村民宿,从景区景点到文创街区,文旅产业真正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富民产业、幸福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回望“十四五”,清镇市用实干和担当书写了精彩篇章,站在“十五五”新起点上,清镇市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清镇实践新篇章,让“湖城清镇”的金名片在黔中大地闪耀更加璀璨的光芒!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黎娅茹

编辑 罗昌

二审 谌思宇

三审 胡丽华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